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2-04-12李双建于保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11期
关键词:海洋人才发展

魏 婷,李双建,于保华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

魏 婷,李双建,于保华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重点工程引领、海洋意识宣传和资金投入等5个方面研究,提出了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海洋人才;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要求。在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设立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独立一章,专门部署海洋经济工作,指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加快调整和提升的关键时期[1-2]。

海洋事业是科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海洋事业发展、实现建设海洋强国远景目标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障。发展海洋事业的基础在教育,根本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海洋人才队伍[3]。今后5~10年是我国海洋事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4-5],也是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兴海计划的深入推进,为培养和吸引海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充裕的条件,也对海洋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人才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人才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尤其是争夺高层次、顶尖级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应对人才国际化竞争,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分析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应对国内外海洋发展形势、明确未来10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促进我国海洋人才建设、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海洋人才是指在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海洋就业人员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在海洋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人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海洋人才涉及海洋经济、管理、科研、服务和教育五大领域,涵盖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公众教育、公益服务、行政管理及产业规划等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初具规模、涉及领域广、受教育程度高、年轻化程度高的人才队伍。至2009年,我国沿海地区涉海就业人员总数达3 270.6万人,占地区就业人员比重为10.1%。其中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540万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19.2万人、海滨砂矿业1.6万人、海洋盐业23.3万人、海洋化工业25万人、海洋生物医药业0.9万人、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1.1万人、海洋船舶工业31.9万人、海洋工程建筑业60.2万人、海洋交通运输业78.8万人、滨海旅游业121.4万人、其他海洋产业211.6万人[6-7]。

至2009年,我国海洋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人员共27 88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为11 453人,占总数的41.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为9 866人,占总数的35.4%;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为4 200人,占总数的15.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0 398人,占总数的37.3%;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8 694人,占总数的31.2%;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8 796人,占总数的31.5%。

2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海洋人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海洋高层次人才短缺。缺乏关键领域和前沿领域的海洋领军人才,尤其是国际海洋产业的带头人。②海洋人才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海洋产业人多,高新海洋产业人才短缺;同时,还存在着海洋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③海洋人才发展环境尚不完善。海洋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海洋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存在。④海洋人才培养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如对于支持海洋一线地区、海洋艰苦专业、海洋基础学科的人才倾斜政策还不健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人才队伍的总体发展。

3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青年海洋人才是我国海洋人才队伍的生力军,是海洋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处于创新活跃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一般年龄在35~45岁之间[8]。我国海洋人才队伍中,青年人员居多。因此,应该加强对我国青年海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构建有利于海洋青年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社会环境,促使更多的青年海洋人才尽快成长,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要完善青年海洋人才的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向青年海洋人才实行政策倾斜。设立青年海洋人才资助行动计划,重点资助优秀青年海洋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加大对青年海洋人才的使用力度,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实践中成长的条件。启用具有发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研人员担当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涉海科研项目负责人,增加海洋青年人才在重大海洋科研生产项目的比例。逐步消除项目申请、课题承担等课题管理中的论资排辈现象,放宽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申请国家海洋重大项目的申报条件,增加青年基金项目数量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定期选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研讨和学术访问,提高其业务能力。在青年海洋人才的聘用和评价中,鼓励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注重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淡化论文数量和职务职称等外在因素,改善青年海洋人才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3.2 加强高层次海洋人才的引进工作

综合分析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现状,掌握海洋事业发展对海洋人才的需求以及重点领域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海洋人才引进计划,增强海洋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制定完善出入境和长期居住、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课题申请、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科技研发条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健全运行机制,研究解决海外高层次海洋人才引进工作中政策性、机制性、服务性等问题。在创业扶持、成果转化、事业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引进人才干事创业,发挥人才作用。

3.3 发挥重点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

应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解决海洋人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海洋领域自身特点,制定实施海洋人才发展的重点工程,发挥重点工程的引领、带动和保障作用,促进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明确各项海洋人才重点工程项目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更好地体现海洋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战略定位。要以实施海洋重点工程为载体,做好海洋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保障和引进等工作,引领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8]。

3.4 强化公民海洋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书籍等多种宣传媒介,在全民中广泛开展海洋教育,强化公民海洋意识,在全社会中形成关心海洋事业、重视海洋人才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构建全国性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9],开展海洋国土观念教育和海洋科普教育,定期举办大型的海洋科普宣传活动,实现海洋观教育和海洋知识普及教育的常态化和日常化[10]。

3.5 加大资金投入

要做好海洋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工作,为海洋人才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人才投入规模。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战略方针,确保国家海洋教育、海洋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8]。各级政府要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构建人才投入与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协调使用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团队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资助力度,保障重大人才项目的实施。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设立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出国交流。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优先投资海洋人才开发项目。同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

4 结束语

我国海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11],当前应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海洋人才发展的难得机遇,准确把握和解决好人才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突出问题[12],积极探索研究人才发展的模式和策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重点工程引领带动作用,有选择地引进符合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的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为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 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6.

[2] 石洪华,郑伟,丁德文,等.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1):13-15.

[3] 于宜法,王殿昌.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4] 魏婷,于保华,李双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3):95-100.

[5] 魏婷,于保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资源管理及对我国的借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7).

[6]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0[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7]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Z].2010.

[8]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9] 潘爱珍,苗振清.浙江省海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39-41.

[10] 潘爱珍,苗振清.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与海洋人才培养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2):101-104.

[11] 郑卫东,李果,程彦楠,等.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1):21-24.

[12] 任怀锋,张扬.新形势下海南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09(1):48-49.

猜你喜欢

海洋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