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基层去,拜人民为师

2012-03-23李青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李青

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一句“拜人民为师”,突出强调了在当前形势下,全体共产党员都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正确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师”与“生”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博大的胸怀、谦虚的心态。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拜农民为师,就是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目前,各级领导机关的干部队伍中,从家门到大学门、然后直接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比较多,而这些中青年干部又往往制定和实施着与普通群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职权。毛泽东同志说:读书,不但要善于读一层不变的书本,而且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不但要会读有字之书,而且要会读“无字之书”。这本活的书本,这本无字之书,便是人民群众。

首先拜人民为师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更难以在群众中得到落实。只有在基层,干部才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也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扎实实地干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有的地方、有些部门,也经常会搞这样那样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但是要么设置的选项不科学,要么就是发放的范围不全面,要么就是进行的程序不规范,群众经常是“被满意”,并不是真的满意、真的高兴、真的答应。这其实是对人民群众的更为严重的欺骗、蒙蔽、亵渎行为。

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企业和社区,与人民群众谈心交朋友,关心基层和群众的困难,了解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越是到这些地方去,你越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越能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越能知道自己工作的利弊得失。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切实从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中解脱出来,带着行李,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到群众生活中,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了解百姓最关心的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要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到取得成绩的地方去,更要到出现问题的地方去,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只有老老实实地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向人民群众学习,改进工作作风,才能不断取得人民的支持,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第二、拜人民为师,贵在真心实意。

拜人民为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一要真心实意地问。

面对人民群众,怎么问?问什么?这里面大有学问。是早已拿定了主意,到群众中走走形式明知故问,还是俯下身子,虚怀若谷地真心实意向群众讨教?拜人民为师,绝不是让群众来“印证”自己已有的主意、决策,而是要真正地抛开成见,甘当群众的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力求发现自己思考不深、见解浮浅、决策违背客观实际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摆正心态、放下架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诚恳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

须知,“问政于民方可知得失,问需于民方能明方向,问计于民方能定良策。”这种难能可贵的“不耻下问”,贵在真心实意不虚假。

二要真心实意地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群众信任你,你才能坐在这里;群众支持你,你才能走得更远。听民声、察民情、了民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我们的一些党政官员、党员领导干部,行事为官,搞决策,做事情,不能首先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去开展翔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采纳百姓的意见,而是主观臆断、恣意妄为,不能体现群众意愿,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对群众意见一定要作风民主,做到耐心倾听和诚恳纳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有些话可能不大中听,甚至是刺耳的。有的干部爱听颂歌,不愿听逆耳话,这是要不得的。要明白,群众的逆耳之言,往往就是金玉良言。只要群众说得对,本该虚心接受,真诚采纳;群众说得即使错了,也应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言听计从,雷厉风行付诸于实施,形成集思广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对那些从基层来的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新观点、新经验,也应认真听取,真心鼓励,真诚借鉴。如果罔顾群众批评议论,听到一点批评议论就火冒三丈,甚至片面认为是群众与自己过不去,只会蒙蔽心智,错判形势,造成更大的被动和失误。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越是从善如流,越能培养大气、正气;越是兼听批评议论,越能涵养品性、完善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听到群众的真言诤言,不断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夯实执政之基。

三要真心实意地改。

拜人民为师,很重要的一条是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对待群众批评的态度,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在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领导干部重视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就容易找到問题的症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正缺点、纠正不足。人生活在社会中,有时说了错话、办错了事是难免的。说错了话、办错了事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有了失误和过错后能正确对待,认真改正。群众给我们干部提意见,对我们的失误和过错“不客气”,是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希望我们改进。我们的干部如果对自己的过错讳莫如深,不按照群众的批评意见改正之,久而久之群众就会变得对你“客气”起来,若真的如此就不是一个好兆头了。共产党的干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只要是对党的事业有利,对群众的利益有利,再严厉的批评也应当诚恳接受,再大的过失也应当勇于承担并坚决改正,这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来访当家事、把来访群众当家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要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要真心实意地为。

共产党人讲拜人民为师,讲为人民服务,绝不是空谈,而是要实实在在见诸行动,不能给群众开空头支票,只作表面文章。一个“拜”字,最能体现虔诚和敬畏。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虔诚之意。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各种办法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有的是干部结穷亲,有的是干部驻村入户,有的规定了领导接待日,还有的开通领导信箱,公布领导电话。办法不一而足,效果也千差万别。我们常说“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所谓“福”不是指建了多高的楼、多豪华的广场,而是要看老百姓究竟得了多少实惠,收入是不是增加了,生活是不是改善了。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惠及自身的发展成果,看到自己的钱包一天天鼓起来,才能增强群众的信心, “拜人民为师”也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简而言之,拜人民为师的真心实意,要全部倾注到真诚为人民服务上。一时一地拜人民为师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拜人民为师。拜人民为师不能一阵风式地拜,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应持之以恒。真正做到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正做到体察民情深入细致、关注民生真心实意、珍惜民力说到做到。不能当“最牛的工商局长”那样的干部,不能做 “我爸是县长,我爸就是法”那样的事。只有真正地尊重人民,只有真诚地拜人民为师,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党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市领导会见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称职”办公室主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