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气在外感病治疗中的作用

2012-04-0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腠理精气卫气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50)

《内经》指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似乎已明确地言明行于脉外的卫气具有护卫肌表的防御作用,是人体内固表抗病的正气;而行于脉内的营气则只具有濡养身体的功能。但医圣张仲景在治疗伤寒时,不只重视卫气,更重视营卫和谐对治疗的重要性。仲景在治疗外感病时为何提及营气,在他看来,营气在外感病治疗中起何作用?明析营气的这些作用对治疗外感疾病有何启发?笔者试对此进行探讨。

1 营气在外感病治疗中的作用辨析

1.1 营气在外感病中具有祛邪的作用 卫气有固表的作用,“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其功能失常是导致病邪入侵的原因。此时,由于“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卫气成为引起病证原因的一个方面。这时的治疗,《内经》明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通过发汗,可达到祛邪愈病的目的。而对于汗的认识,《素问·评热病论》有:“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祛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这里说明,汗不是病理产物,也不是与邪交争后的代谢产物,它是一种精气,汗出邪祛则表明这种精气的胜利。很明显,由于汗血同源,营气生血,故营血汗是异名同类,“汗者精气也”也就是说这个使邪祛的“精气”——“汗”就是营气了。除了出汗,营气的祛邪形式还有其他方式,如马莳曰:“取血于营也,刺营者出血,出邪气也”,仲景也有“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的论述,说明通过出汗或放血皆可泻热,表明营出可祛邪外出,确立了营气在外感病中具有祛邪作用的地位。

1.2 营气又具有“使阳在外”的作用 营气和卫气在护卫肌表和与邪气斗争中,营气的作用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阳之守,守阴在内,阴之使,使阳在外,说明卫阳护卫着体内的营阴,而得到营阴的差使,卫阳得以固护于表。营阴就象统帅发号施令,卫阳就象卫兵听从命令。由于阳在外,要阴之使,故卫阳不振时,要营阴驱动才能使卫阳外出以固表。因此,营气除了具有祛邪的作用,又具有“使阳在外”的作用,从而能主动祛邪外出,又促卫气固表,以达到使肌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通过对营气在外感病中既具有祛邪又具有“使阳在外”的这两个作用的分析,不难理解医圣张仲景通过调和营卫以达到祛邪达表,振奋卫阳的用意了。

2 营气的祛邪促阳作用对治疗外感疾病的启发

第一,对于外感疾病,只有达到营阴外出,才能“邪祛而精胜”。故除了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要发汗外,暑病、温病也应从汗而解。《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运用银翘散时,也不能因怕辛温发散动血而弃用荆芥、豆豉,失去营出祛邪的本意。第二,要重视放血疗法在外感治疗上的应用。特别在紧急及应急的情况下,采用十宣、耳尖、大椎穴的放血,可以有效达到“出邪气”的功效。第三,建议对时常易外感的虚人,应从补益营血方面调理,使营阴内盛,外泄而不乏源,卫气得其资助及驱动使“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而卫外为固”。

猜你喜欢

腠理精气卫气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腠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