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科卫生消毒质量的监控

2012-03-17董晓锋

河南医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培养皿内壁冰箱

董晓锋,周 健,王 艳

(河南省肿瘤医院输血科 河南郑州 450008)

血液作为特殊的生物制品,其采集、制备、保存、输注的整个过程涉及范围广、环节多[1],是院内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其安全性备受各界关注。医院输血科作为血液集中的中转站,是为临床科室救治重症患者提供血液的重要部门,常年承担着检验患者血型、交叉配血和供血的任务。由于输血科工作的特殊性,其医疗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2,3]。为了避免输血院内感染的发生,河南省肿瘤医院输血科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加强了血液流通环节中关键点(包括室内环境和空气以及工作人员的手)的消毒隔离和生物安全防护,卫生质量和消毒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无1例患者发生输血相关的感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的感染监测结果共72次,每次均对室内环境(采血室、化验室、贮血室)表面和空气、储血冰箱以及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日常消毒方法:室内空气消毒采用多功能循环风空气洁净器,主要作用因子为紫外线、高效过滤、静电场等;室内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含氯清洗消毒剂;工作人员手和献血员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剂。

1.2 方法

1.2.1 室内空气生物学检测:选择储血室、配血室和发血室共3个房间,房间内安装1台多功能循环风空气洁净器。首先对消毒前室内空气进行采样,作为阳性对照;然后在消毒30 min后不同时间进行消毒后试验组采样,试验时间室内常规有2~3人进行正常工作。采样方法用平板沉降法,用直径90 mm的普通琼脂培养皿,布放于室内4角距离墙壁1 m及中心等5个采样点,采样高度80 cm,培养皿于空气中暴露30 min。全部采样结束后,将采样平板置于36℃培养48 h,计数自然菌总数。所有检测重复3次。

1.2.2 物体表面生物学检测:选择环境表面的窗户、台面以及1 m以下瓷砖墙壁和物体表面的操作台面等。在消毒前连续划出4块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用棉拭子沾湿采样液(含有不同中和剂)进行涂抹采样,作为消毒前对照。然后用含250 mg/L有效氯的含氯清洗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2遍,以同样方法进行消毒后采样,将采样棉拭放入含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进行活菌计数培养。共连续采样30份。

1.2.3 储血冰箱生物学检测: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内壁,有污染时用含500~1 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清洗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冰箱内壁和空气培养每月采样1次。将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储血冰箱内壁表面,用沾湿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规定格板内横竖往返转动涂抹5次,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剪去手接触部分,分别将采样棉拭放入含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冰箱内空气培养采用直径90 mm的普通琼脂培养皿放在冰箱内正中处,揭开培养皿盖,关好冰箱门,让琼脂培养皿暴露10 min,盖上培养皿盖后送检。

1.2.4 工作人员手消毒效果检测:选择输血科日常工作人员2~3人作为监测对象。工作人员5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1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连续采样30人次。

1.3 结果判断标准 储血室、配血室和发血室的室内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标准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的环境的卫生要求[4]。储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无真菌生长或培养皿(直径90 mm)细菌生长菌落<8 cfu/10 min或≤200 cfu/m3[5];冰箱内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真菌[6]。工作人员手消毒效果标准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务人员手消毒的规定[4]。

2 结果

2006年至2011年间,每月均进行各检测点的微生物检测,卫生质量均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监测数据显示:储血室内和储血冰箱内空气的菌落数在80~200 cfu/m3之间,均达到Ⅱ类环境要求;配血室、发血室和血型血清学实验室以及值班室室内空气在90~500 cfu/m3之间,均达到Ⅲ类环境标准要求;表明储血室内和储血冰箱内空气质量最好。物体表面卫生消毒质量中储血冰箱内壁和储血筐内均未检出致病微生物和真菌,符合Ⅰ类环境标准;其他工作台面的菌落数均小于9 cfu/cm2,均达到Ⅱ类环境要求,表明储血冰箱内卫生质量更高。工作人员手消毒后菌落数逐年减少,近2年维持在2 cfu/cm2以下,其卫生质量达到Ⅲ类环境要求。见表1。

表1 输血科血液流通过程中各检测点微生物情况

3 讨论

输血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是如果在制备或者贮存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则会导致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轻者发热,重者会导致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输血科卫生消毒质量管理是血液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消除输血科潜在生物传染源,才能确保安全输血,同时也是预防工作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要把卫生消毒质量管理纳入到输血科日常管理工作中[7]。

本研究近5年的结果显示,各检测点的微生物监测数据显示:储血室内和储血冰箱内空气的菌落数在80~200 cfu/m3之间,配血室、发血室和血型血清学实验室以及值班室室内空气在90~500 cfu/m3之间,储血室内和储血冰箱内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中储血冰箱内壁和储血筐内偶有菌落发现,但未检出致病微生物和真菌,其他工作台面的菌落数均小于9 cfu/cm2,储血冰箱内卫生质量较其他工作台面高。工作人员手消毒后菌落数逐年减少,近2年维持在2 cfu/cm2以下。血液流通过程中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和血型血清学实验室的室内环境、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等检测点的微生物质量符合Ⅱ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有些关键检测点的消毒标准(例如储血冰箱内壁、储血筐)甚至达到Ⅰ类环境卫生的标准。近5年监测结果均比较满意,临床未发生输血相关性细菌感染,表明目前的消毒方法可以保障输血科卫生质量,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行的卫生消毒相关的法令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输血科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的卫生标准。特别是直接储存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储血冰箱,只有对储血冰箱空气的卫生标准,没有要求对冰箱内壁、储血筐进行监测。鉴于新的标准尚未推出仍继续旧标准的惯例,我科仍继续监测冰箱内壁和储血筐的消毒情况。因为储血冰箱和储血筐受到污染将直接导致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污染,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另外,一些工作人员洗手不认真,认为戴手套就可达到消毒效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8]。

经过5年的输血科感染管理和环境微生物监测,我们认识到输血科的院感控制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合理的消毒措施,发现不合格项目要考虑是消毒仪器故障还是消毒不到位,并相应及时整改,然后进行再次采样,监测整改后效果,直到合格为止,这样才能保证输血科储血环境的生物安全。

[1] 孙忠敏.风险管理及采供血运用策略[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24(4):234.

[2] 高华,王新莎,严世平.加强输血科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88-2989.

[3] 邵树军,吕毅,林常青.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313-23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0)[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6-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17-17.

[7] 李锡金,王海宝,欧阳锡林,等.输血科卫生消毒质量管理与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3):239.

[8] 林凯,马红雨,魏利召,等.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48-549.

猜你喜欢

培养皿内壁冰箱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M3:10)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冰箱里的夺命派对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膀胱内壁子宫内膜异位1例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集流管内壁冲压模具设计
肩上冰箱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J型接头内壁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