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篇语言特色及思想归属问题探析

2012-04-08

关键词:尧舜弗利陈望道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篇语言特色及思想归属问题探析

刘晓晓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对禅让制度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从其语言特色的角度看,该篇主要运用了反复、排比、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从其思想归属方面看,该篇对尧舜禅让的论述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唐虞之道,禅而不传”,二是“尧舜之行,爱亲尊贤”。

禅让制;辞格;利天下而弗利;尊贤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自出土问世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唐虞之道》篇是以专论尧舜禅让而著称的。尧舜禅让是事涉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继承制度的一项古老传说,自战国时期起即见载于文献,之后历代传颂,历代学者对此亦多有论述。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篇的问世,对此又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此后海内外学者深入研究禅让制及其相关问题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唐虞之道》提倡实行禅让制,开篇即曰:“唐虞之道,禅而不传。”指出所谓“唐虞之道”,最核心的问题是禅让,而不是传子。简文中还讲:“禅也者,上德授贤之谓也。”这里的“上德”“授贤”,都明确直指君位禅让,要传位于有德行、贤能之人。末尾又讲:“古者圣人廿而冠,卅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至政。四肢倦惰,耳目聪明衰,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清楚地阐明了禅让的理由和具体作法。对于“唐虞之道”,各家进行了相当多的铺陈衍说,使得其涵义不断丰富、完善。这里试就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篇的语言特色及其思想归属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一 语言特色

《唐虞之道》篇共有竹简29枚,系统阐述尧舜禅让的核心、原则、理由和具体实施办法,其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章句的辞格运用方面。

1.反复。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说,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1]

(1)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1、2号简)

“利天下而弗利”在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凡三见:

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1号简)

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2号简)

极仁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20号简)

此外,在“身穷不均,没而弗利,穷仁矣”(3号简),“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27号简)中,“弗利”又两次出现。(“弗利”是一个词组,从其所处的语法位置分析,“利天下而弗利”中的两个“利”应是所指不同的两个同音词,“弗利”之“利”应释为“贪”。[2]“弗利”之“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弗,矫也。”,引申为表否定,相当于“不”。“弗利”应解释为“不贪”,含有“己不贪”和“使人不贪”两层意思。)此处作者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尧舜王道的根本原则是“利天下而弗利”。

(2)夫古者舜拒于草茅之中而不优,升为天子而不骄。拒草茅之中而不忧,知名也,升为天子而不骄,不囗也。(16、17号简)

反复强调要重修身,即使在不同处境下依然要保持“不忧”“不骄”的高尚德行。同时,反复格也造成了复沓、回旋的旋律美。

2.对偶。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叫做对偶辞。[1]

(1)孝,仁之冕也,禅,义之至也。(7、8号简)

(2)圣以命遇,仁以逢时。(14号简)

(3)有天下弗能益,亡天下弗能损。(19号简)

(4)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11号简)

(5)笃事瞽寞,乃式其孝;忠事帝尧,乃式其臣。(9号简)

这些成双作对排列的句子,字数相同,句法相似,构成对偶句,其实也是一种句调上的反复,[1]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整齐有节奏。既增强了说服力,同时又给文章增光添彩。这种修辞方法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对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3.排比。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说,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名叫排比。[1]

(1)夫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亲也;时事山川,教民有敬也;亲事祖庙,教民孝也;太学之中,天子亲齿,教民弟也;先圣与后圣,考后而归先,教民大顺之道也。(4、5、6号简)

(2)孝之杀,爱天下之民;禅之囗,世亡隐德。(7号简)

(3)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10号简)

(4)治之,至养不肖;乱之,至灭贤。(28号简)

(5)上德则天下有君而世明,授贤则民兴教而化乎道。(20、21号简)

(6)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囗囗囗知其能为民主也。(22、23号简)

(7)爱而征之,虞夏之治也。禅而不传,义恒囗治也。(13号简)

这大段的排比,显得文气雄健。作者把这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话一口气说出,既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又全面彻底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排比格中也有只用两句互相排比的,这与对偶最相类似,[1]排比如果只用两句就很像对偶,如:例(2)、例(4)、例(5)、例(7)。

4.层递。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层递是将语言排成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层层递进的顺序的一种辞格。[1]

(1)君民而不骄,卒王天下而不疑。(18号简)

(2)方在下位,不以匹夫为轻;及其有天下也,不以天下为重。(18、19号简)

(3)故其为瞽寞子也,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尧禅天下而授之,南面而王天下而甚君。(24、25号简)

(4)古者圣人廿而冠,卅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至政。(25、26号简)

以上四例,例(1)是两层,从“君民”到“卒王天下”;例(2)是两层,从“在下位”到“有天下”;例(3)是三层,从“子”到“臣”再到“王”,从“孝”到“忠”最后到“君”;例(4)是四层,“廿而冠”“卅有家”“五十治天下”“七十至政”。层层递进,阐明禅让的理由和做法。

由以上例句可看出,该篇在章句布置上主要运用了反复、排比、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它们形式参差,语次交蹉,文气雄健,节奏铿锵,错综排列,肯定唐虞的禅让之道,强调“爱亲尊贤”和“利天下而弗利”。

二 思想归属

概括来说,该篇对尧舜禅让的论述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唐虞之道,禅而不传”,二是“尧舜之行,爱亲尊贤”。

1.禅而不传。

《唐虞之道》开篇便是“唐虞之道,禅而不传”,文章指出:“唐虞之道, 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故昔贤仁圣者如此。身穷不均,没而弗利,穷仁矣。必正其身,然后正世,圣道备矣。故唐虞之道,禅也。”尧舜把“利天下”看作是第一位的,并以此为中心发挥“利天下而弗利”的思想。《唐虞之道》集中地谈到了禅让的问题,对禅让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禅与传(即世袭)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制度。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禅让是“利天下而弗利也”,以禅让利天下之民。接着又指出“利天下而弗利”是“仁之至也”,所谓“仁者,爱人”,从利天下之民到爱天下之民,最后的归结点落到民上,实质上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了作者的民本思想。[3]

2.爱亲尊贤。

《唐虞之道》提倡“尊贤故禅”,文章提出:“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杀,爱天下之民。禅之囗,世亡隐德。”以“尊贤故禅”为禅让制的重要标准,这是利天下的保证。“尊贤故禅”意味着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贤者,只有贤能之人方可有效地统治、管理天下,秉公无私,不过分注重个人私利,保证“利天下而弗利也”。这充分说明,尧舜的禅让之行,体现了“爱亲尊贤”的特点。爱亲所以孝,但孝不是世袭,爱亲必须和尊贤联系在一起,尊贤就要实行禅让。文中以“尧举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囗囗囗知其能为民主也”为“尊贤”之具体体现;到“四肢倦惰,耳目聪明衰”时,应“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为“尊贤”之具体做法。全面彻底地阐明了《唐虞之道》的尊贤禅位之意,反映了作者重才举贤的思想。

笔者以为,从语言的表现形式,尤其是辞格运用来看,整篇文章呈现出复沓回旋、节奏整齐、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特色。如:反复格强调尧舜王道的根本原则是“利天下而弗利”,对偶格崇“孝”“仁”,重修身,推己及人,排比格从“尊”“亲”“敬”“孝”“弟”等方面诠释了“大顺之道”,层递格赞扬舜从“君民”到“王天下”依然保持高尚的德行。而就其思想归属看,《唐虞之道》以歌颂禅让制为主旨,论证的核心是“禅而不传”,点明尧舜王道的根本原则是“利天下而弗利”,作者以设定禅让的三个内容——“禅而不传”“尊贤故禅”“退养其生”来保证“利天下而弗利”。此篇所提倡的“尊贤”“上德”“授贤”“仁义”“孝弟”“利天下而弗利”“爱天下之民”“养性命之正”“安命而弗夭”……皆是儒家思想倾向之表现,内容相当单纯,坚决彻底地主张禅让制。该篇从语言特色和思想倾向看,应属儒家集中阐述其“禅让”观的一篇专论。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95-201.

[2]涂宗流.《唐虞之道》中“弗利”浅说——郭店楚简校释札记[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97.

[3]邓建鹏.《唐虞之道》的民本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1999(5):45.

[4]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王博.关于《唐虞之道》的几个问题[J].中国哲学史,1999(2).

[6]仝卫敏.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研究述评[J].管子学刊,2003(1).

[7]李华.《左转》修辞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ClassNo.:H1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LanguageFeaturesoftheBookTangyuzhidaoWrittenonthe
SlipofBambooforWritingandItsMainIdeas

Liu Xiaoxiao

The book Tangyuzhidao written on the slip of bamboo for writing , which is found out in Chu tombs ,Guodian .The demise system had been elaborated in this book comprehensively . As for the features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this book ,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repetition, parallelism, duality, layer transfer .The main points of the book are the concept of abdicating and handing over the crown to another person instead of passing down the crown from father to son.

demise;figure of speech;benefit people but not himself; respect the sages

刘晓晓,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1672-6758(2012)07-0131-2

H15

A

猜你喜欢

尧舜弗利陈望道
比弗利山丘庭院
尧舜禅让(上)
尧舜禅让 (下 )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威弗利》的地点记忆与政治想象
尧舜牡丹经销商借鸡生蛋
吴士文与陈望道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陈望道全集》出版
《陈望道译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