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2-04-02史立峰

电大理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数控铣课程内容编程

史立峰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61)

模具零件的加工是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在众多加工方法中,数控铣削加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模具核心零件都采用数控铣削进行精加工或半精加工。可见,数控铣削加工相关岗位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之一。

1 课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模具专业一般都开设类似于《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和《模具 CAD/CAM 应用》的课程和实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论从课程内容,还是授课形式上,这些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内容宽泛,重点不突出。模具专业不同于数控专业,模具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企业,所以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时应与数控专业有所区别,应该突出模具制造的特点。模具零件主要使用数控铣削方法进行加工,在模具制造企业基本见不到数控车床,因此模具专业应该突出数控铣削加工的内容,数控车可以不用讲。

(2) 理论教学偏多,和实训教学脱节。《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独立的,割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多采用“一体化”的授课形式,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起来,将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场地。但是,由于实训设备及场地的限制,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3) 课程间缺少衔接,未体现职业成长历程。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同属于数控加工范畴,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手工编程是学习自动编程的基础,自动编程是手工编程的延续。但通常手工编程属于《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内容,自动编程是《模具 CAD/CAM 应用》课程的一部分,将两个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讲授,必然会造成课程间缺少衔接,学生不知如何将前个课程的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中。特别是教师在讲授《模具 CAD/CAM 应用》课程往往是就软件而讲软件,注重软件的命令演示,缺少对加工工艺知识的解读,造成学生只是熟悉了软件的命令,而忽略了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另外,从手工编程过渡到CAM自动编程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职业成长中从初级岗位到高级岗位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所以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的课程内容不宜在两门课中讲授。

2 课程的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提出问题,经过调研分析,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使课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 整合课程内容,只讲模具的数控铣削加工。根据模具制造企业以数控铣削加工为主的特点,将原来的《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的内容和《模具CAD/ CAM应用》课程中的CAM自动编程的内容整合为《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包括: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典型平面轮廓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手动编程和典型曲面零件的加工工艺与自动编程三大部分。

(2) 采用项目教学,重视加工工艺的讲授。改革后的《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每一部分都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项目,将知识点分散到各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数控铣床的操作和编程。另外,每个教学项目都渗透加工工艺知识,因为工艺不合理的数控程序就是一堆“垃圾”代码,没有任何实际应用意义。

(3) 调整课程内容顺序,体现职业成长历程。课程的内容按照先学机床操作、再学手工编程与工艺、最后学习自动编程的顺序编排。

(4) 加强实训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训交替的授课形式。每次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都有相应的训练任务,学生将在计算机室利用机床仿真软件完成这些训练任务,实现教室理论教学和计算机室实训教学“交替”进行授课形式。理论教学以“学”为主,实训教学以“做”为主,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巩固“学”的内容。利用机床仿真软件还缓解数控设备的不足,减少事故的发生,大大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实训效果。仿真绝不能取代实际操作,在课程结束之后,还要进行两周以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缩短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

3 课程的教学实施

(1) 编写了体现教学改革思路的讲义。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编写特色教材是必需的,因为好的教材能够帮助教师按照课程改革精神组织教学,同时也是学生自学和实训的指导材料。所以按照课程改革的思路,结合学院实训设备,编写了《模具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编程项目教程》的校本教材。

(2) 加强过程考核,改变期末考试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采取全过程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实训作业(含测试)、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并计入总成绩中。期末考试参照数控铣工职业资格考试的形式,采取机考的形式。

4 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模具零件加工的特点,课程内容顺序的调整体现了个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机床仿真软件的应用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和计算机室实训教学相互交替的授课形式。通过教学改革,教师授课增加了新意,学生增加了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课程,学生还明确了职业发展未来,树立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1]苗君明.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高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辽宁高职学报,2011(6).

[2]彭湘蓉.浅析《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职业,2011(5).

[3]吴长有,刘富凯.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机械管理开发,2011(1).

[4] 王伟中,楼建勇.《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职业,2008(20).

猜你喜欢

数控铣课程内容编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基于设备因素的数控铣削表面质量研究
CAXA制造工程师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利用五轴数控铣床进行曲面切削的方法
数控铣床刀具选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