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2012-04-01严芳何卫中

茶业通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绿茶

严芳,何卫中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丽水323000)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是中国绿茶一类适生区。丽水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历代贡茶皆有记录,惠明茶曾获得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金奖惠明和松阳银猴连续两届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以“茶树品种良种化、品质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为特色的五优化茶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名优绿茶生产,使得丽水市茶产业在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方面都得到持续增长。茶叶产值基本保持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高速增长势头,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茶叶总产量2.3万t,茶叶产值近11亿元。丽水已经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主要的绿茶产区和集聚区,但在绿茶生产中仍然要遵循全球消费需求的变化来确立产业发展方向。

1 丽水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园基础差,标准茶园少,经济效益低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茶园投入不足,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90%以上茶园基础设施不完善,路、沟、防护林带、水土保持设施等不配套,没有按照山区特点要求规划设计茶园,茶园的路网、浇灌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设施未达到有关标准要求,标准茶园比重小,导致大部分茶园单产低,经济效益差。

1.2 品牌影响力小,组织化水平低

丽水虽拥有景宁金奖惠明茶和松阳银猴两个浙江省十大名优绿茶品牌,但全市已注册的茶叶品牌平均每个县(市、区)达4.8个,最多的达21个,在已有28个市级以上知名品牌中,茶叶销售量在10t以下的有16个,占37.2%,其中销售量在1t以下的有5个,占11.6%。过多散而小的品牌,难以形成合力,制约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由于市内茶叶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有的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辐射影响力不大。鸡头文化在茶企业中表现比较突出。现在还没有一家真正上规模、上档次,集生产、加工、品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1.3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1.3.1 劳动力供求矛盾凸显,用工荒长期存在

近年来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人口老龄化加剧,季节性使用的茶园工人荒导致大量的茶叶采不下来。不配套的茶园机械设施也阻碍了茶园操作机械的推广应用。就目前而言,全市没有一块茶园可以使用高地茶园耕作机械。耕作、除草、施肥还依赖人工。每年采摘工缺口达30%以上,其原因是本地原来从事茶叶种植的一部分人工转向茶叶加工与流通;另一部分转向外地从事其它行业;三是原来欠发达的外省、市、县也在大量发展茶叶以及其他产业,自身需要大量的人工。

1.3.2 设备老化与新设备的不成熟抬高生产成本

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部分茶厂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加工设备陈旧,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成为丽水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茶机发展迅猛,产量和产品趋于多样化。但相当一部分设备没有经过充分试用就匆匆上市,特别是扁茶加工设备,使用周期不会超过2年,极不利于制茶工艺的稳定,同时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

1.4 茶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化

茶产业仍然停留在茶叶初级加工阶段,以传统的冲泡绿茶生产为主,茶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不够,产品品种单一,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使得茶产业链缺乏立体化延伸,茶叶高附加值产品也就未得到开发。

1.5 夏秋季茶叶卫生安全质量隐患仍然存在

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由于各村的茶园不是统一规范管理,从而在茶叶农药、肥料使用方面就难以达到统一,部分茶农片面追求茶叶产量而使用大剂量的农药或是禁用的农药,从而导致茶叶农残超标。

2 促进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2.1 建设种质资源圃,继续推进茶树良种化工程

推进茶树良种化,可以全面提高茶园素质与产出效益。近十年来,丽水市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推进茶树无性系良种化,到2010年,全市茶树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2.42万hm2,占全市茶叶种植总面积的78.6%。茶叶产值超过12亿元,成为浙江省第三大茶叶产区。虽然丽水市良种化推进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日本92%的茶树良种化普及率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茶树良种化工程。

丽水茶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建设丽水市浙南茶区种质资源圃,有利于丽水市茶叶种质资源的保护,有利于选育出优良新品种,同时良种苗木繁育也逐渐成为丽水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以标准茶园建设为契机,推进清洁化生产

通过实施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示范,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推广有机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按照“五统一”(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统一采摘和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原则,从源头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污染;同时,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牵头,成立植保专业队,加强茶园病虫害的监测,采取强采、修剪等农业措施以及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蛾黄板等物理措施,加上生态栽培保护害虫天敌和施用生物农药,实施茶园病虫害的无害化综合防治;建立一整套茶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监控。

2.3 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除了狠抓春茶的传统名优绿茶生产,还需要加强对夏秋茶的综合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通过加强企业与有关科技部门协作,自建茶叶精深加工厂,或是吸引各大知名的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和茶饮料企业来投资建厂,生产制备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等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附加产品和茶饮料、速溶茶粉等饮料产品,使丽水市茶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实践表明,各地实施茶叶产业化生产,实行茶叶再加工,生产茶饮料,年产值递增30%。

2.4 分析现状,突出重点,培育精品名牌

根据丽水绿茶的种植与加工结构分析,在全国市场上丽水茶叶以上市早、品质优、价格适中拥有较为广阔的内销市场。丽水香茶逐渐成为丽水茶叶的代名词,丽水白茶、扁茶也拥有相当大的市场。2011年5月,丽水市政府在济南举办了丽水香茶推介会,继续扩大丽水茶的影响力。在松阳县的浙南茶叶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已经成为华东最大的绿茶集散地。

在精品培育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强宣传工作,以各种茶博会、报刊杂志和电视广告为媒介,对丽水香茶为代表的精品名牌进行立体化宣传。二是抓好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品牌长盛久荣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出优质、稳定的产品。三是要做好品牌的法律维护。当前造假技术便宜易得,加之平行贸易、冒充篡改和品牌攻击行为的急剧增长,使得品牌产品贸易极易受到巨大打击,品牌声誉极易遭受灾难性破坏,因此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品牌保护,积极从市场调查及自我保护、司法和行政手段保护等方面入手,努力维护品牌声誉,降低品牌风险,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红樱绿茶两相欢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