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城市规划中内湾水体的设置

2012-03-23熊福荣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亲水必要性

摘要:以厦门马銮湾内湾为例,就城市规划中内湾水体设置的必要性、水面面积大小、水域形态、水经济以及景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成果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技术分析支撑。

关键词:内湾 必要性 水经济 水面形态 水面率 亲水

Abstract: to xiamen maluan bay men as an example, the urban planning bay water, and water surface area of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size, shape, water and water economic landscape,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for urban plann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sults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of technical analysis.

Keywords: bay necessity water surface water rate economic form close water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基本概况

马銮湾曾经是一个拥有红树林、沼泽、鸟禽、鱼类、贝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丰富资源的天然海湾,原有水面面积约22km2。1957年开始在马銮湾南岸新垵、霞阳村北侧建设盐场,于马銮~翁厝间建堤堵截海水,至1960年马銮海堤建成后,湾内与西海域隔断,并在海堤南北两端各修建了2座排灌的控制闸,以控制堤内水位。马銮海堤的建设有效地阻挡了西海域海潮风浪的侵袭,使马銮湾成为一个相对风平浪静的海湾。随着近年来厦门西海域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为解决西海域的航道水动力及湾内水质,马銮海堤最终确定中间开口设闸,口门宽度为216m。

在新一轮马銮湾规划修编中,规划方案调整为在原来7.3km2(即外湾)的蓝线范围又向西延伸了2.0km2的控制水域(即内湾),整体组成一个开口向东的港湾,并通过马銮湾海堤口门与厦门西海域相接,马銮湾湾体也因此形成由内、外两湾组成的格局。

内湾东西长约2.5km,南北长约0.8km,规划面积2km2,岸线总长约12.6km。现状基本为呈网格状的虾池鱼塘,其西面有过芸、后浦、埭头、祥露四条溪流汇入,东面通过外湾与厦门西海域相连,形成一个典型的湾中湾。

二、内湾水体设置的必要性

(1)是建设厦门海湾型国际城市的需要

厦门市计划纲要曾强调:“城市建设要突出以水为中心的南亚热带海滨城市的景观特色,推动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转变,逐步实现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转变”。马銮湾区域位于厦门岛西海域的西部,是厦门市环西海域5个组团之一。区域背山面水,具有典型的海湾地形特征,在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内湾水体的设置,对构筑以水為中心的南亚热带滨海城市,实现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带动马銮湾发展、周边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

自古以来“择水而居”是人类普遍的心理爱好,古代城镇多依河而建。现代人类追求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都与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而城市土地价值也同样是随着水的存在而不断攀升。世界上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内河沿线土地是最富价值的也是价值提升速度最快的。就像现在伦敦的泰晤士河沿岸区域,巴黎的塞纳河及其形成的以左岸为标志的文化精神及其商业价值,伦敦的泰晤士河区与巴黎的塞纳河区己成为城市文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域,并以其所提供的生活状态而成为以人为本的角度下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典范。

城市中的大面积水域可为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些水域的邻近地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对人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仅提升滨水地带的土地价值,还是发展观光旅游的有利条件,如三亚、周庄、夏威夷、地中海……每年吸引着全世界许多的游人。对开发商来说,由于环境优美、空间开阔以及在城市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城市滨水岸线往往是其关注的焦点,土地供不应求。规划马銮湾在保留现有水域面积的基础上,适当将周围低洼鱼塘虾池纳入水域范围,使马銮湾水域面积增大至9.3km2,不仅可降低土地填方量的造价,更使得马銮湾滨水地带的增多从而提升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

(3)是修复马銮湾城市生态系统的需要

世界生态环境最著名的城市都是水生态系统良好的水都。水是城市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在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城市的命脉,马銮湾内湾水面的设置,不仅承载着水体循环、水土保持、储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的运作功能,而且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量,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使马銮湾成为一座适合人居住的生态城市。

马銮湾地区规划目标是建设为一座滨海景观新城,水是马銮湾的灵魂,水在其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湾水体的设置给马銮湾带来了大量的滨水地带空间,不仅使得周边土地增值而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景观生态有着巨大的形塑修复作用,从而大大提升了马銮湾的城市魅力。

三、内湾水经济开发建设分析

在城市建设的今天,环境的自然和谐、生态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和居住适宜度评判的标准。城市中高品味的居住区在讲究绿地面积和覆盖率的同时,开始追求水景观的补充,要求一定的水面面积和动静水面的最佳组合。马銮内湾水域的设置虽然减少了2km2的建设用地,但可以提高相邻地域的居住适宜度,进而拉升地产、房产的价格,不仅促进了行业经济的增长,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从而使土地经济转换成更为合理的水经济。

表1国内外部分城市水经济建设效益

名称 水 水经济效益

厦门筼筜湖地区 1.8km2的筼筜湖水面 筼筜湖的综合整治至少给厦门带来了数十亿元的直接经济利益

广州滨江东楼盘(金海湾) 珠江 2~3倍于与其一路之隔的二线楼盘价格①

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 占整个园区面积24.5%的人工湖水面 每平米商品房价格是人工湖建成前的5倍以上,水面附近的房地产价格上翻了3倍多

瑞士瓦莱州

比斯—在山坡或山岩间人工挖掘或垒砌的引水渠

靠着一泓清泉水迅速带动了当地农业及旅游经济的发展

具有天然、原生态品质的马銮内湾作为城市形象的水面,是文化,亦是财富,在保证景观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内湾涉水经济。

(1)开发滨海高档旅游休闲区和居住区

建议在内湾周边因地制宜建设一定规模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区,适当开发旅游度假项目,将旅游功能融入景观开发中,创造居住、休闲、旅游、度假、娱乐以及水上运动的亲水空间。控制滨水建筑的高度,使滨水的城市空间和轮廓线丰富多彩,形成亲水视觉通廊,从而利用内湾水体周边的环境效益提升沿岸土地出让价格,实现水和景观的经济价值。

(2)构筑水上娱乐中心和景观

水上体育文化活动自古以来一直盛行,马銮内湾应充分发挥水的作用,适当开展水上体育娱乐活动,并结合内湾设置人工岛屿,开展水上景观旅游及休闲娱乐活动。

(3)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

内湾岸线曲折多变,全长12.6km。岸线的开发应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发展旅游产业为核心,重点开发涉水经济,营造优美的滨水空间形态,并结合马銮湾特有的人文风俗,创造高品味的城市设计作品,从而由水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带动马銮湾的经济发展。

四、水面形态分析

马銮内湾水面面積2km2,岸线总长12.6km,几何形状较不规则,同时在湾内设有若干座大小不一的人工岛,丰富了沿岸景观带。

(1)水面面积

①历史

马銮湾自1960年建造海堤至今,经过近40多年的围垦造地,尤其是南岸新阳工业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不断推进,水面面积已由最初的22km2锐减为现有的4.5km2,周围大部分水面已变为鱼塘虾池,规划内湾水域即位于西北片的鱼塘虾池。

②纳潮量

根据相关物模和数模研究分析,为维持厦门西港进港航道的稳定性,厦门西港需增加3440万m3的纳潮量,即应保持一潮周经排头断面进入的涨(或落)潮量基本上维持1.851亿m3。

在海洋环境下,半封闭水域内水流强度主要取决于其水域面积,亦即纳潮面积。下表为海堤中间开口200m、面积在4~10km2情况下的物模、数模纳潮量研究成果对比。

表2 海堤开口改造纳潮量 单位:万m3

水域面积(km2) 研究方法 中间开口200m

4 数模 2260

物模 2200

6 数模 3400

物模 3340

8 数模 4550

物模 4520

10 数模 5680

物模 5600

注:表中数模研究结果中间开口数据是不建闸的;物模研究结果均为开口不建闸的;马銮湾内清淤至-3.74m。

由上表可看出,马銮湾湾内水面面积越大,其纳潮量越大,对改善西海域水环境更加有利。

根据马銮湾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对马銮湾和西海域潮位、潮量、流速、流态、水体输移和口门稳定性、泥沙回淤等众多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综合分析讨论各方案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最终确定马銮湾水域面积为6~10km2。内湾的设置使得马銮湾总水域面积9.3km2,介于上述数值之间,对西海域纳潮量是有利的。

③满足防洪防潮要求

根据马銮湾调洪演算分析,水域面积8.0km2可以满足50年一遇洪水及百年一遇大潮相遇的6小时蓄洪量要求。现规划实际水域面积为7.3km2(外湾)+2.0km2(内湾)=9.3km2>8km2,因此,从防洪防潮角度出发,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域面积9.3km2是安全的,是可以满足设防标准下的库容要求的。

④城市生态发展的适宜水面率

水面率是一个地区水面积与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水域的一种直观形式,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特定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湿地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化,已形成了和本地水文等生态资源协调一致的水面率,任何人为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对生态平衡的干扰。马銮湾海域随着南侧新阳工业区以及农村水产养殖业的不断推进,侵占水域日益增多,大量水域不复存在,已严重影响到防洪、排涝、蓄水、航运、景观、生态等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人水和谐相处,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适宜的水面率有利于改善马銮湾城市的生存环境,提高城市品味,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快滨海新城的发展。

在国外环境优美、生态均衡的发达城市中,其水面率均保持在30%以上,如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北欧第二大城市斯德哥尔摩,有接近1/3的面积覆盖着水体。

我国城市现状水面面积比例相差较大,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水面率调查表:

表3 我国部分城市水面面积比例调查表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适宜水面率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各城市也在相应制定适合各自城市发展的水面率,如上海为打造“东方水都”,提出理想的水面率近期应不低于10%。根据国内长期从事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有关专家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建议国内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以南地区城市,其规划控制水面率为15%~25%。本次研究范围内水域总面积为12.40km2(含湿地1.75km2及溪流1.35km2),其水面率约为22%,在国内及国外发展中国家中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仅低于国内武汉25.10%的水面率。从马銮湾规划发展定位看,其规划所确定的内、外湾水域面积9.3km2是合理的。

(2)水面形态

①形塑滨水景观

马銮内湾水面形状呈狭长形,几何形状较不规则。狭长形水面形态可拉长沿湾岸线,增加区域内滨水地带空间,同时也能增加隔水相望的视觉景观效果。内湾水体深入片区,可充分形塑区域内中心滨水景观,陶冶人的情趣。

②水动力条件

根据马銮湾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当半封闭海湾口门相对尺度(A/P)大于0.00015~0.0002后,湾内潮位过程将基本上与湾外一致。在马銮海堤中间开口,由于位于水流主槽,水深较大,过水断面也大,湾内、外水体可以充分交换,湾内潮位过程与湾外比较一致。以马銮湾内水域面积6km2、清淤深度达厦零-0.5m条件为例,在马銮海堤中间开口200m条件下,马銮海堤东西两侧内外潮位过程线已完全一致,即与海堤东侧的西海域潮位过程一致。因此,在马銮海堤中间开口216m已定的工况下,规划内湾可以保证水体的流动性。

湾内水流流态还与岛屿的布置形式有关,适当的岛屿点缀不仅可以使湾内流态得到改善,水流分布更加合理,还可以加强内外湾的水体交换,增加内湾的环

③水域岸线

马銮内湾岸线可分为凸形岸线及凹形岸线。凸形岸线视野比较开阔,可塑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水动力条件也较好,但凸出的岸线因减小了进出口过流断面而使得上、下游水体交换的难度增大,尤其在有道路桥梁穿越处。凹形岸线可增加对岸视觉景观效果,但水动力强度相对来说较弱,对于北部人工岛之间的岸线水域,由于深入腹地而且断面较小,水质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淤积。因此,凸、凹岸线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水面形状、岛屿设置以及水动力条件等。

五、城市景观亲水性分析

充分利用水体创造丰富的亲水空间,对滨水地带进行重点设计。马銮湾有着先天的自然条件,在保证水体交换和防洪防潮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创造亲水空间,以丰富城市景观。

内湾水体岸线曲折自然,可以塑造出不同特色的亲水景观效果。利用亲水平台、人工沙滩、生态湿地等形式组织起沿岸线的滨水景观点。通过自然的人行步道和绿化植被形成层次丰富的滨水线路。在马銮湾岸线景观设计时要意识到凸、凹形岸线区域是景观组织的关键,利用凸形岸线区域视野较为开阔的特点,可考虑设置标志性景观建筑,如高大宏伟的灯塔,并配以适当的灯光照明,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的特性,形成更丰富、更活跃、更多彩的滨水夜景。同时通过绿化景观视廊和溪流将亲水景观向周围地块进行渗透,塑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景观形象。

六、结语

马銮内湾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水面率,增加马銮湾滨水地带,从而提升马銮湾城市品位,带动地区发展及周边城市开发建设,对马銮湾片区的生态环境也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使得马銮湾片区总体的生态承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单俊生,张建. 浦东新区水面积和水面率的研究和思考[J]. 上海水务,2004,20(3)

[2]曲少杰. 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的开发与更新机制研究[J]. 工业建筑,2004,34(5)

[3]刘克朦. 比斯:“水经济”的渗透力[J]. 环球财经,2004,8-87

[4]李钊. 滨海城市岸线利用规划方法初探[J]. 安徽建筑,2001-2

[5]江红梅,王宗侠等. 城市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32

[6]孙施文,王喆.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J].规划师,2004,20(8):5-9

作者简介

熊福荣:(1980~ ),男,福建龙岩人,工程师,双学士,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工程硕士,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主要从事给排水、环境等规划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亲水必要性
江心岛
PVDF与PMMA共聚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温引爆“亲水”经济
聚偏二氟乙烯亲水改性专利技术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