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块联系的高中地理教学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模块三为例

2012-03-22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中学215500陆文博

地理教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模块内容

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中学(215500) 陆文博

基于模块联系的高中地理教学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模块三为例

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中学(215500) 陆文博

人教版高中地理模块三是以区域案例为载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线索,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许多教师在模块三教学中只注重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陷入区域研究的误区,认为掌握区域特征是模块三学习的重点,而忽视了课程标准关于从案例中把握地理原理的真正意图。模块三是以模块一的自然地理和模块二的人文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联系前两个模块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对其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模块三的优质、高效教学。

一、高中地理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模块一和模块二缺少知识原理应用的舞台

模块一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模块二侧重人文地理,但与自然地理学关系密切,以模块一为基础,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模块一和模块二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也是模块三教学的知识铺垫和理论基础。然而由于模块一和模块二内容较多,加上课时限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渗透很多案例,导致学生即便掌握了自然、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也不会将知识、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浮于表面、研究不够深入。

2.模块三由于缺少模块间联系而出现“教”“学”困境

(1)教学不够深入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虽已实施多年,但高中教师对地理新课程模块教学仍较难把握,尤其是模块三的案例教学。模块三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形式呈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是隐含在案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较高。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由于钻研不够、把握教材能力有限等原因,往往只是在“教教材”,就书本讲书本,就案例讲案例,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没有将模块三教学提升到一定高度。

(2)难点不易化解

模块三重点分析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要求学生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而这部分内容是模块三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应该对地理背景知识中涉及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所以课堂上往往不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致地分析。而事实上,地理学科在高一的9门功课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加上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并不牢固。如果教师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对这些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则教学难点无法突破,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模块三教学的顺利进行。

(3)学生兴趣不够

很多教师对模块三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不管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查的重点是模块一自然地理和模块二人文地理的知识,模块三涉及到的书本内容很少,认为模块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不重要。事实上,模块三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由于教师本身的认识不足,在模块三教学过程中研究不够深入,联系不够广泛,导致课堂教学沉闷乏味,从而使学生对模块三教学兴趣不够。

二、模块联系的“五性”原则

1.时效性原则

模块联系应该与教材本身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应把握好模块联系的时机。例如,“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中,教材以图的形式展现了“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教材只是直观地描述这种变化,而作为教师,应该敏感地意识到此处隐含的自然地理的基本规律,及时地联系模块一第五章“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上述变化体现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什么为基础,同时复习另外两种地域分异规律。又如,本节教材中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河流的发育、植被的生长等,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教师应意识到此处隐含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及时地进行模块联系,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学教材中生疏的内容,能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加深了对现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复习了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喜悦的情绪。

2.有效性原则

模块联系的内容应有利于模块三的整体教学。以“区域农业发展”一节为例,在分析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之前,首先铺垫好模块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别有哪些,学生则容易理解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从而有利于模块三的教学;教学中将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气温降水图进行比较,由学生归纳得出东北地区热量不足这一显著特征,从而使学生对东北气候影响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能够顺理成章;铺垫好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类型的影响,学生对东北三个农业生产区域的布局就能很好地理解。

3.适切性原则

模块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应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合学情,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对各模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水平,科学估计学生的能力,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模块联系的深度与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

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应地理学科的模块教学,尤其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线索将各个模块的学习连贯起来。如,分析亚马逊热带雨林“促进全球水循环”这一环境效应时,要求学生联系模块一“水循环”的内容,画出一张水循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分析:热带雨林中包括了几种水循环类型、雨林蒸腾对当地和全球气候起什么作用、雨林被毁对当地和全球气候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模块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5.科学性原则

模块联系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首先要做到模块联系的内容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检验的,引用的资料可靠,逻辑推理严谨。然后是模块联系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选用的教法,必须是科学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最后是模块联系所占据的时间长度具有科学性,不能喧宾夺主,而应以模块三教学为主,适当进行模块联系。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模块联系的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模块联系

模块三是在模块一和模块二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中隐含了大量前面两大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故模块联系中主要的部分即是从教材中挖掘可联系的知识点。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中提到:热带雨林“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此处可提问学生,该纬度盛行何种风向,联系到模块一“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该处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除了盛行风的因素外,还受到什么其他因素的影响,联系到模块一洋流的相关知识。又如,“区域农业发展”中提到:“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此处可提问学生,水稻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联系到模块二中地形、水源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此处可提问学生,什么因素导致水稻种植北界北移,联系到模块二中技术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运用图表分析进行模块联系

地理图表是地理命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地理图表的分析,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一图中,分析“煤—电—铝产业链”,请学生思考山西发展炼铝业的优势条件、为什么炼铝业需要依赖电能,从而联系到模块二“炼铝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的知识;分析“煤—焦—化产业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炼焦业可以发展水泥生产这一后续产业,从而联系到模块二“可持续发展”中“清洁生产”的相关内容。又如,分析“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可联系到模块一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特点等知识,分析“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可联系到模块二“城市化”的相关内容。通过模块间的知识联系,可将图表分析得更为透彻。

3.在课程标准视野下进行模块联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不同模块的课程标准中有相关联的地方可以进行联系。比如,模块三课程标准中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模块一课程标准中亦有提到资源问题,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可将两处课程标准要求相结合,进行知识迁移。又如,模块三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而模块二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相关内容,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课程标准视野下进行模块联系,可以更有效、更高效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恰当的模块联系的策略是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的问题。模块联系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最终取决于它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特点、教师扬长避短和教学效果的体现程度上。总而言之,模块联系有助于提升教师对模块教学的把握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深化和提高,扬之长而避之短,为使用模块课程的地区和学校提供借鉴,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模块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