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景德镇瓷器销售浅析

2012-03-11吴秀梅

中国陶瓷工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瓷业景德镇民国

吴秀梅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经历了清末的下跌之后总结经验调整管理机制,在九江设立海外贸易总局,设分局于各通商大埠,景德镇瓷器经九江、上海、香港、南洋,最后抵达欧洲。此外,景德镇还派经验丰富之瓷商多人,常常提带瓷器样品巡回巴黎、伦敦等地广泛宣传进行推销。这种推销的方式,一方面将景德镇瓷器推向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将国外的新式瓷器带回景德镇,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技术,从而扩大了国内和国外瓷器的销售。这从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清末瓷器被洋瓷压倒的局面,使景德镇制瓷业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1 民国景德镇瓷器对内销售

民国景德镇瓷器销售采用在各省设立销售点的方式。销售点通过行帮来把持,各省行帮与景德镇行帮之间形成点对点发货,随着各地瓷商购销业务的扩大,其利润极为可观,以往的分销批发户也纷纷来镇设行,使瓷器行逐渐形成规模,这样形成了一定的销售链,因此在国内的销售相对清末还是有所上升。

1.1 对内销售数量

民国时期,由于受战争的影响,景德镇瓷器对内销售在数量上各年根据国情不同而有所变化,并不是呈逐年递升之势,而是时升时降。由于战争导致人口的迁徙使得运往各地的瓷器需求量也不定期,销售的金额也相差甚远。先来分析表1国内部分省市销售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民国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各地还是以南方地区和沿海城市居多,至于销售的金额则由于各地消费水平的差距而各有不等。

1.2 对内销售品种

瓷器在国内的销售各省各不相同,其原因归纳如下:一是国内各省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二是各地区风俗习惯也略有区别;三是各地区受西方思想和洋瓷的影响程度不同。故在瓷器的质量和品种上都不尽相同。如:运销山西的以青花喜字坛为主;广东帮以高级细瓷和艺术瓷为主;宁绍帮多为灰可器(日用粗瓷);无锡帮以二白釉(产品为大小盘、碗、盅、碟)、灰可器为主;辽宁帮以嫁妆瓶和帽筒为主;马口帮以正德器为主,兼有普通日用瓷及灰可器。以民国1947年江西省的实地调查为例,各帮的从业户数、运销地、产品及数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民国景德镇瓷器在上海、宁波、杭州一带以销售细瓷居多,而在欠发达的地区以粗瓷占多,销售数量以长江下游一带最多。可见,各地销售品种的分布与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生活风俗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由于洋瓷在南方沿海地区最先进入,英国所制加有蓝边的乳白色的碗、盘、碟形状花样配色都很精致深受上海等人喜欢,而日本的瓷器以咖啡色碗最多,档次稍差,就运及内地①《景德镇瓷业史》江思清著,中华书局印行,民国25年10月印刷,162页。。这些洋瓷的输入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瓷器的审美。因此,景德镇在民国中期以洋瓷为样品也大量地进行生产销售到沿海周边城市。

2 民国景德镇瓷器对外销售

民国景德镇瓷器出口总数以从九江出口的瓷器最多,为

77,376担,计2,858,669关两。粗瓷与细瓷销往国外各地亦有差异,以1930年为例,粗瓷出口以销往香港最多,计40,419担,价值为346,756关两;其次为暹罗(泰国),计48,809担,价值339,045关两;再次为印度,计1863担,价值12,266关两。细瓷出口,除香港外,以台湾为最多,计231担,价值39,053关两;其次为爪哇等处,计335担,价值31,837关两;英国计230担,价值30,444关两,粗细瓷器之销路由此可见一斑③《景德镇陶瓷史稿》,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59年,327页。。下面对外销售的数量和品种进行分析。

表1 国内各地1927~1929年每年销售情况Tab.1 The annual chinaware turnover in China between 1927-1929

表2 各帮的从业户数、运销地、产品及数量②《江西之瓷业》,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印,民国二十四年出版南昌丰记印务局,43页。Tab.2 The producer number,sales areas,types of products and output of each guild

表3 清末民国各时期瓷器输出数量Tab.3 Chinaware export volume of each period between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an period

2.1 对外销售数量

在洋瓷倾销国内市场的同时,景德镇瓷器也有运往国外销售的,尤其是艺术瓷的销售数量较为可观。江西近代史学家吴宗慈在《江西通稿》第二十一册中,辑录了景德镇从清同治二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逐年外运瓷器数据,另据1948年出版的《江西工业概况》和1934年的《江西之瓷业》所记载的瓷器输出情况,笔者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各个时期的年均量如表3所示。

表3 数据显示民国早期景德镇运出瓷器量比清末要多,这些数据同样表明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较前相对稳定,瓷业也相对有所发展,故瓷器外运数量相应增长。

2.2 对外销售品种

民国景德镇瓷器对外销售的品种因为各国人的审美情趣及对品种的需求差异而不尽相同。如:英国喜欢冰梅、龙泉釉瓶、罐;泰国喜欢青花瓷,多为30件和80件的瓶、罐、缸、凉墩等;土耳其喜欢古彩刀马人物和戏曲人物的瓶、缸;瑞士喜欢纹饰淡雅的咖啡具等。但归结起来其输出品种主要为表4各类。

表4 (1919年~1930年)瓷器输出品种⑤《景德镇瓷业史》江思清著,中华书局印行,民国25年10月印刷,190~192页。Tab.4 Types of exported chinaware between 1919-1930

除了以上所列粗细瓷销往国外之外,景德镇的传统艺术瓷和仿古瓷器在海外销行也较好,除此之外还接受国外来样订单瓷器。江西临川人范乾生1923年创办的范永盛瓷号就是一家集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红店(从事彩绘业的店),主要生产品种为天主教圣品瓷,其品种有耶稣圣心、露德圣母、圣母无寸、圣诞马槽(每套14件)、圣家三口、圣母圣心,另外也生产祭台用的花瓶、花钵、蜡台、圣水罐等。这些产品都印有红彩中英文“中国景德镇范永盛瓷号出品”字样。这些瓷器必须经由上海教廷托运到罗马教廷,得到教皇的“恩准”,该瓷号的产品在国外畅销达15年之久。我们对范永盛瓷号的外销数目及售价虽然难知详情,但从其鼎盛时期曾经拥有百万大洋的瓷产来看,该瓷号生产之盛、获利之丰亦可想见,范永盛瓷号在欧洲创造了较强的品牌效应,直到1980年后,仍有来景德镇洽淡业务的外商打听“中国景德镇范永盛瓷号出品”的情况⑥《民国瓷器鉴定――胎釉、彩绘、器型》铁源、溪明著,华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2页。。这足以可见其影响之大。

3 结语

从以上关于民国景德镇瓷器销售所列各表的分析情况,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民国景德镇瓷器销售在品种上较清末有所增多。因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中国不在故步自封,而是吸收国外的精华,将国外新式的瓷器装饰运用到国内传统瓷器的创新,如上面提到的天主教圣品瓷在国内的预定。

其二,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由于与国外接触的机会甚多,生活质量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审美观念也注重精细,因此,人们对细瓷的需求量相对内地多。

其三,民国景德镇瓷器销售在数量上较清末有所上升,这可以窥见制瓷业由清末的危机转而发展平稳,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民国时期一批仁人志士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吸收国外制瓷经验,调整制瓷政策和引进先进制瓷技术,从而使制瓷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其四,受战争的影响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民国各时期瓷器销售的数量呈不定量的变化,如1927年英国侵略者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1928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瓷器对外销售相对以往达到了新高。

1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印.江西之瓷业.南昌丰记印务局,民国24年出版

2江思清.景德镇瓷业史.中华书局印行,民国25年印刷

3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景德镇陶瓷史稿.三联书店出版,1959

4铁源,溪明.民国瓷器鉴定--胎釉、彩绘、器型.华龄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瓷业景德镇民国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