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以湖北省公安县为例

2012-04-01谭泽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29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环境

谭泽春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论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以湖北省公安县为例

谭泽春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得出,目前农村环境问题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与生产污染交织共存的特点。在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农村环保问题轻重缓急的程度,提出了破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举措;最后,针对农村环境现状,结合国家环境政策走向,对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环境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是一种稀缺资源,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1]。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城镇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直接影响了农村持续发展、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来,笔者对湖北省公安县乡镇、村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及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公安县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环保工作有了很大的促进,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村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环保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与日俱增

随着农村政策的改革开放和农业结构的大力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单一种植向多种养殖转化,农民经济收入和农村环境污染同步与日俱增。一是养殖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与日俱增。例如新华村500户农户养鸭户占1/5,数量在10万只以上,因鸭子戏水全部沟渠全年均是脏水,只能灌溉,不能饮用;月湖村万头养猪厂猪尿全部直接排向黄五柴村,给该村4个小组200多户村民生活饮用水带来很大困难。还有养鱼、养蚌、养虾等也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源。二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与日俱增。粮食加工厂、棉花加工厂,油脂加工厂、饲料加工厂,酿酒厂和蜂窝煤厂等小型企业排放的废水、粉尘、噪声、烟尘等由于没有安装排污设施进行治理,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

1.2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十分严峻

一方面农药施用量增加,农药包装箱、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到处丢弃,造成污染,而且多余农田水放入沟渠,污染水体。另一方面因化肥施用量增加,也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水体。这些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给农民的生活用水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这类污染不容小觑,应引起相关环保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的高度重视。

1.3 农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垃圾增多,因没有实行统一堆放和清运,农村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等特点。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在燃烧煤炭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日趋严重。烧煤取代了烧柴,因煤灰不能作肥料而到处堆放,污染环境,堵塞沟渠。第二,农民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日趋严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碗、塑料杯等一次性用品到处丢弃、不易降解,造成永久性白色污染。第三,农民在焚烧秸秆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和粉尘随风飘散,污染空气,造成天空昏暗、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安全。同时焚烧秸秆还破坏土壤,危及安全,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日益突出。

1.4 县乡两级工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迅猛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热潮的兴起,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县乡两地陆续建成投产,经济发展了,污染也增加了。第一,县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水体触目惊心。荆州麒天纸业排放的废水严重影响了麻豪口镇部分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民生活用水。据新华村2组村民反映:这个企业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秧苗发黄,家禽饮用得病死亡,人体接触皮肤发痒。第二,县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大气触目惊心。座落在公安县麻豪口镇裕华村8组的湖北新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轧花、剥减和油脂加工,因无粉尘处理设施,粉尘随风逐流、东奔西走、南降北落。据裕华村8组刘勇等31人联名书面投诉,落在凉晒的衣服上穿后发痒,落在人体上皮肤红肿,落在蔬菜上不能食用,落在农作物上不授花粉。

2 破解农村环境问题举措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农村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破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1],努力不欠新帐、多还旧账,加强对水、空气等污染的治理;坚持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加大对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坚持预防为先、及时应对,着力消除污染隐患,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完善经济政策、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环境法治、加强科技支撑、动员全民参与,在改革创新中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为此,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按照农村环保问题轻重缓急的程度,对破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2.1 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各级政府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尽快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通过新建联村水厂、管网延伸的方式,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以创建生态农业为契机,清理农村河道,改善乡村的水环境,控制污染源进入水体,保证人畜饮用水安全和生产用水的清洁卫生[2]。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2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村为单位,以农户为基础,通过配套建设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农村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农田有害废弃物收集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在路边、房前屋后、仓库晒场、村小学前等公共场所修建垃圾箱,安排专人进行清理。在公共场地修建水泥晒场,对村组的道路进行硬化和绿化,集中整治和利用空闲土地和池塘,开展村庄和庭院环境的综合整治[3]。积极推进农村危险废弃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强危险废弃物收集网络建设,利用城市处置设施进行集中处置。

2.3 强化工业污染监管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它引发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环,其中乡镇企业是主要污染源,其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因此,要依托乡镇地区资源、环境容量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实际, 加强对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的统一规划, 并将其作为专题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4]。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于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坚决淘汰,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要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不准开工,已经开工的坚决停产整顿。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应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2.4 注重养殖污染防治

按照中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突破口和总抓手,统筹畜牧发展和环境保护。集中抓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建设,引导养殖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5]。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开展水产养殖调查,确定水产养殖方式,加大清洁水源调动力度,提高水体交换频率和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产品病害风险,提高水产品品质和产量。合理规划水库、湖泊、河流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禁止在水库、湖泊养殖珍珠,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围网养殖,逐步减少湖泊、水库围网养殖面积。禁止污染水体的投肥养殖,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区域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2.5 整治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不合理应用,以及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农作物废弃秸秆、农业废弃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等不合理排放[6]。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主体分散而隐蔽,其发生具有随机性,并且具有污染负荷的时空差异性,必须采取技术和措施措施,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普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通过政策引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改进农膜使用技术,减少农膜对土壤的危害。调整种植业结构,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整合使用多种环境经济政策,形成一体化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3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思考

如上所述,农村环境问题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与生产污染交织共存的特点。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要着眼于当前,也要立足于长远。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要针对农村环境现状,结合国家环境政策走向,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理论层面上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将环境准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发展中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从具体层面上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夯实农村环境保护基础。笔者从以下具体层面上提出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农村环保领导管理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联合推进”[7]的领导管理机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针对污染转移等问题,通过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审批等手段,严防污染企业通过产业转移污染农村环境[8]。严格农村环境保护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及审批程序,开展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组织重点村镇环境整治,指导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依法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与管理,组织农村水系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协调制订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农村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达标制度。加强农村环境绿化,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治。

3.2 建立农村环境安全预警机制

为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国家环保总局将环境应急调查从执法监察工作中分离出来,成立了应急调查中心。各级政府也应组织专门力量,构建环境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机制,建设指挥系统,强化应对能力,形成协调统一的组织管理模式、各有侧重的发展建设模式、平战结合的集约运作模式和优势互补的技术支撑模式[9]。实行农村环境安全隐患整治行政领导包案制,强化包案责任和过错追究。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要制定农村突发重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对涉及农村饮水安全等环境污染事件,及时上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信息的搜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确保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3 建立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机制

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要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彻底转变在环保资金来源上过于依赖财政拨款的现状,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农民积极投入”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环境质量资金扶持、补偿、奖励政策。协调建设、农林、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整合财力,把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变单向建设为综合建设,发挥专向资金的综合效益[10]。拓宽农村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建立开发基金,出台税收、信贷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农民、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保事业。

3.4 建立农村环保组织实施机制

建立县、乡、村3级环保监管体系,乡(镇)政府也要明确环保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县级环保机构的监管能力,增加乡镇环保机构或环保人员配备,确保农村环保工作有人管、有能力管。相关部门要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农村环保工作,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分区域设置的乡镇环保派出机构要加强人员力量,提高保障水平,在干部调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同时,民间环保组织也是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方式,积极协助克服政府失灵,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救济农村环境受害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5 建立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机制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真正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相关教育和督查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说服力和推广价值的镇、村和农户典型,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报纸等工具全方位、多视角、有深度地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将宣传覆盖面扩大到各村各组,报道成功经验,揭露违法行为,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把保护环境变成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

[1]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环境报,2012-01-04(1).

[2]孙家寿.乡村清洁工程实施对策及其保障措施[J].世纪行,2009,(8):22.

[3]陈诗波,王亚静.乡村清洁工程推广实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调研实证[J].农村经济,2009,(4):62-71.

[4]熊跃辉,武绍贵,姜 凯.重点防控乡镇地区工业污染[J].今日国土,2010,(12):40-41.

[5]赵培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升农村环境质量[J].农村工作通讯,2008,(21):55-56.

[6]李正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6):20-29.

[7]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7):35-38

[8]李 君,吕火明,梁康康,等.基于乡镇管理者视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策实践分析——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195个乡镇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2):74-82.

[9]张丹宁,徐立峰.浅谈环境预警应急指挥中心的构建与运作[J].环境检测管理与技术,2007,4(2):1-3.

[10]胡久生,邢晓燕,汪权方,等.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78-286.

2012-09-20

谭泽春(1979-),男,湖北公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10.007

F323.22

A

1673-1409(2012)10-S027-04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污染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