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肠同治”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2-04-10于文宁张葆花

河北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表里同治肺气

于文宁 张葆花 谭 捷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肺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肺肠同治”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于文宁 张葆花 谭 捷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肺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肺疾病,阻塞性;慢性病;中医药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属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COPD患者临床表现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多伴发腹胀、便秘、厌食等胃肠道症状,且便秘与COPD的急性发作以及其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2]。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通过经脉联系,一阴一阳表里相对,脏腑阴阳表里配偶,二者之间在生理和病理等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肺病患者,我们通过通利大肠之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同时也可以缓解其呼吸困难等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介绍验案2则如下。

例1 邢某,男,70岁。2011-10-05来诊。COPD 30余年。刻诊:喘促气涌,胸满闷窒,咳嗽、咳痰,痰黏腻,色白,咳吐不利,胸中烦热,面赤口干,脘痞纳差,大便秘结,2~3 d 1次,质干,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COPD。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予宣白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生石膏20 g,瓜蒌皮 20 g,大黄 9 g,苦杏仁 15 g,清半夏 10 g,茯苓10 g,陈皮 10 g,甘草 6 g,莱菔子 10 g,厚朴 10 g,炙麻黄10 g。水煎服,日1剂。上方服用4剂后,患者咳喘症状有所减轻,大便每日1次,但仍质干难解。上方加入火麻仁10 g后继服5剂,患者大便每日1~2次,质软,通畅易解,同时咳、痰、喘症状均明显好转。

按:本例辨证为痰热阻肺,肺失宣降,肺气不利而上逆,故见咳喘、胸满。《症因脉治·卷三》曰:“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曰:“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通过通达大肠腑气,使肺气得降,从而缓解咳喘症状。宣白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是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方之一,专治肺与大肠的同病证。生石膏与大黄合用,兼清肺胃肠腑之热,荡涤肠胃邪实积聚;苦杏仁与瓜蒌皮合用同走肺、肠经,止咳化痰,润肠降气;半夏、陈皮、茯苓健脾祛湿,化痰理气;莱菔子、厚朴理脾行气,以助化痰降逆通腑之功。全方清上攻下,脏腑同治,即寓“提壶揭盖法”之意。

例2 姜某,男,63岁。2011-03-23来诊。刻诊:干咳,咳声短促,烦热,面色潮红,口咽干燥,盗汗,纳差,厌食,大便燥结不通,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COPD。辨证为肺肾阴虚。治予增液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玄参20 g,麦门冬 15 g,生地黄 20 g,大黄9 g,芒硝10 g,熟地黄10 g,玉竹 10 g,天花粉 10 g,百合 10 g,生甘草 6 g。水煎服,日1剂。上方服用5剂后,患者咳嗽略缓解,但效果不甚明显,咽燥、烦热改善,大便每日1次,质软易解。上方将天花粉、百合各加量至15 g,再服5剂后,患者咳嗽、咽燥、纳差症状明显好转,大便仍保持每日1次,质软,通畅易解。

按:本例辨证为肺肾阴虚,气失摄纳,肠道失于濡润。因肺为五脏之华盖,主气机的升降和通调水道,而大肠必须接受肺气与肺通调的水液,还必须依赖肺的肃降才能完成排泄糟粕的功能。正如《类经·十二经病》注:“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或泻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导,而其传导之职,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如果通调失司则致肺气受病,肠液枯燥;大肠受病则致肺失肃降。肺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犹如“河道不枯,舟能行之”,肺的宣发肃降正常,大便自然畅通无阻,顺利导下。因此,采用“肺肠同治”从而缓解咳喘症状。增液承气汤源自《温病条辨》,方中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麦门冬益肺阴,滋液润燥;生地黄滋肾阴,养阴清热;大黄、芒硝泻热软坚,攻下腑实;熟地黄、玉竹、天花粉、百合润肺养阴。既有攻又有补,乃攻补兼施之剂,滋阴增液,润燥滑肠,乃取“增水行舟”之意。

体 会 中医学对于“肺肠同治”理论早已有所记载,《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肺、肠经通过示指的衔接,进行气血的流注。肺肠同治在COPD中的应用正是基于上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而针对肺与大肠相关的疾病传变古人亦有记载,《素问·咳论》曰:“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灵枢·四时气》曰:“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症因脉治·卷三》曰:“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曰:“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脏腑表里关系,也就是说大肠的传化功能正常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同时也有助于肺的宣发肃降。如果肺气壅塞不降,影响大肠传化之功,则浊气填塞中焦,上下不通。通利大肠之法从肠论治COPD,使大肠通降之性顺达,清除肠内积滞,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则壅遏之肺气亦随之而平,达到气顺痰消、气行血畅之目的,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这一治则正合朱丹溪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及唐容川所云“治一切血证,皆宜治气”之理论。总之,“肺肠同治”理论运用于COPD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1]郑丰杰,李宇航,钟相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特点及“从肠论治”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1934-1937.

[2]王至婉,李建生,李素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基础证及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961-964.

R563.905.31

A

1002-2619(2012)11-1639-02

于文宁(1980—),女,主治医师,硕士。从事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2-04-27)

猜你喜欢

表里同治肺气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四水同治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