APP下载

《真言不美》

2012-04-12兰金初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西医血小板医生

文◎兰金初

(接3月上)

第二,中药的作用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不会伤及左邻右舍。比如鱼腥草治拉肚子,它灭掉大肠杆菌的同时,对其他的菌群不会损害,不伤及无辜的。

第三,我们吃的很多蔬菜都是药食两用的,比如山药、橘子皮(陈皮)、枸杞子、砂仁、花椒什么的,你说它是药也可以,说它是食品也行,很多人都拿晒干的橘子皮泡茶喝。蔬菜、水果与中药除了口感和食用习惯不同,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老百姓吃的都是什么?树皮、鱼腥草、马齿苋、蒲公英、紫葵、水败草、膨润土,这些东西都拿来充饥,救了很多人的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拿树皮来充饥啊。其实很多植物与人体都很亲近。

动物也一样,很多都能用来做药,比如乌龟、甲鱼、穿山甲、乌鸡、地龙等,我们的身体对它们也不会产生排斥,也不会产生抗药性。古人说动物类药是“血肉有情之品”,是有血有肉的,跟人体的性质很接近。所以呢,这类的药都是很有作用的,既容易吸收又无毒无害。

对中药的灵活使用,不仅体现了药物与人体的亲近性,更体现了作为一名医生,有多少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他的思维是不是够开阔或敏捷。

我自己和家人生病,都是采用中药治疗,就是因为中医药安全有效。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不就是这样繁衍壮大的吗?

谁是电器化操作工?

有一次我在广东省高级中医馆里,一位香港医生跟我聊天,他很感慨,说大陆和香港的中医医生待遇都很糟糕,特别是香港,一直很排斥中医、中药。他是香港的一个退休医生,工资很高。他来大陆以后,就在我们中医馆里出门诊,做中医骨伤科医生。

他做了一辈子的西医,退休后却用中医的方式看病,他的选择,是因为他认识到了中医治疗骨伤效果比西医好。

在谈到骨折的中西医治疗问题上时,他说西医就要动手术,要上钢板、钢钉固定,一段时间后再拆掉,患者要受两遍苦不说,还要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而中医治疗骨折就很简单,吃中药,用木夹板固定,见效快,几个月就恢复如初了,医疗费用也很低……

两相比较,还是看中医值得啊!无论从健康还是从金钱方面,都是非常值得的。

那么,细心的读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医值得呢?因为中医治病是在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基础上进行的。

我跟这位香港来的大夫还把西医和中医来做比较。他说西医诊疗主要是靠“电力”。我说,在西医的思维里,不论你是一般医生也好,专家也好,都是靠电力来支撑诊疗的工作,西医作业与流水线生产线一样,用电来完成那些所谓的技能。病人挂了号,坐在他的面前,你说你哪里有问题,我就给你做全面检查化验。这些东西是需要电力支撑的。

现在西医的诊断除了简单的问诊和查体,相当程度是依靠仪器检测的数据。病人和医生说不上三句话,他就开始给你开各种检验单。你再和他说话,他就说,检查结果回来就知道了,至于查体的步骤就更省略了,你说肝区疼,他就说做B超和肝功能化验;你说胸闷,他就说做心电图和透视;感冒了,他就让你化验血常规等等,都没有和病人沟通的环节了。不管对你的病有没有怀疑,他都给你开出各种化验单,先去交费,给你检查个够,最后化验单汇总到他那里,发现哪有问题再告诉你。实际上,把西医的技能已退化到只剩一支笔了。

现在的医院,更像工厂化的流水作业,开个玩笑,而现在的西医,只要一停电,医生就下班了。长期停电,就要面临下岗失业。

西医更注重仪器设备,不注重思维与个性化诊疗。即使西医是微观医学,是平面医学,需要借助电器化的仪器,它也绝对不能缺少人文关怀。

停电后谁主沉浮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旦灾情、战争爆发,没电了,结果导致制药厂停产,医院仪器开动不起来,这种情况下,西医会怎样?西医大夫就面临下岗了:在没药可用,也没化验报告单可看的情况下,还能看病吗?

而中医能够就地取材,只要有几根银针、几片板子,有山有水,有草有木,就有中草药,就能成为病人的救命稻草。

现在的很多西医,都不如过去拿一个听诊器看病的西医了。过去的西医是很棒很谦虚的,连透视、B超都没有的时候,他们还能用听诊器听出很多疾病出来,过去他也是用土办法,就是动手去检查,能通性强。现在的西医缺少能通性,只要一双看化验单的眼睛和一支笔就利索了,至于检查则全都交给仪器。用药也是人家给你造好的,你背背说明书,拿过来就用。比如,知道第五代头孢发明出来了,看一下说明书,病人来了他马上就会用。他不需要思考,他有辩证思维吗?没有!也没有这个必要。

现在西医的进步,主要依靠航天航空仪器和军事探测仪器的发展技术,转为民用。医学本身的技术含量在直线下降,只要有检验报告单,就能确诊,望、触、叩、听的四种诊断方法统统都弱化了……

凭借设备先进,诊疗量大了就把自己当做救世主。这样会使一些医生更加崇洋媚外,认为自己的肤色都变了,甚至连繁衍他的祖宗都忘了。

我和香港的那位医生一致认为,西医只是平地的花,并不是山峰上的松。只有在寒冬腊月时,才可见分晓。国人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医,珍惜中医,相信中医,但不能迷信中医。我们有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自己的强大优势。不要怕“黄皮肤的洋人”踹我们,我们要团结奋发,要加紧步伐走自己的路。

规避责任

西医的优势明摆着——微观的检测能发现病情。但是漏诊、误诊还是很多,比如说胆囊,B超等仪器不是很精确,不敢确认是息肉还是肿瘤,就开始动员你做手术,建议你挨一刀,切掉,省事,省神,医生都没有错。医生这样的选择就是为了规避责任。

有些医生还善于把小病说成大病,把大病说成是危重病,中西医队伍中都存在这种大夫,为什么呢?他们目的是想给自己留条退路啊,万一有闪失,你家属、病人都没有说的。

做手术得签字啊!现在西医做很小的手术都要患者或家属签字。医患关系既微妙又紧张。

中医治病办法多

西医看病,几乎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事实人与人的体质存在着许多不同。更要命的是,依赖的检验仪器也经常会出偏差,精确率也不是那么高。那么在一个有偏差的检验结果下,给出的信息肯定是有误差的,当然医生做出诊断的准确性就受到严重影响了。

而我们中医治病的讲究却多得很。因为我们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关于辨证论治,我在后文中有述。我只举个例子来形象化地说明一下为什么中医治病讲究多。比如患者肺脏的问题较为突出,根据中医的经络脏腑辨证,医生就不仅是让患者拍个片子,做个胸透,会从整体上、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有关情况:饮食和生活习惯、代谢情况、工作情况、情绪等等。因为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任何疾病的产生,都和这些方面的内容息息相关。然后,医生再根据所了解的信息,综合分析,按中医的施治法则,给患者针对性地调节肺脏及与肺相关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不同人的病,有不同的方剂,给每一位病人的处方,同样都用了某种药,但在用量上医生也会根据不同的病人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不像西医那样,不管体质的强弱,不分性质,不分季节,对同一种病一律用同样的药品,一律按说明书回去吃,就ok了。

也正是中医看病如此讲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病人找中医看病,不是把自己的病体简单交给某个医生的问题,里面涉及很丰富很复杂的中医辨证思维、遣方用药等内容的。

以切代治何时休?我们不否认西医外科手术在治某些疾病方面来得快

我们不能否认,西方医学的手术技术、设备,确实比中医进步得快,发展得快。

像急性阑尾炎引起的穿孔、肠穿孔、胃穿孔等的确需要手术进行修补或切除,而且对修补的技术含量要求很高,设备也要很先进;还有骨伤科,比如说置换股骨头等;有些疾病,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要做手术,像巨脾症,脾脏肿大到正常人的2~3倍,就必须要手术,没有办法用药让它消肿,肯定要切的,如果脾脏破裂是要死人的;这些都是手术的优势。中医药不是治不了,而是在治疗速度上没有手术来得快捷。

无奈就切,但不能乱切

西医的手术在治病救人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不顾手术弊端,一味地强调“手术”的作用。

我们体内的脏器都是上天造物主赋予我们的,体内任何组织器官都有它的功能作用。损坏了,我们首先要考虑去修补它,而不是弃除它。对待生病的脏器,应该像对待一个小孩子那样,犯了错误要教育他,不能直接拉出去枪毙了啊。应该让它们有权力继续保存在体内,通过修补、治疗,让它能够恢复正常的运转、代谢,而不是说它出了一点问题,就成了坏蛋了,非得铲除,这就是手术的弊端。像口腔外科的正确方法,能修补的则不拔除,实在无法修补时才实施拔牙、镶牙。

说一句不是笑谈的笑谈,阑尾炎可以切除阑尾,扁桃体炎可以切除扁桃体,子宫肌瘤等可以切除子宫……可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你要切除他的脑袋吗?其实,说到这里,还是回到了中医的整体观上面来了,就是“病的人”与“人的病”的问题,这是两个绝然不同的问题。

切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西医用切除脾的办法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是,我要问一下:把脾切除了以后,有少数病人的血小板不会继续往下掉了,但是也有很多病人血小板还是持续减少。根据统计资料:50%以上的人在脾切除以后还会复发,而且血小板减少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难道每复发一次就要切一次脾吗?人有几个脾脏?另外,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被西医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也被误切脾脏。这在国外是很严重的事故,但是我们的患者都不明究理,以为就该这样治,不知道中医就有更好的办法,吃了西医的亏。

猜你喜欢

西医血小板医生
最美医生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