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建筑新潮—“绿色建筑”

2012-04-10

河南建材 2012年1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

张 熠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450004)

浅议建筑新潮—“绿色建筑”

张 熠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450004)

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尽管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已成社会共识,各地绿色建筑指导规范也相继出台,但从各地情况来看,对绿色建筑概念的认识不统一,制定标准规范脱离实际,示范工程多、实际推广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资源

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①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②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③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1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如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 绿色建筑的现实状态

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年初宣布,只向绿色建筑贷款。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采用多种高新技术,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但是,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

其实,很多人士没有弄清楚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根据字面意思,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据专家介绍,现在国内很多绿色建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更没有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很多“绿色地产”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绿色理念。有些地产项目打着某种新型环保节能技术的旗号便自称“环保住宅”,简单地种点花草或是小区中稍微有的绿化面积就成为“绿色小区”了。事实上,绿色建筑对资源消耗,对用地的效率是有要求的。绿色建筑是节能的,但节能的建筑未必就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节能,还有一些用地效率、室内室外环境等综合的要求。

绿色建筑城乡差别大,各学科研究的重点多是发达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都从本专业出发,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绿色建筑的发展

1)在评估体系的标准制定上,应坚持强制与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层面上,规定绿色建筑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降低最高能耗标准。在执行层面上,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特点,由地方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中央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论证和评估。应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少些“死规定”,避免“一刀切”。

2)建立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制度,充分调动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对绿色建筑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商、消费者、承租者、节能服务公司等服务系统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建议针对开发商制定节能政策,包括限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

3)绿色建筑从技术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不只是停留在项目示范上。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进入市场。此外,还可以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开展绿色建筑的评价与认证工作,授予绿色建筑标签,获得这些标签的公司可以到金融机构享受信贷优惠和绿色建筑融资便利。

4)强力推广节能服务公司模式。推进建筑节能最终需要以市场化手段取代原有的依靠行政命令,以此调动社会民间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广节能技术的积极性。节能服务公司将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节能服务公司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用能企业包括开发商以及后期用户不需要为项目进行建设投资,这对于开发商建节能建筑是个利好。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与节能量直接挂钩,分享项目的部分节能效益,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

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日益体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