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几个维度

2012-04-02邓卓明姜华

关键词: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卓明 姜华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47;2.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重庆 401331)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大创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时也应该看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当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相比,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相比,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当认真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并以此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视角不同,总体应把握以下几个维度。

一、方向维度

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应以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重要维度,即是否坚持理论研究的正确导向。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方向维度主要应涉及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以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特定的价值属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始终作为各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然蕴含鲜明的价值倾向性,必须旗帜鲜明地弘扬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立场问题非常重要。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所谓“去立场”的理论研究,那种将马克思主义锁进书斋采取所谓“中立”“客观”立场来开展的理论研究,实质是否定和取消马克思主义阶级属性的理论研究,将严重消蚀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这样的理论研究不能视为正确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其次,是否坚持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警惕那种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进行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伪研究”现象,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旋律,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能力。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置于边缘地位的现象,淡化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偏离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方向。个别研究者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弄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当看到一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的文字,听到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就随声附和,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不清楚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篡改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些尽管是支流,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言论进行辩驳与批判,澄清马克思主义真实面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是要主动回应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能力。

再次,是否坚持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是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理论魅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马克思主义为己任。以研究来介绍理论,普及知识,扩大受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增强引导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壮大社会主义主流舆论,唱响时代主旋律,把坚持舆论引导与深化科学研究统一起来,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加强社会思潮引领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使命所在,以一元引领多元,着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为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二、理论维度

理论维度是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维度,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活动的理论审视。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指标之一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活动蕴含的理论性,主要关涉理论研究的规范性和研究成果的完备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规范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一种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规范的学术创造活动。一般而言,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奠基于严谨的研究规范基础上。在长期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学界把新的研究范例与原有研究传统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稳定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规范,将其视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活动的共同范例,使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具有通约性,籍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规范性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元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规范性,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基础上,体现为资料详实、表述准确、结构严谨、论述充分、论据有证、逻辑严密,体现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等的科学有效。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唯物辩证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研究,才是科学有效的理论研究,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只会把理论研究引向反面。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就是要以是否一致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逻辑结构、是否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规范为重要依据。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完备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应具有某种程度的完备性,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研究深度、广度等方面有所拓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必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完备性。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是要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理论阐释,提供学理支撑。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在于进一步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借马克思主义之名,行相悖之实的错误观点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使命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价值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把“回到马克思”与“超越马克思”结合起来,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才能进一步提高研究实效,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完备性,使其更具说服力,产生更广影响力,具有更大引导力。是否一致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实践维度

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需以实践作为重要维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性的内在规定,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现实要求。是否坚持实践倾向和现实观照、是否坚持无产阶级价值立场,是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度。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更加注重加强实践探索,与火热的社会现实生活结合更为紧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层面愈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局限于纯粹玄思,而要直面实践动向,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脉搏,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积极回应当今世界尤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党全社会思想统一难度,对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带来挑战。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共识,开辟新境界。紧密结合实践,推动理论研究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做法,“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原则出发,而是紧密联系实际、顺应实践需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实现的”[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人民愿望,才能推动研究发展深化。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直面实践,贴近实际,就是要以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为主要论题,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各种变化和发展趋势、发展潜力和生命周期作出回答,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遭遇的挫折和低潮、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命运和发展道路作出解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现实问题作出解释,积极回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不断推进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切实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凸显的新挑战新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度。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植根实践、指导实践和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3](274)。直面实践、结合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4](798)。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7)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实践形式。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而展开,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成果在继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中的智力作用,依托于理论研究把改革开放全面推向深入,不断深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作出新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得到更深更广更好更快的传播与实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特色。

四、创新维度

理论研究的规范性是基本前提,奠基于规范性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目标所在。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以创新为核心维度,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价值作出认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回应和解答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力水平作出评判。失却创新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只能是低水平重复研究或无效研究。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传承度。根据实践发展变化推动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本质要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理论创新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6](334),“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7]。紧密结合实践推动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基于学术研究的累积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可能是完全开创性的全新研究,必然奠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理论大厦基石上,承继于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前期研究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的传承性体现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和理论精神,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和解除困惑的水平。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拓展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还体现在对原有研究成果的推动拓展上,即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版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以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前沿性、启发性、引领性为重要表征,即价值论上的有用性。其一,立足新视角。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新的研究视角,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思维方式。其二,使用新方法。在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基础上,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其三,拓展或开辟新领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已有成果为基石,推进同一论域的拓展延伸,或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寻找到新的理论空间,建立起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其四,形成新成果。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产出新的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的重要形式,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的旨趣所在。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就是要坚持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标准,以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领域、新成果为重要依据。

五、转化维度

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是转化维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进步的力量。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资政育人的契合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须服务于党的执政需求。“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8](1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据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能否上升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否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积极贡献,能否推动党的理论发展和理论进步,能否促进党的建设,成为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国际形象为重要目标,要深入研究世界一些大党、老党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化解国际国内风险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真正契合于党的执政需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贡献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否积极回应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对新形势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指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中国实际和民族特色,紧密结合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间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出高层次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求的理论和转化为政策性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把理论研究、政策探讨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效益产出。[9]

整体而言,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应综合运用方向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创新维度和转化维度,不能仅仅依凭于其中某个单一维度。只有共同观照和整体兼顾以上维度,才能确保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1(21).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N].学习时报,2011-06-27(01).

[3]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0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9]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