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应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专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2012-03-08孙英兰

决策与信息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科院革命领域

文/孙英兰

中国应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文/孙英兰

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题为《新科技革命的拂晓》的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将目光投向黎明,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

白春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科技革命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它不仅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改变科学技术的结构体系,牵动全球科技中心转移,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以及国家地位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升降。

他指出,“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最大的国立科研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在推进国家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为此,中科院必须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明确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着力点,不断明晰并有效组织实施相关科技发展路线图,中科院提出的‘创新2020’就是面向2020年的前瞻性布局。”

中科院肩负新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过13年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中科院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相比,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单元的新发展相比,与国际同类科研机构的新突破相比,与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新挑战相比,我院仍然存在一些制约跨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白春礼今年2月底接任院长一职时直言不讳指出这一问题。

白春礼将中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跨越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归结为6个方面:一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提炼重大科技问题和战略策划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二是研究方向分散和短期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对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高技术前沿探索布局仍显薄弱;三是全院主要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未能在政策、机制上得到有效保证;四是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科技,动态、自主、前瞻的进行研究机构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的机制尚需建立;五是领军人才和青年科研骨干仍显不足,一些领域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支撑队伍不足;六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和渠道仍不够完善和顺畅。

这些突出问题和挑战表现在:重大科学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减少的趋势,系统性的科学认知能力、重大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与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合作方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资源配置缺乏有效、科学的动态调控手段,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为了迎接科技新时期新挑战,白春礼上任后,首先设立了“院长信箱”,向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发出258封信,号召大家为中国科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全院上下畅所欲言,提出了1004条建议。

与此同时,白春礼亲自登门拜访吴文俊、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师昌绪等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和周光召、宋健、王志珍、胡启恒等一些老领导和专家,并到医院看望张劲夫、何泽慧,就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科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中国科学院的骨干引领作用等办院方针和办院理念,如饥似渴地听取充满智慧的群言。另外还召开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代表(没有任何行政职务)参加的人才座谈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同时,白春礼带队分别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中编办、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委会商洽谈,了解科技需求,寻求合作契机,搭建合作桥梁。

通过一系列的座谈、会谈、交流、走访、调研,结合国情院情,中科院党组明确提出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理念和宗旨。

白春礼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想吸引和稳定优秀科技人才,首先就要真正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发展人,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集中精力为“良种”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变领导相马为赛场选马,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旨在“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 (来华)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千人计划”,力图在重点学科、重点院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金融管理领域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科院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坚持按需引进,坚持质量标准,坚持以事业吸引为主、以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为主”的原则,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截至到去年6月30日,已引进创新人才122人。

中科院2009年启动实施了包括“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支撑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和“海外智力引进与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的“人才系统工程”。在继续组织实施好“百人计划”、“西部之光”、“千人计划”、“人才系统工程”等人才战略的同时,启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人才开发计划”,为2020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后备创新人才。

卡位“第六次科技革命”

白春礼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与突破。当今,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已显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在崭新的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的时候,中国必须要抢抓机遇,前瞻布局,以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创新2020”规划就是中科院继完成知识创新工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创新2020”旨在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引领带动中国科技跨越发展。它的总体目标是:经过10年努力,有效解决一批事关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培养凝聚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服务全局、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机构。

白春礼认为,“创新2020”的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底前为试点启动阶段,目标是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建设三类中心(基础前沿科学中心、战略高技术研发中心和重大公益性科技综合研究中心),建设区域创新集群,择优支持研究所启动实施“创新2020”等重要举措取得突破进展;2012年至2015年为重点跨越阶段,目标是在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必争领域实现重点跨越;2016年至2020年为整体跨越阶段,其目标是实现中科院科技创新整体跨越,创新能力实现质的跃升,总体实现“创新2020”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图景。

“创新2020”明确提出了中科院未来10年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目标和改革举措,将触及现行管理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既是中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又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白春礼回顾16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五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无限感慨。他说,英国引领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的科技革命,抓住机遇成为世界强国;德国在英国之后,把握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科技革命,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引领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科技革命,是当代最强的国家;日本抓住了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科技革命,升级为发达国家;芬兰和爱尔兰也一样抓住了机遇,成为发达国家。科技革命让“有准备”的国家受益良多。中国错失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国也只是一个跟踪者,而且是一个没有取得优良成绩的跟踪者。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涉及科学和技术的深刻变革,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再不能错过良机,一定要从“跟踪者”、“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就是要在纷繁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抢抓机遇,前瞻布局,未雨绸缪,当然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国家队“火车头”的作用。

白春礼预期第六次科技革命很可能是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它们交叉的领域出现。为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未知的东西非常多,有很多、很大的问题需要探索,有很多新的理论需要建立。建立了新的理论并得到应用,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很大改善,甚至会带动新产业的发生。

比如在物质科学领域,如果问20世纪科学界最大的谜是什么?是太阳。太阳的光是如何传到地球的?光又如何变成热?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就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光电效应的研究引发了量子效应的建立。由于研究光电转换这个谜,新理论的建立又带动了科学革命。当前科学领域最大的谜是什么?我们认为与暗物质、暗能量这些问题密切相关。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属于物质科学大领域,包括天文学、物理学等。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知之甚少,如果理论上有新突破,就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同时也可能使我们发明新的技术利用现在还未知的东西,带来新的科技革命。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很多突破介于学科交叉点,所以在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这两个有待深入探索的新领域,以及在交叉的领域最有可能产生新突破。在这方面应该作更多研究,使我们能够预测未来的方向,从而及早布局,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使我们不再失之交臂。

白春礼说,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对杰出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获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果。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会为抓住该领域的新突破奠定更好的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在物质科学领域,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科学院已经作了一些布局,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计划中已包括这方面的内容,例如我们准备发射一颗科学卫星,在空间探测暗物质是否存在,在地面亦可进行暗物质、暗能量的一些探测研究,中科院目前已经建好和正在建造的大科学实验装置,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和工具。

至于如何才能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变为“引领者”?

白春礼表示,我们应该看清我们所处的大时代。“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努力,大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整体跨越,使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由目前的“跟踪者”、“追随者”成为“领头羊”、“引领者”。对此,我们有自信心:

第一,在基础研究领域,力争在铁基超导、量子科学、拓扑绝缘体、数学与交叉科学、分子科学与可持续化学,纳米生物医学、新粒子发现和河内巡天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学原创,形成新的领域和学科前沿。在先进核能、半导体照明、高端诊疗设备、绿色高效化工、石油精细化开采与输送等方面,提供若干重大变革性技术和产业化示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力争在空间科学、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解决方案、载人航天工程、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高性能碳纤维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先进机器人技术、电动车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于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高温结构材料、绿色化学合成与应用等方面,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重大突破。如通过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量子科学试验卫星、暗物质探测卫星。前瞻部署新型显示、宽带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等重要方向。

第三,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力争在器官发育与调控,重大疾病机理与诊疗,动植物超级品种设计与培育,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特色基因组学与先进测序技术,神经、脑、认知与心理,重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新药创制,生物多样性起源与维持机制,重要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价和定向发掘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如通过实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专项,力争干细胞命运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理论突破,获得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神经、肝脏功能性细胞,实现肝硬化等重症疾病的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

第四,在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力争在克拉通破坏过程与机制、青藏高原古高度与相关效应、环境与健康、早期生命起源与环境、人类起源等方面,取得原创性重大产出。如在深部资源探测研发方面,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和装备、软件研发及勘探应用示范,实现2000米探矿目标,再经过五年持续攻关,达到4000米探矿目标,为国家矿产资源“攻深找盲”提供科技支撑。前瞻部署深海动力环境与资源探测、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土壤-微生物-根系相互作用等重要方向。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建议、承担国防科技创新任务,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重大突破,前瞻部署若干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中科院革命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