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试析网络实践社区

2012-04-08胡艺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成员交流社区

胡艺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002)

自20 世纪80 年代提出这个概念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及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话题,总结的定义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即从一名新手进化到专业型教师的过程[1][2][3]。综合各界学者的观点可 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强调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过程中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对社会的各方各面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军事、科技、商业、医疗等各领域均伴随着加速发展,同样,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完全崭新的学习时代到来,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纷纷进行改革。教师作为培养一个国家未来人才的生力军,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我国的教育变革有了新的视野,也为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基础上,融合了信息技术支持这一特点的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以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其带来的革新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其实现目标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教师学历的注重,以及对学习资源的更新与扩大,而应该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自身获得发展,使其在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建构以及教学能力和效果都呈现出显著地提高,并不断进步,最终进化成一名成熟的专业型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了一种架构,链接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这一特色也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一项必备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教师区域化学习,21 世纪的教育技术将更加关注教师在互联网上如何去发挥共同体的作用,结合当前各种学习型组织以及学习社区,教师作为一个使用者,在这个共同体中借助于社区中已经成熟的功能模块,充分利用资源有效教学,与其他教师之间实现协商、共享、交互等行为,最终达到经验与资源的交流,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当前的互联网提供给网络实践社区很多工具与平台,诸如在线交流工具(QQ、MSN、飞信等)、BLOG、Wiki、RSS、Tag、SNS、学术论坛、E-mail 等,具体到学习实践互动平台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有moodle、sakai、Mymathlab 等。这些技术加快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速度,也实现了资源的迅速而无国界的共享,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例:①学习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师成长不均衡:传统的教师发展受到地域的影响,内陆较于沿海,农村较于城市都存在资源存储匮乏的现象。城市的教师享有丰富而便捷的资源,成长更快速,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求生存。同样受地域因素及交流不便的影响,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属于单打独斗,没有校际之间、城际之间,甚至国际之间的交流,这种封闭式的发展是狭隘且盲目的。②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性:教师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因此彼此之间的职业技能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与技能,但在此基础之上每一位教师还应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寻求自我导向的发展。③时间不宜调控,无法形成规律性培训: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专业发展培训无法成为定时、规律的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其优势之余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是我们一直在思索与研究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科技革命影响至社会各个层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彻底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同时为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触觉敏锐的教师早已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和教学,效果显著。如何将这一新技术普及到教师群,帮助广大的教师跨越时空的局限,享有丰富而又全面的学习资源与工具,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教师网络实践社区很好的解决了上述局限。

二 教师专业化网络实践社区

(一)实践社区的提出

“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COP)是指对某一特定知识领域或某一信息主题感兴趣的人们,自愿地组织起来通过持续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共同工作与学习、分享与发展该领域知识。最早这一概念是由瑞士人Etienne Wenger在1998 年提出,他认为,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化的活动,以群体的形式的进行能够有效交流与共享,是最有效的学习模式[5]。当今实践社区的内涵在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已经得到了更加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和延伸,它充分利用远程互联网技术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间相互交流、表达和共享知识的理想管理工具。为此,我们需要对网络实践社区进行准确的定位、有效的确认与支持,进而构建一种能真正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共享平台[6]。

(二)教师专业化网络实践社区的特点

教师专业化实践社区是在网络实践社区的基础上针对教师这个群体特点建立起来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非正式学习系统,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该社区关注教师的专业学习及能力发展,提倡同侪合作、资源分享、互动反思,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提供一套完整的规范性、持续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成员通常由志愿者组成,每个成员有潜在的不同身份。总结来说实践社区中的角色分配通常包括领导人、信息收集与发布者、鼓动者、导师与助学者等[7],成员通过进入社区时表现其知识能力获得相应身份。在构建实践社区的过程中,不同角色成员发挥自身的职能,分工合作实现信息的交流,其中助学者与信息收集与发布者是整个社区的重心角色,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能力,使得在社区的运作过程中让各位成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2.社区的规模是动态的。一般化的教师实践社区人数从几个到几千人不等,随着社区主题的开展,信息资源流动,可能会有越来越的兴趣爱好者加入,因此这种非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它随着感兴趣人群因素而呈线性增减,同时受社会发展趋势与热点关注度因素影响。

3.社区有自己特定的主题与方向,其核心内容应该涵盖了该知识领域的基本知识点,并随着成员的不断充实与完善,最终形成这一领域的完备资料库、信息交流平台、新资讯发布中心。聚焦特定的主题,从专业化角度观察该领域的细微变化,以及全球发展与变革趋势,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及时航向标。

4.增进成员互信,减少壁垒。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工作者容易有资源私有化,排斥信息共享的本能。建立教师网络实践社区,在不断营造良好社区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这一理念。培养教师之间的互信氛围,鼓励成员进行个人知识的分享与交流,产生更开放的学习模式。

三 实践社区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作用

(一)形成教师专业成长驱动力。在网络实践社区中,由领导者带领,成员共同学习,经典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发展离不开集体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发展主体的影响。在社区这个环境中成员间的发言、交流、分享、反思都在无形中以一个共同体整体的形象影响着每一位成员,对其专业发展进度起到驱动作用,当发现自身的学习落后他人,及时可以改进,而不像传统模式中教师自己掌控进度,成为个人化的发展,当欠缺经验、研究方向偏离原主题时得不到指导。

(二)构建知识共享、交流互动模式。基于网络的学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为共享性,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也同样具有专业知识共享的特点,在跨越了地理限制、时空局限的情形下,成员之间将个人知识、教学经验、反思总结等有助于专业发展的资源共享在平台上,并克服了个人经历欠缺的制约,将隐性知识及内在发展都呈现出共享状态。其中,作为社区的管理者需要注意到其中的问题,即每位成员共享的资源中一定存在冗余、无效、重复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的排除这些干扰信息,更高效的实现资源利用。

(三)反思交流产生头脑风暴,形成新思路。在社区的学习中教师之间通过交互环境、资源共享、互动过程不断交流与反思,形成思维启发和知识群落。通过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并在协作式学习中互惠互利,共同解决难题,这一方式有助于新想法的产生,这也是保持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性的动力。这一平台也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不仅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电子资源库,还具有动态的个人学术研究汇报,将最前沿及第一手的学术研究在平台上共享与发布,形成良性的学术探讨,寻求思维的启发与发散。

(四)基于社区的规范化管理与评价激励,形成个人发展约束力。人的发展收到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很多时候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是想要寻求发展与进步,但受外力环境的影响而放弃。基于社区的学习型组织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实践社区中,教师作为成员有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每天的学习经验、反思总结都以资源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中,每一特定社区形成自身的评价标准,衡量成员的专业发展情况,针对不同进度产生奖惩制度,对成员的学习形成监督性评价,以外力环境的方式作用于专业成长过程。但这种管理又以一种宽松的形式出现,不至于像考核机制一样给成员造成压力与负担,有利于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成长。

四 结 论

综上所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网络实践社区作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将人们从以前的个人的、离散的学习环境,融合到了整体的、互动的学校氛围中,当然它的特点远远不止这一点。基于本文的探究,网络社区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环境与平台,学习方式、知识获取、经验总结都区别于传统模式。

[1]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2]顾小清.国际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16-19.

[3]刘秀江,韩杰.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03,(4):5-8.

[4]冯世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社区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4).

[5]王志林.实践社区:实现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理想平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2).

[6]实践社区[EB/OL].MBA 智库百科网站,http://wiki.mbalib.com,2011-04-30.

[7]Wenger,E.,McDermott,R.A.,& Snyder,W.Cultiva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guide to managing knowledge[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2.

猜你喜欢

成员交流社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社区大作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