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居尊者

2012-03-20刘心武

文学自由谈 2012年6期
关键词:尊者黄先生精英

●文 刘心武

有天我在网上浏览,偶然搜到评说拙作《鸟人》的长篇文章,仔细看下去,一股暖流氤氲在胸间,漫散到全身每根神经末梢,只觉得很感动,呆坐良久不能平静。这种功效不是来自简单的赞誉,而是内心深处长期被遮蔽的幽暗世界迎接第一缕阳光时的震惊。评家是一位叫黄自华的先生,一个陌生而从此令我肃然起敬的名字。随后想起老友李更拿到我小说时的情景,当时他翻了翻书,说多给他一本,他要交给一位高人看看,说我这样儿的东西只有他最合适。听后我也没抱多大期望,因我对时下所谓评家们按报酬多少故弄玄虚忽悠出来的乌龙八卦阵实在不敢恭维。而读了这些透彻我五脏六腑的文字,我隐约感觉到这位高人就是黄自华先生了,他站在山巅从艺术流派、符号学、哲学等多层面多角度洞悉我刻意而为的文字迷宫背后的真相,连我这个决绝的孤独客都有了找到知音的惊喜。

就为了这种缘分,怀着一腔古道热肠和文人思古怀幽的浪漫,我前年兴致勃勃专程驱车千里到武汉拜会他,但我的浪漫情怀很快被一种隐晦的现实冲淡了。黄先生提着一盏有矿灯亮度的手提式充电电灯在红钢城一栋二层小楼楼下接我,上楼时一路提醒我小心脚下和头上,说小楼太老了,楼道里早没有了灯,也没人管,说这是一栋苏联援华时的建筑,基本没人住了。进了二楼一个二十来平米的单间,半边是书半边是床,电脑和客厅就是在与床之间方寸之地。

这就是黄自华先生的巢穴,他就是穴居在这里的尊者。

沿着这位尊者的光芒指引,我从他古今中外恣肆酣畅的文笔中窥见了那深邃如海的学问功底。他善古今诗词,研究和评说古今文史大家和哲人,充当池莉等武汉作家出道初期的园丁和护花使者,还主编和写作了一套九大本“中国亚文化丛书”,聚焦丐帮、黑帮、丧葬、鬼魅、美食与暴食等多种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解构现实国人的历史文化因袭。陈寅恪写的《柳如是别传》我没能耐看,黄先生的“柳如是小传”我很轻松就读完了。黄先生关于存在主义鼻祖萨特和加缪的评说则是我熟悉的话题,我在大学时就接受了“生命是偶然的存在,人的行为是荒诞无稽的,人的价值在于选择”这样的核心理念,并由此半生纠结。而他对于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研读涉猎当代政治经济学显学,对宋词主要代表人物的剖析让我望洋兴叹,他笔下的“中华伟人”石瑛则是我从未关注的人物……所以,当我应邀写这篇文字时很是为难,犹豫了好几天才下决心。我知道这不是一次即兴表演,而是一次学习与考验,而我站在这一位高山仰止的尊者面前,连迎接挑战的勇气都已经快没了。

我敢于接茬写这篇文字,不在问学,而在于发表个人的感慨。如此一位穴居的尊者,其本身的处境意味深长。我们知道,人类精神的创造、坚守和薪火相传是一代代智者和知识精英的责任与使命,可以说他们承载了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没有这些苦行僧们的殉道,我们没有未来。美国立国是知识精英的杰作,从文艺复兴到中国的“五·四”运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都是知识精英推动的。然而,无论中国的知识精英还是西方的知识精英,其历史上的结局都惊人一致,历久弥新的文字狱是中国的特产,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就是残暴和愚昧的文化警察局。只有到了现代社会,西方知识精英的命运才得以彻底改变,而中国的情形则依然严酷。独裁暴力时代中国知识精英的出路大抵有四:奴化、边缘化、放逐、铲除,文化精英的厄运至今噩梦连连。

市面上一切堂而皇之的文化名目都被滥用成了伪饰和遮羞布,文化全面奴化的时代,知识精英们是“被沉默”的极少数,我们的文化穴居尊者黄先生就是这类文化学人杰出的隐形代表,这类人注定没有名正言顺的称谓和头衔,没有车马裘服,注定只能“曳尾于涂”,成为隐形的穴居尊者。

(本文系黄自华新著《沙漠之舞》的序言)

猜你喜欢

尊者黄先生精英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降龙尊者
它们都是“精英”
朋友能继承孤寡老人遗产吗?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千手观音
读郑重《十八应真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