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

2012-04-10

河南建材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道路

袁 芳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10001)

对于人类,一方面在享受道路带来的便利性,如经济发展、就业、出行、旅游等。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逐渐意识到道路系统对自然环境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如大气、水质、野生动物、植被及栖息地的破碎、物种的灭绝等等。由此提出了生态公路建设。

1 生态公路的内涵及特征

生态学(ec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co-表示住所或栖息地,logos表示学问。就字面而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学是一种生存智慧,生态是人们用来描述美好事物的一个形容词。关于“生态公路”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确切定义。生态公路主要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公路发展的方向,关键在于在公路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生态的发展标准,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使公路既能高效、快捷、安全、舒适地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容。要求人们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规律指导公路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建设,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将自然、人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入生态设计方法,不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和建设,不仅考虑到人的活动和公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也特别注重维护人们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

2 生态公路建设法律法规与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兴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在这些公路修建及运营过程中现了多种生态问题。如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动物阻隔等。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环保优先”的原则,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度强制执行。1965年,美国制定了《公路美化规定》,较早地注意到公路与环境在视觉上的协调问题。1970年,德国的汉斯.罗伦茨(Hans.forenz)博士完成了《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一书,从多角度阐述了公路线形与环境景观的协调问题。1975年,在墨西哥召开的第15届国际道路会议上成立了“道路与环境问题”工作组。1976年日本制定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9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6届国际道路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建与改建的道路必须考虑道路对建设环境的保护。1980年,德国制定了新的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景观设计规范》,成为现代道路设计的典范,并在公路工程实践中逐渐形成系统的道路线形理论。1995年9月举行的第20届国际道路会议对世界上部分国家进行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旨在督促各国加强公路环境保护的研究。调查涉及31个国家,其中西欧、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02年,美国景观生态学之父——哈佛大学Forman教授联合来自交通部门、生态环保部门的14位科学家,在经过2年多详尽的文献检索与案例研究之后,出版了专著《道路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这标志着生态学理念在道路建设上的新突破。

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我国的生态公路建设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有边坡树林化技术、生态水沟技术、生态锥坡技术快速恢复植被;景观规划使公路人工景观融入自然;径流污水生态型处理技术减少公路排水对自然水体的影响;小型高效污水处理设备减少公路附属区污水污染;生态声屏障技术使声屏障有效降低交通噪声的同时使人工景观融入自然环境;景观保全技术最大限度地使天然水体、植物、湿地等自然景观不被破坏;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个根据自然湿地模拟的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通过是细菌的转化作用,伴随着物理化学等综合作用处理废水。

3 我国生态公路建设实践

我国生态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省也在积极打造“生态公路”工程。已经完工的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中国首条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修建的生态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首条集“旅游、景观、生态、环保”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又提出了建设“原生态”高速公路的观念。特别是总长度6 825m、设计时速100 km、双向6车道穿越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老山风景区的宁淮高速老山隧道建设在当前中国公路工程建设中,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创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新思路,建设了一条施工中对沿线环境破坏最小、施工后的高速公路景观完全融入周边大自然环境的“生态型高速公路”,实现了渝湛公司提出的建设一条具有“亚热带风光的生态型高速公路”的初衷。我国第一条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舒适、美观的高原生态公路——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于2003年9月完工。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原则,采用常规绿化技术和创新的生态恢复技术,使川九公路路域内植被恢复率达到90%以上,有效地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我国第一条沙漠生态高速公路——陕西省榆林市至靖边县高速公路全长116 km,总投资18.17亿元,于2003年8月正式建成通车。建设者们早在固沙筑路的时候,便千方百计在公路沿线栽种了近4万亩沙生灌木,并在公路两侧营造起两条500m宽的高标准防风固沙林带。我国第一条经过热带雨林的生态高速公路——云南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于2006年4月6日建成通车。建设者提出了“保护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定位和人文关怀建设新理念。

4 加强生态公路建设的几点对策

生态公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公路的理念贯穿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它的实现是通过对公路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控制实现的。

1)重视环保教育,让生态公路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公路建设者心中。政府要加大对公众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让公路建设者自觉自原、主动地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2)政府重视、专项投入。政府部门应将生态公路建设纳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之中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与资金上的支持。

3)公路建设全过程环境保护。生态公路建设理念贯穿公路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阶段。包括生态规划、生态选线、生态设计、生态施工、生态管理、生态恢复等。

4)重视技术研发和推广。

[1]王志斌,路瑞锁.浅谈生态公路建设技术发展[J].交通建设,2011(1).

[2]吴鸣,赵明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0).

[3]陈璐玲.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中外公路,2009(3).

[4]王淑芬,魏中华,陈鹭.关于生态公路的若干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07(12).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公路道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公路断想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高速公路与PPP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