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退耕还林后续经营问题的思考

2012-04-10刘学东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修枝经济林林分

刘学东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河北 围场 068450)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这项工程是一项投资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重大生态工程。1999年国家开始进行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完成退耕地造林1467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3万hm2(两类造林均含1999~2000年退耕还林试点任务),陡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严重沙化耕地基本得到治理,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5个百分点,工程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十几年的建设,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近几年参加河北省退耕还林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现状有一些了解,就这项工作的后续管理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1 河北省退耕还林的开展情况

河北省于2000年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范围,率先在张家口、承德2市坝上6县开始退耕还林试点工作,2002年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至2003年,河北省完成国家下达退耕还林任务81.33万hm2,其中下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张、承2市24个县任务49.33万hm2,其余7市49县任务32万hm2。退耕还林工程在河北省一直持续到2007年。

2 退耕还林的类型及林分现状

退耕地还林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退耕地还经济林,一种类型是退耕地还生态林。退耕地还经济林所占的比例较少,退耕地还生态林所占比例较大。

2.1 退耕地还经济林林分现状

退耕地还经济林是在适宜栽植经济林的地块上进行的。造林设计时根据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河北省退耕地还经济林的树种主要是苹果、梨、板栗、杏等。目前这部分经济林已经基本成林、结实,生长健康,林况良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2.2 退耕地还生态林林分现状

退耕地还生态林在造林设计时是根据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和农民的栽植习惯选择造林树种。由于造林树种的不同以及农民的认识不同,造林密度也不尽相同。河北省退耕地还生态林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油松、杨树、山杏和一些灌木。这些生态林绝大数已经成林,生长旺盛。部分乔木林密度大,郁闭度高(已达0.9),林分中林木竞争激烈,分化明显,林木已出现了枯死枝和消耗枝,生长空间明显不足,林内卫生状况急需得到改善。

3 退耕还林林分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

对于退耕还林后所形成林分的经营,由于其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的快慢不同,农民对其采取的经营措施也不尽相同。对于退耕地还经济林,由于其经济效益来的较快,农民认识程度较高,栽植后林主自觉的采取各种经营管理措施,以使其尽早的获得经济收入。基于这种心理,使得经济林分能够得到合理、细致、较科学的经营,林分生长状况良好;而对退耕地还生态林方面,由于其生长相对较慢,经济效益短时期内得不到体现,如果进行后期及时的经营管理还需要一些投入,致使林主的管理积极性淡薄,除了一部分栽植的山杏进行了杏扁的嫁接外,其余林分只停留在看护的状态,没有采取其他任何的经营措施,停留于自然粗放经营的状态,林分普遍密度较大,林木之间互相挤压,竞争激烈,已出现自然分化,林木下部消耗枝和枯死枝迅速增多,影响了林木的生长。

4 退耕还林的后续经营

任何林分都需要经营,退耕还林也一样。退耕还林只有进行及时合理的经营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投入巨资和精力取得了目前的效果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不能对这部分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将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抓好退耕还林的后续经营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急迫的。对于退耕还林的后续经营应采取定株、修枝和疏伐的抚育措施,以提高林分的生长量,进一步提升其生态效益。

4.1 定株

退耕还林在造林年龄6~7a时,林分郁闭,达到一定的密度后,要及时进行定株抚育。定株抚育以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树种及林木和保留木分布均匀为原则,根据幼树生长状况和其所在的空间位置,选择适宜保留树种及幼树,对其他生长较差、密度较大的林木进行伐除。

4.2 修枝

林木树冠下部出现枯死枝时,说明林木已处于一种自然选择状态,应及时对林木进行修枝作业,以减少消耗枝对营养的过度消耗。修枝时间宜在秋末至翌春树液流动之前的非生长季节进行,幼龄林修枝不宜过高,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树高的1/3,针叶树在前一次修枝后下部再次出现枯死枝时进行二次修枝,阔叶树间隔期通常掌握在2~3a。

4.3 疏伐

对进行过定株抚育的林分再次达到一定的密度,林木出现生长空间不足,竞争较明显时,应及时对其进行疏伐作业,此时林木大部分将进入速生期,林木生长迅速,需要的空间增大。首次疏伐优先伐除Ⅳ、Ⅴ级木,保留Ⅰ、Ⅱ级木,密度较大时,可适当伐除Ⅲ级木。二次及以后的疏伐,根据林木的空间位置进行调整,优先伐除Ⅲ级木,个别密度较大的部分可适当伐除少量的Ⅰ、Ⅱ级木。

4.4 其它措施

退耕地还生态林的主旨以生态效益为主,但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也需兼顾经济效益,只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立地条件较好,具备提供绿化树种条件的林分,可以采取苗木采挖代替定株和疏伐的作业方式,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达到抚育的目的。

5 结语

国家对退耕还林工作下了很大的力量,应该保持其政策层面和后期经营管理的连续性,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加大经营管理措施,才能使已经取得的成果得以保存和延续,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28).

[2]包继强.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的思考[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1,(3).

[3]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S].

[4]邓东发.中外退耕还林还草历史背景比较[J].湖南林业科技2007,(4).

猜你喜欢

修枝经济林林分
修枝对连香树林分生长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盆景树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杨树修枝技术研究进展
不同强度修枝对湿地松中龄林干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