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12-04-07王善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门静脉造影剂螺旋

王善军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浙江舟山 316000)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王善军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浙江舟山 31600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82例,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析比较病灶的特点和检出率。结果本组8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7个,单个癌结节67例,2个癌结节15例,其中位于肝右叶病灶76例,肝左叶15例,肝尾叶6例。三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87.63%、69.07%和76.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7,P<0.05)。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可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肝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起病多隐匿,临床诊断时肿块往往已经很大,从而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提高肝癌特别是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和微小肝癌的早期检出率是及时治疗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1-2]。近年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凭借其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及强大的三维后处理功能成为诊断SHCC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通过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探讨其在S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并病理证实的SHCC患者82例,男性66例,女性16例,年龄25~80岁,平均(54.09±15.38)岁。其中超声检查发现59例,健康体检发现9例,上腹部其他脏器检查发现14例。有慢性肝脏病史62例,甲胎蛋白升高31例。

1.2 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完成多排螺旋CT检查,检查前需禁食4h,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先行膈面开始的全肝扫描,然后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后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3期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度为2~3mL/s,延迟时间设定采用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动脉期与门静脉期间隔30~35s,所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总剂量1.5~2.0mL/kg体质量,一般总量约80~100mL。根据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中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密度的对比将病灶分为以下3种强化类型,高密度(包括均匀高密度、不均匀高密度、环状强化)、等密度、低密度。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各期图像分别进行判断,以2名以上医生肯定或否定诊断为标准,记录病变大小、数目、病变类型,并计算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平扫情况:本组8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7个,单个癌结节67例,2个癌结节15例,病灶大小为0.5~3.0cm,最大径总和≤3.0cm。其中位于肝右叶病灶76例,肝左叶15例,肝尾叶6例。平扫发现病灶26个,检查率为26.8%(26/97)。

2.2 CT增强各期的表现:按照扫描时相,分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其中动脉期检出病灶85个,门静脉期检出病灶67个,延迟期检出病灶74个,三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 87.63%、69.07%和76.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7,P<0.05)。

3 讨 论

SHCC指肿瘤结节单个最大直径<3cm或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3cm,直径单个<1cm称为微小肝癌[3-4]。有资料表明SHCC手术切除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此,提高SHCC的诊断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SHCC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5]。近年来,由于多排螺旋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以多时相的轴位的原始容积数据,再进行薄层重组,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可改善其空间分辨率,提高检验效能。本研究发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各检出病灶85、67和74个,三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87.63%、69.07%和76.29%,SHCC检出率以动脉期最高,延迟期次之,门静脉期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来,SHCC的检出,动脉期最敏感,动脉期扫描对SHCC病灶的检出非常重要,与国内研究报道接近[6-7]。分析原因主要是与肝脏的血供特点有关。肝脏为双重供血器官,正常肝脏血液的75% ~80%来自门静脉,仅20%~25%由肝动脉供应。在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在动脉期主要分布在肝动脉系统及肝窦,表现为肝动脉明显强化及肝实质密度轻度升高。而肝癌主要来自肝动脉供血,且瘤体有丰富的肿瘤血供,因此在动脉期病灶多表现出明显强化,肝癌动脉期高密度强化反映了肝癌的血管构造特点。至于SHCC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略低密度及低密度阴影,这些影像密度的变化取决于肿瘤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因为SHCC的病理学改变较复杂,病灶内凝固、液化、坏死、出血及纤维化等多种改变,因此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不同特征。本研究显示,在动脉期占80.41%病灶数78个,一方面是动脉血供的强化,另一方面可能与病灶内部病理的变化有关。

总之,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多平面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HCC病灶的检出率,提高SHCC的诊断效能,增加对SHCC定性诊断的正确性,为手术时机的选择创造了条件,对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1]CARR BI,LU SN,PANCOSKA P.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nese patient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1,58(109):1334-1342.

[2]JING-DONG L,YUN-HONG T,KANDURI HK,et al.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a-analusis[J].Hepatogastroentology,2011,58(110-111):1708-1722.

[3]卜庆丰,张杰.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1):39-40.

[4]汤钊猷,杨秉辉.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2.

[5]周康荣,严福华.中国微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7):733-736.

[6]李恒,黄志成,陈曦,等.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诊断小肝癌的价值[J].吉林医药,2010,31(10):1362-1363.

[7]刘院生,赵庆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5):69-70.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30.44

B

1007-3205(2012)11-1334-03

2012-02-25;

2012-03-23

王善军(1965-),男,浙江舟山人,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从事放射诊断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1.040

猜你喜欢

门静脉造影剂螺旋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旋风“螺旋丸”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