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共体威胁要进攻马里

2012-03-29

环球时报 2012-03-29
关键词:看门人科特迪瓦政变

本报赴马里特派记者 蒋安全 张建波 本报特约记者 高文宇

马里军人政变已过去数天,局势尚不明朗。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27日决定暂时中止马里西共体成员国资格,并在48小时内派遣由科特迪瓦、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等5国总统组成的高级代表团赴马里斡旋,帮助其恢复宪法秩序。同时,西共体主席、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称,西共体维和部队正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可“进攻”马里。

美联社28日称,欧盟和美国已于本周分别中止了对马里提供的经济援助,这将使该国造成六七千万美元的损失。美国表示将继续向马里提供基本的食物以及人道主义援助。英国广播公司28日用“倒退”一词形容马里的军事政变,并援引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的话称:“回顾过去20年,我们决不允许一个拥有宝贵民主体制的国家逆历史潮流倒退……马里需要尽快将民主制度恢复正常,这没什么好商量的。”非洲联盟也批评马里的军人哗变、掌权是“历史的倒退”。

美联社称,除将面临西共体维和部队的军事干涉,马里还面临邻国的经济制裁。西共体成员国中有很多国家使用共通的货币,邻国可联合切断马里的资金来源。此外,如果科特迪瓦对马里实行封锁,那么该国的汽油供应将被彻底切断。

美联社认为,马里军人政变不仅震惊了非洲地区,也震惊了世界。该国是局势混乱的西非地区极少数几个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地时间27日晚,叛军控制的电视台发表声明称,马里将采用新宪法、创建新政府,原有的民主制度将不会恢复。在马里国内,叛军极力营造正常有序的氛围,首都巴马科机场以及边境27日重新开放,宵禁令也被取消。一些政府单位和公司重新运作,上班时间出现严重交通拥堵。由于政变期间不少叛军士兵在街道上劫掠民众财物,为稳定民心,叛军还命令电视台制作并播放士兵归还财物的画面。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赶赴马里——这个有西非“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国度。碧波荡漾的尼日尔河将首都巴马科一分为二,河上连接南北的3座大桥中有两座是中国人建造的。大街上,芒果挂满枝头,道旁树木迎风摇曳,但略带暗红色的沙尘让这些热带树木花草蒙上厚厚的尘埃。

夜色掩盖了巴马科纵横的臭水沟、垃圾袋,白天捧着小铁盒、塑料桶,成群结伙无所不在的乞丐不见了。路上汽车、行人并不少见。出租车司机阿里称,日前的宵禁不会影响工作。在靠近尼日尔河南岸的一个生活区,晚上11时许,路边的居民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用小木炭炉煮马里茶,七八个人围看一台小黑白电视。

在巴马科街头采访,人们对政变等问题不感兴趣,谈得最多的是对贫穷和社会不公的不满。近20年来,马里并未出现过大的动乱,其民主宪政被西方视为西非的“民主样板”。但空洞的“民主”毕竟不能当饭吃,2010年马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600美元,成人识字率只有20%多,人均寿命不足50岁。至于失业率,马里更是无法统计,绝大多数人只有并不稳定的临时工作。

记者所住宾馆的看门人穆萨37岁,身强力壮,却是个无钱娶妻的单身汉。马里天气炎热,他每天戴捂耳朵的帽子和墨镜,像个飞行员。穆萨称,他的家乡距离首都不远,由于干旱,今年遭遇粮食减产。在来宾馆工作前,他时而能谋到个短差,但大多时候找不到工作。穆萨说:“这里很多人没有工作,国家没发展,人民想富起来不容易。”

没什么文化的穆萨当个看门人已经很知足,因为不少大学生比他好不了多少,巴马科一个叫“尼日尔城”的小区有个电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西西。西西英语流利,专业水平不错,但也只找到一个看门人的工作。

马里矿产资源丰富,黄金产量位列非洲第三,但其开采权都掌握在国际大公司手中,一些政府高官据称在其中握有股份,人民得不到任何好处。马里是农业大国,盛产棉花,但国际棉花价格长期被西方操控,马里棉农得不到合理收益,种棉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不少马里人纷纷到国外打工,仅科特迪瓦就有两三百万人。

马里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莹在马里工作了24年,他说,军人政变对马里经济和社会发展损害很大,因为马里发展主要靠国际援助,比如世界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等。国际援助一旦停止,项目不得不停工,公司聘请的当地3000多名工人就会失业。▲

猜你喜欢

看门人科特迪瓦政变
目标
土耳其民众持续抗议政变
科特迪瓦一艘军舰巡逻时被撞沉 7名船员遇难
科特迪瓦一艘军舰沉没 已致7人遇难
夜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