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山丘区塘坝工程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2012-03-05肖永波刘现红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23期
关键词:山丘区塘坝河南省

□肖永波 □刘现红(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山丘区塘坝工程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肖永波 □刘现红(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塘坝工程是山丘区重要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但是农村人畜饮水和灌溉的重要水源,还能够有效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但是由于其容积较小,工程分散,长期疏于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塘坝几乎丧失了防洪保安的作用。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对目前塘坝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和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强和规范塘坝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山丘区;塘坝工程;调查研究;保护对策

1.塘坝工程概况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南北长约550km,东西宽约580km,总面积16.7万km2,总人口97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18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0%,山丘区人口37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8%。因为山丘区饮用水较为困难,所以塘坝工程作为山丘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河南省已建塘坝工程涉及13个地市,71个县(市、区),塘坝工程总计269341万座,其中“屋顶”塘坝51680座,现状蓄水能力179070万m3,灌溉面积37.47万hm2,受益人口795万人,需整治工程204812万座,其中“屋顶”塘坝39171座。

2.存在问题分析

表1 河南省山丘区塘坝工程调查表

经过调查、分析如表1可知,河南省山丘区塘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坝体单薄,防洪标准低;二是坝体不同程度的毁坏,渗漏严重;三运行时间长,淤积严重;四是疏于管理,建筑物不同程度损坏,放水管涵漏水,白蚁侵蚀等。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大部分塘坝丧失了防洪保安作用。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一是这部分塘坝大都兴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同时受资金力量和技术条件限制,大部分塘坝建设质量较差、工程标准偏低,运行了几十年,年久失修,导致工程效益急剧下降。二是这部分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护和管理,由于该项工程达不到小型水库出险加固的级别,不能列入国家财政投入的计划之列,是被遗忘的死角,而现行的管理权限划分是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基本上都是所在乡村组区域管理,由于县、乡、村各级财政困难根本无力承担维修和加固费用。三是这部分工程虽然经过改制,只是产权和经营权得到了明晰,塘坝的病险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蓄不到水,使得其几乎丧失了水源地的作用,没有发挥工程原有的防洪、灌溉和供水等效益。

3.典型工程整治及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一直把塘坝整治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利用农闲季节,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对蓄水较少、淤积严重的塘坝进行清淤疏浚,并紧急新开挖建设坑塘,利用灌区放水的机会,进行蓄水,用于抗旱浇地,最大限度的挖掘了抗旱潜力,增加了灌溉面积。但是由于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塘坝亟待整治,已经治理的只占一小部分。

3.1 积极整治措施

经过对典型工程调查分析,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整治措施,其中有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推广:

3.1.1 做好规划设计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查、测量,所有新建塘坝工程均进行单项设计,在充分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工程形式。

3.1.2 严格选择施工队伍

工程施工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择优录用,并签订施工合同,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资金。

3.1.3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加强塘坝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兴修塘坝中,要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成立工程验收组,对所有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3.1.4 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

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成立用水协会,制定规章制度,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3.2 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3.2.1 促进了山丘区农民增产增收

修建塘坝工程,增加山丘区拦蓄水能力,不但解决了群众生活饮用水,而且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新增和改善了农业灌溉面积,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收入明显增加。因此,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可有效缓解山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山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

3.2.2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蓄水塘坝等水源工程,能有效控制沟岸扩张和沟底下切,控制泥沙不出流域,水土流失减轻。拦蓄了沟道的洪水,减缓和避免了洪涝灾害。减轻了汛期洪水冲刷,需水量和水面面积的增大,使生态用水得到保障,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积极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产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塘坝工程有计划地进行分类建档,根据工程的轻重缓急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治理除险加固方案,力争整治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健康发展,为当地群众谋福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 建议

综上分析,为了充分发挥塘坝工程的防洪保安作用,山丘区塘坝工程除险加固处理迫在眉睫。提出建议如下:

4.2.1 加大对山丘区塘坝工程建设的投入

山丘区塘坝工程往往具备抗旱防汛、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针对山丘区塘坝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严重问题,首先必须加大投入对工程进行整修配套,财政具体投入方式、比例可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确定。同时对山丘区塘坝工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要分步骤有计划地加大对山丘区塘坝工程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山丘区塘坝工程的运行状况,使其发挥正常效益。

4.2.2 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群众自发参与兴建塘坝工程

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或激励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群众或企业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拓宽投资渠道,使群众具有主人翁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塘坝工程的修建、维护及管理中去。

4.2.3 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对已建塘坝工程,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经营体制改革,比如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盘活水利资产,形成良性循环。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采用独资、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水利建设。

4.2.4 成立用水户协会,实行用水户参与式管理

通过参与式管理的机制,扩大群众在各项水事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使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在基层水利工作中做到全面参与、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管。

2012-08-23

猜你喜欢

山丘区塘坝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江淮分水岭地区塘坝系统空间格局及效应分析
山丘区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与投资控制分析
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能力估算及其演变特征
城市山丘区防汛安置点规划模型探析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水库、塘坝、窖池数量
浅谈江淮分水岭两侧易旱地区塘坝水资源调节作用与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