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上救生看港台

2012-03-27王灿

游泳 2012年5期
关键词:救生员小天使场所

文|柏 强 图|王灿

在第14届全国救生大赛上,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救生队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在香港和台湾,救生有着成熟健全的制度,救生从业人员普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得到社会的尊敬,对公众的救生技能教育也很发达。

香港:奖章,救生员也有

在第14届全国救生大赛上,由32名队员组成的香港队无疑是抢眼的。这不仅因为他们在各个项目比赛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他们的团体意识、职业素质之高也让人印象颇深,这与香港健全的救生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这支队伍的负责人,香港拯溺总会执行委员梁智辉先生告诉笔者,香港的游泳场馆很多,各个岛上还有众多的天然游泳海滩,仅香港岛就有11处。这些场所一部分是政府所属的公众设施,约有二十五六个。一些大的场所不仅包括游泳池,还有热身池、跳水池、戏水池等;另一部分游泳场所则为私人所属,其规模大小不一,许多开在宾馆、大厦、公寓之中。而政府规定,除了自已使用的家庭游泳池,无论什么样的游泳场所都必须设有具备专业资质的救生员。即使一个“小泡泡”泳池,也至少要有两个救生员。

香港现有在职救生员约5000人,其中约2200人在政府所属的游泳场所,大的场所能达70多人。一般场所也有二三十人;还有约2800人在私人游泳场所。

除专职救生员外,香港游泳场所也有不少兼职人员,有的泳场能达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人。比如有救生资质的大学中学的学生,常会利用假期来泳场打工。冬季一些场所关闭后,部分救生员会转而从事其他职业。因而,这个行业也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尤其是外部经济环境趋好时,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救生员短缺的现象,但也“只会差一点点。”

香港救生员供求基本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救生员的待遇还是可以的。在夏季,私人所属游泳场所救生员的工资在一万港币左右,而政府场所救生员的月薪在1.3万元左右,要知道,香港一般文员的工资大体为1.1万元。

再看工作情况。香港的泳池救生分三个岗:观察岗、巡视岗、救伤站。政府规定,政府所属的游泳场所救生员每30分钟要轮换一次,以减少疲劳。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7.5小时。由于身体不适等原因不能做救生员工作了,本部门常会帮助员工找工作或转岗,不少人被安排在本泳场养花、种草等。

这样的待遇使不少香港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香港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救生员提供给市场。

香港救生员以20-30岁者居多,男性占80%,大部分具有中学以上的文化程度,懂中英文。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甚至有渔民。18岁以上的成人,或家长签字认可的16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报考救生员。救生员的资质认证由政府委任香港拯溺总会进行。其培训一般要三个月,但通常是在业余时间,而且隔天晚上或周末有课,每次两个半小时。培训首先学习和强化的是游泳技术,一个月后考核,过关后再进行50学时的救生培训。所有的考核都是十分严格的。一项不过关,下边的项目就终止考核。

救生员持证上岗后,每周至少要训练一次。其工作情况都有纪录,表现不好者要受到处罚或调离岗位。

从政府到泳场,各个方面都很支持救生员的工作。许多泳场在救生员不够数的情况下宁可减少泳池的开放数量;泳场门口一般都设有一个“闸”,客人数目超过限制时,闸门关闭,出一个人才能进一个人;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有成人陪同才可进入泳场。在救伤站内,配有冰箱、氧气、除颤器、清除口内脏物的器械等较为齐全的抢救设备和药物。政府还承诺,在正常情况下,急救车必须在接到电话后的11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媒体的监督也是严密和经常的,泳池内有点风吹草动,“哪怕坏了一个水龙头”,都会招来他们不时的问询。

上:香港救生冯锦泰

下:孟义博和他的母亲

凡此种种,使救生员这种行业很受重视,责任感也更强。

在救生大赛男子成人组4×25米运送假人接力决赛之前,笔者在现场遇到了香港队岁数最大的队员冯锦泰。

老冯今年57岁,现供职于九龙荔枝角一个政府所属的游泳馆。他做专职救生员已有30多年了,曾将二三十人从死亡的边缘救过来,而抢救一般性溺水的人数也达到一百多。香港规定,救生员每次救人后,都要打报告给香港拯溺总会,后者在审批评定后,会为功绩突出者颁发星章。迄今为止,老冯已有了8枚星章,在全馆是最多的。他的月薪也达到1.5万港币,高于香港一般的工作人员。他的孩子读书时还享受减免部分学费的优惠。

老冯说,他喜欢救生工作,而且十分热衷于参加救生比赛。除了香港每年的比赛外,他还参加了10年来的全国救生大赛。他的拿手项目就是4×25米运假人比赛,至今他参加了三届这个项目的全国比赛,这个项目的全国纪录就是由他和同伴们保持的。为此,他利用每天中午泳场清扫的时间,拖着注满水后重达80斤的假人,自己训练45分钟。

一小时后,老冯下水比赛了。他是第二棒。别看年近花甲,但他速度不慢,始终保持着首位。最终香港队与另一支国内强队同时触壁,让人好不紧张。过了好一阵儿,当笔者问起最终结果时,老冯伸出一个指头高声说:“我们还是冠军”,接着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让人为自己四处拍照留念。

台湾:救生,垂髫小儿也行

第二天的比赛前,“水立方”碧蓝的池水中涌动着一帮孩子。

他们最大的不过15岁,最小的才7岁,没有一个人够格职业救生员的报考年龄,可他们水中的本事堪比“浪里白条”。在水里,他们如履平地,戏耍自如,甚至轻松地唱起歌来。水对于他们来说,好像一个可亲可爱的玩乐场所。至于救生员所具备的抬头蛙泳、抬头自由泳、侧泳等救生游泳四式,他们做得十分娴熟,连专职救生员都不一定熟知的简易救生法,他们也玩得得心应手,比如,抽筋自解,手巾救人,水中脱衣,裤管对结后冲气做成救生圈等……看得大家从惊奇到赞叹,大赛的一个裁判长甚至竖起大拇指说道:“可谓得震撼!”

其实这不过是来自台湾的32名“救生和平小天使”的一个很平常的示范表演。

这个表演团隶属于台湾慧行志工救生游泳协会。这个协会是台湾七个民间救生协会之一,也是台湾体育委员会授权的培训和考核救生员的机构之一。

协会理事长刘雪筠女士介绍说,台湾的水域数量多,而且各式各样,有池塘、溪流、湖泊、河流、激流和海洋等。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殊,台湾多水多雨,许多河流溪流,平时枯干,上游一下雨,便会突然成为激流冲刷下来,下游的泳客往往来不及防范。所以,从台湾救生员证照类别上看,虽有静水与天然水域之分,但在实际培训中,他们并无局限,往往学的范围很广泛,训练课也常常会在泳池、溪流和海边等处交替进行。

刘女士说,事实上,台湾职业救生员的培训和管理还是较为规范的。她们感到成问题的是全民,特别是少儿救生意识的欠缺。因而,慧行志工救生协会成立不久,就提出一个口号“救生不只是救生员的专利”,应当像开车、打电脑一样成为每个人都要掌握的生活技能,而且要从儿童抓起。而他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大力宣导民众学会自救和救人。比如他们与学校长期联系,把游泳和救生课列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之中;到各个公众水上场所的服务站做义务救援服务。这些举措得到当局和当地消防部门的热情鼓励和支持。消除部门为他们提供救生器械,并为服务者每天发放100台币的交通补助。

在这个基础上,慧行协会大胆创新,于2005 年在台湾率先开展“慧行救生和平小天使”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有救生意识。

这些小学员全部来自于协会志工(志愿者)的家庭。他们都是利用每天课前课后和周末的时间,来协会参加游泳和救生的免费培训,两者的课程比例是一半对一半。一到这里,孩子们就被启蒙这样一种观念:人和水是最亲近的朋友,人出生前就在水里——妈妈的羊水里;人天生是会游泳的。人怕水是由于后天被大人吓唬,或者没有掌握与水亲近的方法。即使遇到险情,只要不慌张乱动,身体是会浮起来的……协会在假期开办的各种救生培训班,也常冠以“亲水夏令营”的名字,以消除人们对水的恐惧心理。此外,协会还想通过教育和训练,提升孩子的一种积极的处世境界:“一旦学会救生,不会随便轻生,还能随时护生。”

如今,“救生和平小天使”行动已吸引了七八十个孩子长期来此学习。他们多为中小学生,最长者已连续训练七年了,许多人后来获得了专业救生员的证照。在此基础上,协会组成表演团,在台湾各处参加游泳比赛,进行救生巡演宣导,现已达几百场。这个团还到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处进行过交流;明年一月,将到澳洲的阿德雷德参加世界救生大赛。他们还有一个计划,赴英国白金汉宫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交流,因为女王本人就接受过严格的救生培训,拥有证照,在救生比赛中还拿过奖。他们的长远目标是,打造成“维也纳小天使合唱团”那样具有世界影响的救生宣导示范团体。此次第一次来大陆,他们带来了表演光盘,也是希望与大陆的同学和同行们开展互动与交流。

在现场,笔者见到了小天使团最小的团员孟义博和他的母亲。7岁的小义博像课堂回答老师问题那样,站立笔直地告诉笔者,他要上国小二年级了,很喜欢游泳和救生。在“水立方”的表演中,他展示了用毛巾和绳子救生、浮板打水等技艺。身为台湾一个县的志工服务处主任的孟妈妈说,孩子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才1600克,在医院住了40天。两岁以前,一感冒就会引起哮喘,就得住院。为了增强体质,妈妈在他4岁时,就把他放进池里练打水,以后学游泳,学救生,身体渐渐变得强壮了,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现在,每天早上5点一起床,小义博就做热身运动,接着下水游泳一小时,然后去上课。放学之后,他又来到培训班,周末也不放弃。如此坚持,才让他小小年纪就敢与成人比拼水中身手。

刘女士告诉笔者,小义博还不算他们协会最小的救生学员。她们曾办过一个全日制的母子培训斑,一位妈妈竟把才刚6个月的婴儿大胆地放进水里。

台湾小朋友救生表演

慧行协会于2005 年在台湾率先开展“慧行救生和平小天使”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有救生意识。他们的长远目标是,打造成“维也纳小天使合唱团”那样具有世界影响的救生宣导示范团体。

猜你喜欢

救生员小天使场所
《小天使报》的自我介绍
救生员有没有用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我是爱心小天使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我发现一群可爱的“小天使”
救生员
美女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