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主义:发展还是死亡?

2012-03-16常欣欣

博览群书 2012年7期
关键词:恩格斯资本主义马克思

○常欣欣

导读: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确实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深刻揭示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表现。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屡次遭受危机,甚至是重创,但并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很快灭亡,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比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能够化“危”为“机”,实现制度性的改革有直接关系。不过,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做出的科学的理论论证,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在其本身范围内的自行扬弃,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体现。当然,资本主义最终究竟会以何种方式以及何时过渡到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变化,不懈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课题。

马克思在他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有一段名言,预测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他说:“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69)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共产党宣言》中一起向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P284)此后100多年来,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一直都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咬紧牙关坚持认为资本主义会永世长存的,可惜资本主义的危机总是在一次次地发生,严重时真到了风雨飘摇、性命难保的地步;也有无数次地断言资本主义马上就要咽气的,可资本主义总是能弄出起死回生的法子,一次次地转“危”为机。

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被认为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遭遇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爆发后,人们对这次危机的性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又做出了种种预测。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仍然可以概括为两种:第一种,认为金融危机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全局性、结构性、根本性危机。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已经使资本主义进入到“生命周期”的末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开始走下坡路。这种观点主要以一些左派理论家为代表。如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认为:“当前的危机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危机,这次危机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终极危机阶段。这意味着那些摆脱危机的通常机制已经不再起作用。”国际著名学者、左翼思想家齐泽克认为:“今天,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正在走向衰竭,资本主义最后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不知道这会发生在明天,还是5年或10年之后。”国内也有学者看到危机发生后出现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资本主义国家畅销的现象,认为金融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社会主义大发展的时机到了。

从2008年危机爆发至今3年多过去了,我们看到上述观点还没有被证实。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占领华尔街”等抗议活动的出现,但左派力量甚至都没有像30年代那次危机后获得大的发展。美国《外交政策》主编伊塞·纳伊姆在2010年1-2月号《外交政策》上撰文《没有发生》,文中说道:“仅仅数月之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们还一致认为:经济危机将引发新一轮地缘政治灾难,虽然经济衰退确实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和普遍的人类痛苦,但是最恐怖的预测并未成为现实。”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周期性震荡,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新表现。危机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说明资本主义需要调整和改造。但仍属于资本主义体制内的调整,还不能断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危机的结果可能是通过调整和变革使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说:“关于资本主义的消亡可能性是被过度夸大了。正如自由企业制度挺过了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我毫不怀疑它能够彻底改造自身,并挺过目前的这场危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维系世界运行的那个模式出现了重大的系统性失败。私营行业内部的治理缺失以及监管和监督部门对其的治理缺失最终证明是这根系统链条上的薄弱一环。修好这一环,资本主义就不会有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我们市场经济的基础还是非常牢固的。它只需要一个更有约束力的法律框架。”这种观点是当前在西方国家比较主流的观点,国内大多数学者也认同这种观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来看,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都采取了挽救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的作用和影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应急性措施。主要是针对严重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救急措施,如货币政策和其他财政政策。目的是控制和扭转危急的经济局面。从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来看,这些措施已经起了作用,或者正在逐渐显示出作用。从2009年秋季开始,美、欧、日等国经济已开始增长。美国2011年前9个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均在3.2%以上,是2001-2008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第二类是结构性调整措施。如美国提出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和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投入计划;欧盟提出的对制造业实施改革与创新的战略等。这类措施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危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建国际竞争力。第三类是制度性建设措施。如欧美各国普遍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机构;美国推动的保护劳工阶层权利的《雇员自由选择法案》和旨在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等。这些制度性建设措施的意义值得我们特别予以关注和研究,制度性建设在未来极有可能使资本主义发生重要变化。

很多学者认为,金融风暴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探索。如意大利《新闻报》亚洲版主编郗士认为: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很可能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在经历了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很可能会比以前更强大。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资本主义是伟大的。但纯粹自利的资本主义已经结束了,我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福利性定价的方式建设一种兼顾“利他”的资本主义。法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弗雷在《卫报》撰文《并非资本主义死亡,而是新的秩序诞生》,文中说:“濒临死亡的并非资本主义,而是自由市场模式,绝大多数人认为导致金融危机的是‘滥用资本主义’,正式回归凯恩斯主义的象征意义不应该被低估,我们正进入一种新型资本主义。”

毫无疑问,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确实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深刻揭示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表现,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屡次遭受危机,甚至是重创,但并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很快灭亡,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比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能够化“危”为“机”,实现制度性的改革有直接关系。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现出这样的轨迹,即在每一次危机过后,资本主义都会被动或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自我调整。这种调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抗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群众运动的产物,既通过工人运动和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斗争,在形成某种具有制度形式的框架后,再由资本主义国家立法予以承认,如普选制的实现、工人性质政党的成立、选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等等。另一种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主动作出的自我调整,经济危机越剧烈,后果越严重,对资本主义的冲击越巨大,其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如1929—1933年的“大萧条”,摧毁了对完全“自由竞争”的崇信,“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得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发生了超越19世纪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的重构,形成了足以承载新繁荣的体制基础。

资本主义在每一次危机之后的制度性调整都给它带来了新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管是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来看,我们都不能因今天资本主义的危机而轻易断言它会很快灭亡。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P33)

法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弗雷把资本主义形象地比喻为“变色龙”,他说:“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这条‘变色龙’就经常发明解决危机的办法……美国资本主义已显示出其不足之处,但同时也显示了它的反应能力。”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这个“变色龙”的发展变化,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长期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自行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扬弃,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内部进一步成熟,就使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出拯救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的“罗斯福新政”,曾被保守的资产阶级指责为,是以“牺牲个人自由”的方式,把美国带向共产主义道路。今天,美国奥巴马政府应对危机采取的政府救助国家干预等一系列挽救危机的措施,也被媒体调侃为正在使美国从USA(美利坚合众国)演变成USSA(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说美国是在建立“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些说法其实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有很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在逐渐增长。这些因素,虽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但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被归结成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由于自然变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制度的要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生产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转变为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P144)正因为这样,列宁把包含有这些新的社会因素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66)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表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做出的科学的理论论证,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在其本身范围内的自行扬弃,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体现。当然,资本主义最终究竟会以何种方式以及何时过渡到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变化,不懈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课题。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64)

猜你喜欢

恩格斯资本主义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马克思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