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牌构水建电及站功水能文价化值体探系析

2012-04-10肖立军

湖南水利水电 2012年5期
关键词:电站水利精神

肖立军

(湖南省双牌水电站 永州市 425203)

双牌水电站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的创新发展理念,不仅在防洪度汛、农业灌溉、电力生产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而且注重创新发展、文明创建、水文化传承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建设水文化、挖掘水文化、传承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电站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电站管理创新和科学发展。

1 双牌水电站水文化体系构建及功能价值

水文化是人类对水的认识、态度和所形成的观念,以及从事水利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应形成的文化要素,是人类在调整同水的关系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程度、质量、水平状态的综合反映。双牌水电站在水文化建构上既有普遍性,又独具特色。电站水文化既包括精神、制度层面,也包括精神、制度文化的载体——作为物质文化的水利工程和水利活动本身。

(1)物质水文化是电站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物质水文化主要有水利工程、水景观、涉水产品及所蕴涵的文化要素等。水工程、水景观是在满足工程要求和观感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展示、表现涉水文化的内涵,使原本仅有发电、灌溉、防洪等功能的水工程项目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突出个性文化、展示特色文化的载体。

电站水工程不仅发挥了较大的经济社会贡献,而且是时代性和科技性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科普教育意义,客观上表现了工程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工程策划者、设计者、建造者的技术水平。双牌水电站是综合型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1958年11月正式动工,1962年底基本完成,1963年7月首期两台机组投入运行,1979年5月电站装机容量扩充到13.5万kW,年设计发电量达5.85万kW·h。电站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闸门、船闸及发电厂房等,水库大坝结构为“混凝土双支墩大头坝”,坝高58.8 m,坝长311 m,控制流域面积10 594 km2,总库容6.9亿m3,是湘江水系调洪调峰的骨干水库。

经过近50年发展,电站建设同样体现了时代性和现代化。电站坚持把物质水文化建成精品,把电站建设成新型现代企业、花园式单位。在实施除险加固项目和外观规划改造后,电站水工程既传承着历史科普文化,又创新现代文化表现形式,尤其是与绿地、亭台等水环境、水景观建设相协调,融合地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增强了文化性、观赏性,在发挥水工程作用的同进,考虑人的亲水、休闲和求知需求,在水工程、水景观中充分体现水文化。这也是电站水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凸显文化底蕴,彰显“双电”水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

(2)精神水文化是电站水文化建设的人文内涵。

精神水文化来源于物质,高于物质,是人类对水的认识、态度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升华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水工程、水景观与水环境都具有丰富深刻的历史人文信息,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对这些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社会文化,应该经过仔细考证与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挖掘其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进行展示,景观其外,人文其内,达到地方特色与人文内涵的完美融合。双牌水电站是国家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湖南省的重点工程,电站建设是当时社会掀起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缩影,反映了我国大量引进采取苏联水电技术建设水电站的时代剪影。电站施工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电站的建设,毛泽东主席曾亲自接见双牌水库工地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陶铸同志亲笔题写了“双牌水库”4个大字。如今,这四个大字巍然屹立在雄伟的拦河大坝上,熠熠生辉。

近年来,电站进一步重视人水和谐的理念,坚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伟人、先辈们的优良品质、革命传统,不断加强水工程、水景观中的文化考量,重视水工建设、美学价值、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完美结合。在电站醒目场所安装了邓小平同志及其强调的“发展是硬道理”大型喷绘宣传版画,在电站办公区域安放了陶铸同志汉白玉雕像,时刻以先辈的精神、教诲警醒电站全体职工。电站还深入挖掘水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和包容精神,凝练出“团结、务实、创新、发展”的电站企业精神,编写《企业文化手册》,促进电站精神水文化规范化建设,推动精神水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3)制度水文化是电站水文化建设的基本规范。

制度水文化是水文化建设、水景观与水工程管理的制度规范及涉水事务的制度约束,一种在水事方面调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整合社会结构、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文化现象。各个历史时期的水制度文化有其一致性,也有其差异性,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文明程度。

电站结合实际,逐步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水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了创制于电站水事活动的实践,又适合电站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特别是近年来,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对电站安全生产、防洪度汛、劳动人事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合理配置和节约水资源、保护水域和水工程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和行为规范。与此同时,电站通过制度设计和行为规范,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增强职工的文化自觉性,从文化的视角和文化的内涵指导职工形成正确的亲水、用水行为习惯,使科学调水、有效管水、节约用水、和谐亲水的行为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和管理实践当中,自觉形成一种品质,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规范。

电站水文化的三大构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保障,物质文化是载体。水环境、水工程、水景观只有突出文化品位,注入文化内涵,才能在实现水利功能的同时,更有魅力,更能展示水的个性。只有通过水文化工程的建设与宣传,发挥职工参与水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强人们对水利、涉水文化的了解,激发人们爱水、亲水、节水的热情,创造充满文化韵味的亲水空间,提升水体工程品位和电站的社会地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 双牌水电站水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秀的水文化不仅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更要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外展示,形成企业良性发展的“形象责任”名片和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但电站水文化建设在规划建设和效能整合,以及发挥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功能方面仍显不足。

(1)历史水文化挖掘不够。

水文化具有“表层化”现象。主要是重视程度不高,对历史水文化资源没有深度挖掘收集和整理研究,影响电站水文化内涵拓展和深度发展,没有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效果。

(2)水工程文化品质不高。

水工程单纯追求安全和稳定,或只考虑水工程单体的美观,水工程文化和水景观缺少生态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地与周边及区域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水文化相对较虚,不如企业业绩实在,水文化建设很难做到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其结果是使水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化”,难以发挥其对于电站发展应有的文化导向和价值功能。

(3)水文化宣传载体不新。

电站是以发电生产为主,水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侧重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娱乐活动开展方面。尚缺乏生动、形象、有效的水文化宣传教育手段、宣传媒介和长效机制,水文化没有深入职工心中,水文化自觉性尚未真正形成。

3 双牌水电站水文化功能利用及建议

水文化与电站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层的水工程、水景观文化通过规划实施和制度导向,逐步转变为精神层的水文化,有利于提升电站主体工程的文化品质和职工自觉的行为文化意识,形成文化共识,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凝聚改革发展的力量,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汇聚全站干部职工创业发展的智慧。

(1)开展水文化家底摸查。

开展水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是水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电站不仅有宏伟的大坝和宽阔的水面,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水工程文化和潇水流域及当地的特色文化。一是水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电站水利工程其体型构建、空间组合和综合功能是改造自然、驯服水害能力的充分体现,具有无可比拟的工程技术人文价值,特别是电站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人文典故进行收集、整理。这些治水文化、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值得深度挖掘、巧妙组合,形成水文化家底的原始资料。二是建立水文化资源数据库。采用纸质、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载体,将水文化研究成果造册、立卷、归档,形成资源数据库,为下一步规划、建设提供资源。通过对水文化资源的挖掘、收集、整理、归纳、研究、提升,摸清电站水文化资源的内容、蕴涵、存在形式、种类和分布,建立水文化资源数据库,为规划整合水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创造条件。

(2)编制水文化建设规划。

规划必须在充分考虑电站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作出,要在保证防洪度汛、灌溉发电等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加强旅游规划与横向的相邻规划和纵向的高层规划的衔接,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一是水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性,要做好载体的选择,从水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考虑、研究,要将保护和再现传统水文化、建设现代水文有机结合,注意电站各个水文化设施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衔接性、鲜明性。二是做到“规划先于开发”。水文化规划建设要具有前瞻性。既要立足当前,针对电站水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又要有超前意识,具有远瞻性,科学合理布局,创造规划实施更大的空间。

(3)建设水文化展示平台。

电站水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涵,是一块经历史打磨、品质高贵的“宝玉”,不能“养在深闺人不识”。一是提升电站水工程功能平台。从文化水利的角度观察,电站水工程不仅是水利设施,而且是文化设施。应当更新规划和建设理念,赋予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色彩,使电站水工程在发挥防洪、供水等方面效益的基础上,改善“水文化”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工程”、“水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实现其价值,开展“水文化”保护传承,挖掘“水文化”复合价值,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增强水文化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建设水文化展馆或水文化展厅,充分将水利发源、演变的过程,水利活动和水文化发展,运用生动的展板、立体的雕塑、动感的影像、形象的模型,生动地展现,努力建成有特色的传承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建成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普教育基地,推动水利和水文化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保障。三是创新电站人文价值平台。水文化是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有物质产品,没有精神产品,没有思想、理论和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水文化。要多角度宣传水文化,通过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宣传电站水文化建设成就,水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唱响水文化主旋律。要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和水利行业精神,在电站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水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电站水利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