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程形态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2012-04-01李兆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多元化教材

李兆琳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史教育学系,黑龙江 鹤岗 154107)

“形态”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形状神态,即形状姿态;二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笔者所言“形态”是后一种意思,“语文课程形态”就是指语文课程的表现形式。对于语文课程形态研究具体要研究什么内容,用王荣生先生的话说,“就是语文课程设计的工作研究,在我国特指在既定课程标准指引下对语文课程具体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研制。”[1](P330)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新课标的颁布,语文课程形态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表现形式有如下方面。

一、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多元化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什么是“语文”?语文课应该教什么?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不同,它是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了文字学、文艺学、文章学、语言学等多方内容。语文课程内容就是每一堂课教师都要教授这几门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技能,把语文学科及其外延学科中最为基本的、最实用的、最符合社会需求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基础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丰富他们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意识,开拓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是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多元化,使得语文教师们在具体组织语文课程以及研制每一节具体的语文课程内容时产生了困惑:一篇课文同时具有语言学,文学、文章学、修辞学等相关内容,但是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每位老师都会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内容讲解给学生。这样,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多元化,使得教师对课程内容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使得语文课程形态呈现多元化。

二、语文课程结构构成的多元化

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还表现在它的课程结构的构成上。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结构具体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同样给语文教师们带来难题。所涉及五个方面固然要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毕竟还是要有主次、轻重之分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阶段上以那个方面为主设计课程是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教学是放在其他方面教学之中,还是独立教学又是一个问题;综合性教学中是凸显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还是体现学科综合性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同道路的选择形成不同的语文课程形态。

综合性学习这一项内容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新增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的、开放的学习语文知识,进行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新课程标准增加综合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间接证明了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化趋势已经形成,所以语文课程结构构成的多元化也成为语文课程形态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三、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的主体是体现国家从语文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的课程目标和学段阶段目标,是对学生“普遍能达到的”“基本的”语文学习结果静态的描述。这与原来规定具体课程形态(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大纲”有本质的区别。”[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中包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认为课程不仅仅是知识,也应该是经验和活动。这就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克服孤立、封闭、刻板、僵化,创设弹性化课堂,为具有动态形成性的语文课堂预留弹性空间,使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的多元化有效生成。

语文课程具体形态是具有动态形成性的课程具体形式,它是针对国家语文课程目标制定的。国家语文课程目标虽然要求具有统一性,但绝不是整齐划一式的“同一”。应结合我国的地区特点、教育差异,进一步开拓容纳力,在语文教育的目标实现过程中要求语文课程形态以多元性存在。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语文课程具体形态,才能适应各地教育特色,符合学生需求,才能切实地保证实现国家语文课程目标的统一性。

简而言之,就是只要能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采用怎样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组合都可以。以阅读为主还是写作为主的问题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种课程形态都要有可靠的理论依据,都能够实现课程要求达到的目标。而且,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客观要求多元化的课程形态予以实现。

四、语文教学形态的多元化

语文教学形态的多元化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可以说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形态都是多元并呈的。没有哪两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当今多元文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形态的多元化趋势出现高涨趋势。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符合与语文课程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要求。语文教学要避免语文知识的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要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僵化的“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打破权威束缚,解放思想,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师要转变思想,明确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成果的分享者。获得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多元思考、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语文教学的方向。

此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可利用素材,丰富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有效地开放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效果。小到学校,大到学术界都对教师在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不同教学方式和风格予以尊重和发掘,以保护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于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发挥,各种教学形态也相继呈现在语文课堂上。

语文课程形态与语文教学形态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照应,所以语文教学形态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化。

五、语文教材形态的多元化

语文教材从“人教版”的一言堂,到“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的百花齐放,这体现出语文教材形态从单一性已经走向多元化。“目前的语文教材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排的并行推广使用的多种版本,编写的体例各套教材不尽相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原来的‘以本为本’意识正在逐步淡化消失,随着人们‘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加强,语文教材将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3]而语文课程形态与语文教材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材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的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的研制。语文教师们大多数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组织课程的内容安排的,所以,语文教材形态的多元化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形态向多元化发展。而且,语文教师们即使用同一本教材都可以形成多元化的语文课程形态,更何况使用不同的教材了。

六、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语文课程的评价从过去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评价内容涉及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方式更是富于多元化,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评价的主体也是由过去的单一教师评价变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社会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等。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已初步形成模式,它的实施和发展“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求语文课程形态也要有整体的、多元的呈现形式,不仅要教授学生需要的语文课程内容规定的语文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的需要。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变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语文课程形态的选择也将不受制度和人为的制约,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以最优化方式发挥语文课程的功效,让学生多维、多向、多层面的去体会语文课程,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2]这一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爱华.多元背景下的语文课程观[J].教育科研论坛,2006(9).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多元化教材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