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类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2-04-07张海清肖层林陈光辉唐启源

关键词:三位一体导师制本科生

张海清, 肖层林, 陈光辉, 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基本上沿袭专业教师只负责教学,不管学生思想状况,而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学生学业情况的模式,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被割裂开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而导致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教书和育人工作脱节”的现状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成为高校探索人才培养管理新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分析

导师制,即导师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改传统“教”学模式为“导”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制最先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应用于研究生培养。我国以2002年北京大学的导师制改革为起点,近年来,数十所高校也相继尝试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1],旨在能够从专业角度和教学角度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制度中,导师具有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不但要授之以知识,而且利用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熏陶,有效促进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2]。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有多种,按学习时段划分,可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按培养对象划分,则可分为全体学生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3-4]。

全程导师制的优点是能对学生实施全程个性化指导,但易受导师个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导师制的优点是具有阶段指导针对性,但缺乏指导工作连续性。科研导师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克服科研与教学相脱离的矛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促进精英人才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缺乏对低年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思想教育导师制的优点是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但符合条件的导师资源少,且难以做到思想教育和专业指导的有机结合。全体学生导师制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是班级授课制的有效补充,有利于班级教学和管理,但不易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大量出现。优秀学生导师制优点是使优生得到优教,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早培养和重点培养人才,缺点是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且易出现重科研、轻教育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上述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存在的缺陷,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从2008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以解决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教书和育人工作脱节的问题。

二、“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办法

(一)“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内涵

“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是指专业教师集体指导制(导师小组)、班主任制和导师制有机协调、对本科生从大一至大四实施全程培养管理的制度。由系主任、各班班主任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对各届学生的指导班子,系主任全面负责专业骨干教师参与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班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学生班的日常管理、教学实习管理,通过师生双向选择落实导师并组织本班导师小组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导师负责对学生个人发展志向进行调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行全程个性化指导。

(二)“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指导内容

“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构建成了本科生培养体系的立体结构,在职能分工上,系主任负责导师小组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导师小组参加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和答辩,组织专题讲座和讨论,指导专业实习等,并开展导师工作检查和经验交流,实现专业教师对学生培养的全员参与和全程交叉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学生班的日常管理、教学实习管理,进行生活指导和思想指导,并组织本班导师小组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同时协助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导师的指导内容与班主任有所区别,分工有所侧重,指导工作的重心放在专业指导上,并协助班主任进行生活指导和思想指导。导师在学生低年级阶段主要指导其专业思想和学业,介绍专业发展概况和前景,指导选课和假期社会调查。高年级阶段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研素质训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研究查阅资料,撰写综述和开题报告,完成毕业。导师还参与学生就业指导或考研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和择业观,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概况起来,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内容涵盖4个方面:

1.专业指导 入学后,系主任和专业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课程体系,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细分方向和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介绍专业发展态势,就业方向,行业领域的名人名家及其成长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前沿发展状况、开阔学生视野,便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就业愿望和兴趣爱好在学习中有所侧重点。导师在专业方面的指导是全程式的,指导的时间横跨本科学业的四年,贯穿所有学习过程,包括选课、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科研和毕业论文指导等。

2.就业指导 确定导师关系后,导师通过与学生谈话,详细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理想,共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明确今后四年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制订年度学习计划进行全程指导,防止学生中途产生松懈和懈怠情绪。通过全程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家庭和社会背景都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也对导师产生了高度信任感,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或考研指导更能切合实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生活指导 在入学之初,导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规范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系统的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大学生活,防止个别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生活上的过度或奢侈消费。

4.思想指导 导师要辅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在思想工作中,导师还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因学业、家庭、爱情等因素而产生心理障碍,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欧洲很多国家,仅有机质含量低于3%(也即足够稳定化)的物质才能进入填埋厂。因此,通沟污泥都必须先经过严格处理。经湿机械法处理之后的通沟污泥有机质含量水平可持续稳定地低于3%,可作为建筑垃圾填埋(填埋等级1),具有一定资源化回收利用价值,末端处置费用相对较低。

(三)“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办法

农学院属研究教学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除专任教师外,还有一批校外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师资队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大,教学科研经验和社会实践丰富的特点,为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调动师生积极性 为使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得到贯彻落实,农学院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条例》,对本科生导师的责、权、利,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等予以明确规定,充分调动了每位老师的带教积极性。

导师的主要责任:(1)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4)每学期初指导学生制定本学期学习计划,每月与学生交流不少于一次,每学年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一次;(5)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完成综述及公开报告一篇以上。

2.把好选拔聘任关,优化导师队伍 作为导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尊重、关心、热爱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在知识储备方面,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宽厚的社会知识,在教学方面,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带教经验,在品德方面,要求老师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农学院对导师选拔聘任的基本条件包括:(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以及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3)本专业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均应担任本科生导师,优秀博士生也可参与学生指导工作;(4)校外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管理和生产经营高级人才可聘为高年级校外导师。

3.师生双向选择,适时落实与调整导师 学生入学之初,由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学生基本情况反馈给本专业教师,同时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各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长,供师生双向选择,落实导师。每位导师每年指导的学生不超过3名。进入大三第一学期,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专业素养进行引导分流,允许部分学生变更导师。

4.加强组织与领导,注重检查与考核环节 学院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导师工作,定期对各位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各专业设导师小组,每学期至少集中交流2次,互相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以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学院每年组织对导师小组、班主任和导师工作进行一次考核,(1)每年定期汇报与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记载归档。(2)考察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程度,广泛听取学生、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意见,以了解导师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评议。(3)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奖的依据。

三、“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自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实施以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许多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到本科生指导工作中,使学生学习、生活、集体活动和教学实践性环节都融入了专业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沟通,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关心学生进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了更多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优良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以沟通互动为纽带,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经历着不同的境遇和心理问题[5]。根据对当代本科生的分析,我们将其大学4年的成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即过渡迷茫期、快速成长期、定型提高期和刻意塑造期,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特点、心态和主要任务[6-9],需要及时沟通了解和引导解惑。单一的辅导员制度无法全面解决学生面临的这些问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教师与学生创造一个沟通互动的桥梁,凸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有效地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10]。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导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就业发展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导师经常与学生接触,可以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及时的帮助,在生活上得到及时的关心,在考研就业方面得到及时的指导,顺利完成4年的学习目标,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2007级种子班为例,经班主任在入学初摸底调查,全班学生26人中,毕业后准备考研的17人,先就业5人,考公务员2人,目标未定2人。该班第一学期末落实导师制,通过导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到大三第一学期再次摸底时,全班学生准备考研的18人,准备就业的6人,准备考公务员的2人。根据学生发展意向,导师们加强了个性指导,至毕业时全部顺利完成学业,其中,考取研究生15人,考取公务员2人,就业6人(其中2人自主创业),其余3人次年考取研究生,全部实现个人预期发展目标。

(二)以引导解惑为手段,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其创新意识

作为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录取的本科生基础悬殊很大,就业志向不一,但基本目标都是要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本科生在大学受教育期间具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这种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宽松化的管理使少数学生对自己放松要求,导致毕业时一无所获。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在大一时就建立导师制,可以较好的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选择专业选修课和基础选修课,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知识结构。

在大学4年的学习和科研,导师可以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推荐必要的参考文献,引领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对自己的人生建立起明确的目标,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实施全程导师制,使每个学生都有导师一对一地指导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导师的科研实践活动,发挥其聪明才智,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综合锻炼各种能力。首先,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文献检索,学习试验设计,学习各种实验操作技能,学习科技论文的写作等。其次,一些学习和科研工作必须依赖于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再次,学生可以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发挥自身所长,发现自身不足,然后“自我充电”,从而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此外,在教学中导师适当地给学生布置部分启迪发散型思维的作业,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师带领学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三)以拓展素质为目的,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张扬个性的教育。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六求”活动教育体系[11],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行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后,将活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广大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经受锻炼、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拓展素质、健全人格。

通过创新实验锻炼创新思维。实施导师制以来,学生积极大胆地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工作,勇于思考,勤于实践,开拓创新。近4年来,学院本科生平均每年获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12项,参与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20%。多数创新性实验项目公开发表了论文。通过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和项目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社会实践激发创新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院学生成立了“绿色农业协会”,以“快乐参与,提升自我;服务三农,展我风采”为协会宗旨,主要开展农业环保、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调研和指导工作。每年组织多次活动,组织撰写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关于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心理特征的调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等报告。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发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兴趣。

通过生产实践增强动手能力。近4年暑假期间,学院与隆平高科合作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先后有80人次分赴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子科研、生产基地进行实践。在校内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科研和田间检验等工作。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培养了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

(四)以参与科研为途径,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行“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每个学生可以尽早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部分课题任务。导师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通过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其综合能力素质,使他们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人才。科研活动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系统训练学生从选题、资料查阅、试验设计、开题与实施直到论文撰写和答辩的科研全过程。通过科研基本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水平,训练了学生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而且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

自实施全程导师制以来,本科生毕业论文100%结合科研课题进行研究,由于研究工作起步早,时间长,毕业论文质量大幅提升,每年有20%以上论文达到优秀标准;学生培养质量也明显提高,考研录取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48.4%,其中50%以上的学生考上了“211”和“985”高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并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四、结语

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是在我国高校“大众教育”背景下诞生的一种人才培养管理新模式,该模式弥补了以往本科生导师制的诸多不足,体现了“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特点,在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周鸿勇,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0):104-108.

[2]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3]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109-110.

[4]兰英,周克勇,李凤翔,等.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7):234-235.

[5]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9-41.

[6]赵世浩,刘逊,刘哓荣,等.论本科生的过渡迷茫期[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8-41.

[7]赵世浩,张海清,刘逊,等.论本科生的快速成长期[J].现代企业教育,2010(349):178-179.

[8]赵世浩,张海清,肖层林,等.论本科生的刻意塑造期[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8):258-259.

[9]赵世浩,张海清.论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8):71-73.

[10]于世明,赵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120-122.

[11]周妮笛,李毅,刘俊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践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8):93-95.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