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构建策略

2012-04-02□姚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馆藏

□姚 倩

1 现有法律环境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形态的制约

“数字图书馆”从出现开始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逐渐演变成为互联网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媒体资源存贮、查询、读取的分布式、可扩展、超大规模、可智能检索的知识网络系统的同义词,被信息产业、网络经营、数字出版等领域广泛采用。对于图书馆界而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无论是“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发展”[1]的狭义理解,还是“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2]的广义理解,只要涉及到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突破馆舍局限提供网上服务,都遇到了2001年《著作权法》增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图书馆“合理使用”范围的限制。“数字图书馆”术语从出现始,版权问题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与行动。2005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桂林召开第七届理事会讨论,后经通讯表决通过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提出:“数字作品与传统作品没有本质的不同,著作权立法应实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的平衡。”[3]

2006年我国著作权法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了修订,尽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所获得的侵权豁免仍然局限于“本馆馆舍内”。但也增加了一定的技术考察合理范围,譬如增加了“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通过信息网络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而该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只能通过信息网络获取”的技术规避许可、“网络服务提供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指令提供网络自动接入服务,或者对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提供自动传输服务”不承担赔偿责任许可。从上述条款中可以解读到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社会资源公共存取的公平性原则,以及图书馆合理性使用许可的法律精神,图书馆只要是“为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通过网络实现馆藏资源的充分揭示,或者以行业内部的合作行为开展有限量的馆际互借,或者以网络的形式提供只能来源于网络的资源服务,应属于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或法定许可范围。

因此,当“数字图书馆”概念已经受到其他领域的广泛侵蚀,并受到版权法律约束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内涵相应调整,特别是宏观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强调“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核心内涵,打造图书馆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面对现有法律与网络技术环境唯一现实的选择。笔者认为,强调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仅是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网络环境下资源组织与服务形态的转变,即在网络空间中强调各图书馆的独立管理意识,强调不同馆藏的权限管理,在保证海量文献目录资源浏览前提下,通过读者的身份认证与网上馆际互借,实现对原文资源的有限读取,体现出图书馆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与自律精神。

2 “谷歌”、“读秀”、“E读网”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2004年始,美国“谷歌”联手多所重要高校图书馆,几年之间扫描近千万册书籍,供读者网上搜索并可以读取摘要和部分全文、了解馆藏信息与发行信息,“从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角度来讲,谷歌的运作传送模式比馆际互借更经济有效,因为谷歌模式节省了邮政投递的时间和费用,付款后即可阅读下载,还可以免除续借、逾期罚款、还书、重新上架等管理程序。”[4]尽管谷歌模式遭到了作者与出版商的强烈反对,引起了不断的版权诉讼,但是给广大读者带来的文献检索与读取便利是显而易见的。目前,谷歌提出了一系列庭外和解协议,例如将以63%的盈利付给版权所有者,由专门设立的版权注册认领机构来管理的方案[5]。因此,谷歌一旦解决了版权方面的障碍,作为一种商业化的文献服务平台,将带给图书馆极大的挑战。

2008年国内超星公司推出的“读秀网”,作为全文数据及元数据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达到315万种图书、10亿页全文资料的海量储备[6];二是搜索引擎既可以进行文献题名、作者检索,还可以进行文内任意知识点或关键词检索;三是读者在大容量的目录资源检索后,可进一步读取书名页、版权页、前言、目次及部分正文原文、馆藏信息与发行信息;四是“读秀网”采取图书馆付费包库服务模式,为购置馆实施了馆内不同媒体资源目录配置链接,保证读者通过“一站式”检索,快速浏览读秀网提供的文献书目信息并迅速了解本馆馆藏信息,包括本馆馆藏纸本地点、索书号、以及馆藏电子书、馆藏视频、馆藏电子文献等其他多媒体文献资源,并直接浏览或下载、打印等;五是通过与多家图书馆的联合与协议,搭建起了地区性的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当读者在本馆资源有限时,通过请求平台传递、按需印刷、读者互助方式获取其他馆藏资源。该网络目前在国内许多图书馆内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受到读者好评,但作为商业营利性的文献服务平台也遭遇了版权纠纷。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最新推出的中国教育数字图书馆“E读网”,采用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体系、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研究实施取得显著进展基础上,形成了融合众多馆藏、可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服务方式的学术资源保障性的新型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该平台拥有“谷歌”、“读秀”式的大容量的书目资源存储、“一站式”检索、以及章节试读、馆藏信息获取等功能,当读者需要进一步获取章节试读或提出文献传递、馆际互借需求时,必须通过各图书馆的门户网站进行读者认证,同时,还可依此进一步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纸本书的馆际互借等服务项目[7]。该网目前仍然在建设中,但对于图书馆行业自上而下开展跨馆藏的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对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宏观图书馆资源建设协调与布署,或者自下而上按地域、学科组建图书馆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相应的平台服务技术。

3 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

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应当是一个“集成了多种服务、多种资源、多种系统并具有统一认证、跨库检索和个性化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8]。首先,应当是一个具有众多图书馆海量文献资源检索功能的独立服务的中心门户网站,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一般性目录检索服务要求;其次,中心网站除在公网上提供超地域、超馆藏范围的文献目录信息“一站式”检索外,更重要的是嵌入到成员馆的服务网站上,成为成员馆文献共享服务的实质上的资源储备与技术后盾。由此,独立的中心门户网站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强大的管理机构,达成了自上而下的共识,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拥有强大的硬软件配置以及海量的文献资源储备,形成了开发、维护、服务一体的强大的技术团队。中心网站与成员馆之间,成员馆与成员馆之间是相互有机整合,具有良好扩展性、灵活性的相互依托的合作伙伴。中心网站作为自上而下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负责资源的建设、储备、技术服务,特别是版权失效类、珍稀版本类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规划,成员馆依据规划,加强本馆馆藏建设及版权失效类、珍稀版本类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制作,以此进一步充实中心网站的资源储备。中心网站通过“云平台”技术开发与服务,实现中心网站与成员馆之间资源、服务的无缝连接,从而满足成员馆读者如下方面的需求:

3.1 海量馆藏目录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作为图书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首要目标是保证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能迅速实现众多馆藏文献目录信息的“一站式”检索,包括对文献封面、书名页、版权页、摘要、前言、序跋、后记、目次、甚至部分章节以及该书馆藏信息、发行信息的读取和了解。

3.2 本地馆藏揭示与读取、借阅引导

海量目录信息查询基础上,读者最终的愿望是直接读取文献或借阅原书。因此,作为直接面向读者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独立门户网站,最终的服务应该与成员馆的馆藏资源揭示结合,保证读者进入该网,首先获得的是本地馆藏信息。作为本地馆藏资源的揭示,首先应当满足本馆馆藏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语种文献资源以及各种异构资源库的“一站式”检索;其次应当实现馆内电子书、全文数据库、视频资源、自建数据库、随书光盘等多媒体资源的重新整合;三是实现本地馆藏资源的直接示址与引导,凡数字化电子资源直接引入读取页面,保证读者对本地馆藏多媒体资源的迅速读取;无电子资源的,直接引导到纸本书的馆藏地点、索书号、借阅信息页面,满足读者迅速借阅需求,避免反复查询带来的时间浪费。

3.3 异地馆藏揭示与请求互借或传递服务引导

当本地馆藏资源有限时,直接引导读者对异地馆藏资源的了解,并引导读者根据就近原则、方便获取原则,向异地馆提交互借申请或电子文献网上传递申请。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就是在众多馆藏信息揭示的基础上,帮助读者实现资源共享。因此,高品质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特别是嵌入到成员馆服务网站上的服务平台,必须有对其他馆馆藏信息的详尽揭示,还有相关文献的互借或传递请求链接,从而保证读者在本地馆藏资源没有却急需该文献时,可以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或者馆际互借方式获取文献。

3.4 版权失效文献及公共信息的整合服务

通过文献共享平台,直接帮助读者获取版权失效文献及各种公共信息。通常,图书馆馆藏中版权已经失效文献如地方特色文献、史籍、旧志、古籍、民国出版物等,往往又是学术研究中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性文献,该类文献如能在成员馆之间达成共建共享协议,通过集中式或者分布式建设与存储,作为宏观数字图书馆的主体资源,必然大大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效应,对方便读者利用,繁荣学术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该类文献的保护,避免频繁翻阅带来的纸张损害。

3.5 联合参考咨询服务

依托文献共享平台的专业参考咨询力量,实现多馆共同开展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即通过在线咨询、同步浏览、白板交互、应用程序桌面共享、网页推送、问题转发、读者转移、知识库共享(FAQ)、电子邮件或表单服务、E-learning平台服务等方式,保证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尽可能全面满足读者疑问的解答。4 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构建策略

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与现有的商业化数字图书馆或文献服务平台相比,在资源构成、经营性质、管理机制、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属于图书馆行业内部传统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合作范围,其目的在于保证科学教育文化领域的社会公共利益,强调免费服务,强调读者身份的认证。同时,在平台构建形式与技术上,通过网络空间中不同图书馆的门户管理、读者认证,资源配置、馆藏权限、藏书分级管理,以及强大的后台管理机制与馆际合作协议,体现馆藏文献的版权保护意识及有限使用原则。可以说,目前超星公司的“读秀网”正是瞄准了图书馆的上述“软肋”,开发出上述技术与服务。如果图书馆行业始终不能形成自己的文献共享服务平台,那么,大量的图书馆年年都将为购买超星公司“读秀网”类的嵌入技术与服务付出高额的资金。

为此,无论从中国国情需要出发,或是从图书馆行业内部资金的宏观有效运作出发,或是根据知识产权法律中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原则,加快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目前教育部CALIS开发的“E读网”,以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主,容纳了较多成员馆的馆藏资源,既有独立的中心门户网站,又形成了中心网站与成员馆之间的良好整合关系,因而该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尽管“E读网”现有的馆藏资源覆盖面仍然有限,特别是公网上出现的“E读网”目录资源信息详细度不足,作为平台强大支柱的原文资源库建设亟待完善,但是,随着CALIS提出的数字图书馆三期建设目标的实现,相信“E读网”的建设与服务模式将会成为中国图书馆界内部合作与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方向。

目前,“E读网”的发展走向与CALIS提出的数字图书馆构建思路,是通过“云服务平台”模式构建分布式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将分布在互联网中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可控的自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通过对各种服务进行动态管理和分配,满足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数字图书馆需求,支持馆际透明的协作和服务获取,支持多馆资源的共建和共享”[9]。这种建设模式对于大量文献资源储备不足、经济条件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的基层图书馆而言,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建设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直接为成员馆提供硬件或基础设施服务,即通过“虚拟技术构建的虚拟化数据中心,将分布在大量的计算机和存储设备(包括本地或远程设备)上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包括内存、I/O设备、存储、带宽、计算能力等)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以服务方式按需(免费或租用)提供给网络用户”[10],即“将计算和存取集中于网络中的集群服务器中,用户只需要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软件实现应用需求”[11];二是可为成员馆直接提供软件服务,或称平台服务,即“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以服务方式交付给用户,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程序,降低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的购买和系统运维上的成本,供应商只需统一安装和维护一套软硬件系统”[12];三是解决了广大用户维护硬件软件方面的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这种构建模式对于推动区域性资源共享子网建设、推动不同层次的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为资源储备不足、设施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的图书馆减轻资金压力,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与服务后盾。笔者相信,只要图书馆行业内部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在政府强大经济财力的支持下,通过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拟定成熟的技术方案,依托国内藏书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及著名高校图书馆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式“元数据库”及分布式“原文影像资源库”建设,特别是对原有标准化编目系统数据改造,进一步充实书影信息、馆藏信息,通过“云平台”技术与服务,不断将各地图书馆连接起来,全国性的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域的大型分布式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

参考资料

1 王军著.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系统——从理论到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2 富平著.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4

3 陈传夫,周淑云.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图书情报知识,2006(3):7

4 邹际平,董小芬.谷歌图书馆,还是图书馆的谷歌化——美国图书馆资源共享回顾和前瞻.图书与情报,2010(5):68

5 同4

6 常见问题解答——读秀是什么.[2011-6-2].http://www.duxiu.com/faq/faq.html

7 e读网.[2011-6-5].http://www.calis.edu.cn/;[2011-6-5].http://www.yidu.edu.cn/

8 周春霞,刘姝.数字图书馆门户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33

9 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13

10 同9

11 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图书与情报,2009(4):47-48

12 同9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馆藏
密码服务平台
馆藏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