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素质教育与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2012-04-02张平平肖明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班化素质教育班级

张平平肖明玉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论素质教育与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张平平1肖明玉2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小班化教学,以其在关注个体差异上的巨大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文章在厘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小班化教学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有利条件,从改善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素质教育;个体差异;小班化教学

一般认为,素质教育是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其本质在于恢复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即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不仅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还要把握其实施的要点.素质教育的实施关注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要想通过小班化教学来实现,还需要诸多的现实保障和教育理论探索为依托.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上,虽然研究者习惯于把他们对立起来,但作者认为,它们不属于同一概念层次.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理念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整个教育过程,而应试教育是从教育的评价方式角度来定义的教育概念.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夸大了后者的概念范围,掩盖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然而,不可否认,“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很多地方仍是衡量一切教育活动的主要标准,远远超出了它应扮演的评价角色,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考试运转,教学服务于考试,这也就从实践上(使考试)偏离了原有的教育理念,促成了应试教育的出现.应试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整体(教育思想)与部分(教育评价)的混淆,因此有学者提出应试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并非与素质教育对立,而素质教育提出则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1]

在对素质教育的把握上,有研究者指出,当前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要关注的三个主要问题:全面性、差异性和主动性.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途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落实对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性教育与培养.差异性则是对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具体的操作要求,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好适合每个人的学习与活动.主动性表现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种主体性发展是通过学校创设各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机会或者任务,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活动中形成的.[2]这一论述从整体上把握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同时暗含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目标和维度,即全面发展、考虑差异性、关注主动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全面发展即是增强心理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考虑差异性一方面是情感上对差别的包容,另一方面是教学的因材施教;关注主动性其实就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激发.

素质教育实施的三个关键问题,也是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征.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的,注重的是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兴趣爱好、审美素养、情感交流、独立思考等各方面能力的关注,使教育缺乏全面性;应试教育的集体授课和单一对知识的考试评价不能有效地考虑个体差异;应试教育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对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然而,全面性、差异性与主动性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其中差异性是三个主要问题的核心.从理论上讲,有效的教育教学也是基于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展开的,因此全面也是有差异的全面.

2 小班化教学对素质教育关注个体差异的促进

整体上讲,个体差异指人与人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差异.在教育情境下,我们主要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包括学生之间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包括他们之间不同的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方式等方面.在学习上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信息接受特性等方面.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上的整齐划一,这就决定了它在关注个体差异上的不足.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认知或学习方式存在感觉通道、冲动和反省、场独立与场依存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就有匹配的问题.一般来说,那些与教师认知方式相匹配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好于不相匹配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固定或单一教学风格在理论上只能契合一部分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但另外一些学生很可能就是因为信息接收方式与老师的不对称而被边缘化.尽管如此,如果能在评价内容与方式上照顾到这些同学,也不失为良好的教育教学.但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的.既然教育本质的异化在某种意义上源自于教育评价的缺陷,那么改善当前教育现状就有理由从教育评价着手.

因此,素质教育提出要改变已有单一考试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有知识成绩的评价,还要有诸如道德、情感、态度等人格的评价,特别是要加重这些方面的评价权重;在评价主体上不但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家长和学生自己的评价;另外,还要兼顾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以及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结合.[3]这是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但也恰恰反映了素质教育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小班化教育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育.在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过程中,起初规模是较大的,有的达到几百人.随着班级授课制的逐渐完善,班级规模逐渐固定在几十人的范围内.目前,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国际化的教育发展趋势.

小班化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班级规模或人数的减少.班级规模的变小,使得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降低了班级管理所投入的精力,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增加了教师对每个同学时间投入,可以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里既包括了发现差异的问题,也包括了具体教学实施的问题.许多研究者一致认为小班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少数差生的效果更有效,其可能原因是小班级规模增加了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我们这里提到的教学不光是指在学习教材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小班情况下,教师在情感、时间与精力上相对会有更多的投入,这是发现个体差异的条件,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成分.另外,班级人数的减少,也使得因材施教变得更具可能性,为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提供了条件,在学生较少的情况下更能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3 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条件与注意事项

思考小班化的具体操作实施时,也应满足素质教育开展要求.同时,某些促进素质教育的条件也同样有利于小班化教学.

3.1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现实有利条件

3.1.1 生源量的减少

人口生育高峰期,增加了生源量,也增加各种教育基础设施的的配置.随着人口生育低峰的到来,生源数减少,在教育基础设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那么相应的平均班额数也会减少.尽管,各地区存在不同的人口流动或择校等因素可能造成相对的生源的增加,但在总体生育率较低的背景下,平均班额数只有减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3.1.2 教育人才的增多

随着高考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到2009年为止,应届毕业生名额高达600万.但是一定时期内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所以,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就业,再加上往年待业的大学生,总数可能会更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么多人才无用武之地,是人力资源的昂贵浪费.但如果能对这些人加以培训与引导,则完全可以用于填补小班化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同时又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3.2 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与一般传统教学存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另外小班化教学具有班级规模小、学生广泛参与、注重学生内在体验以及注重个体差异等特点.[4]

3.2.1 提高教师素质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的观念与教学组织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与小班化教学的需要,班额的减小充其量只能称作小班教学,而不能叫做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意味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甚至是完全颠覆以前的观念.也就意味着老师要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不断的探索适合小班化教学的新方法,这无疑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2 改善评价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小班化教学,其评价方式也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首先从教育的评价指标上来讲,素质教育应要实现对个别差异的关注,就要使教育评价的方式多样化,从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评价内容到更多的关注心理学与人格因素的评价转变,这是素质教育体现个体差异的技术性保障.还有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中结果与过程的结合以及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兼顾,才能确保评价的全面与客观性,从而真正反映个体的不同.

3.2.3 加强科学研究

尽管理论上认为,小班化可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小到什么程度比较好,还没有定论.同时,在教育经济中有一个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所以就要求在投入资金实现小班化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社会效益,使班级数额的人数达到效益最优.因此,要加强小班化在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习成绩、交往能力、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为实践提供依据.小班化给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同样改变教师的各个方面.[5]从心理层面看,因为减少了老师在学生管理以及批改作业等方面的负担,可能会提高教师职业的满意感与幸福感.所以,作为小班化教学的综合社会效益之一,对教师的影响也应考虑在内.

虽然,小班化教学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大规模的实行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实现之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创新中寻找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素质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将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个体差异.

[1]丁远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J].学术交流,2001(5):139-141.

[2]顾志跃.全面性、差异性和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关注的三个问题[J].人民教育,2002(8):14.

[3]朱小曼.素质教育评价:理念与思路[J].人民教育,2007(9):32-35.

[4]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评论,2002(1):28-30.

[5]孙蓝田. 浅谈初级中学小班化语文教学中创新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2).

(责任编辑:郑宗荣)

Abstract:Mini-class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so i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an idea that mini-class teaching may help realize the goal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t analyzes som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carrying out mini-class teaching and explains some points that should be noted in this process, such as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ini-class teaching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Mini-class Teaching

Zhang Ping-ping1, Xiao Ming-yu2
(1.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2.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China)

G 521

A

1009-8135(2012)03-0143-03

2012-02-26

张平平(1984-),女,山东聊城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班化素质教育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