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震后肢残学生一般现状调查、运动能力测评与体育康复对策研究

2012-03-05侯乐荣胡毓诗廖远朋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残疾耐力康复

李 雪,侯乐荣,胡毓诗,廖远朋

1 前言

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康复事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2009年5月7日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汶川大地震四川新增7 000余残疾人[5],这无疑是给原已拥有622.3万残疾人口的四川省雪上加霜,造成了巨大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3]。震后至今,大部分残疾患者已经结束临床治疗,重返家园。其中,由于青少年残疾患者相对成年患者而言,面临着更大的人生压力。因此,更加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身体发育状况、后期康复情况予以关注。特别是在四川震后残疾人数量激增、基层康复机构损毁严重的情况下,如何为青少年残疾患者提供长期、有效的康复服务,使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本项目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肢体残疾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测试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学生在结束临床治疗、重返学校后的身体发育情况、后期康复治疗手段等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其机体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耐力,机体柔韧性、平衡性、心肺功能以及感觉动作统合能力等项目进行测试和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体育康复对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的肢残学生。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选取都江堰、绵阳、德阳、广元4个地震重灾区10所中、小学校的在校肢残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调查显示,这10所学校共有地震伤残学生208名,其中,筛选出肢残学生共126名,全部作为本项目的调查对象。

在测试身体形态指标及运动能力过程中,课题组将126名肢残学生按年龄段分为3组①肢残患者因残疾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复杂多样,每个残疾人均具有独特性[17],且地震导致肢残人员数量庞大,再加上性别、年龄的差异使残疾类型更加复杂,无法按类型来进行分组,更无法实施一对一的测试与评价。本项目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些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总体情况,所以按年龄段进行分组较为可行。测试的结果是为了后续对他们实施体育康复训练(包括训练项目的选择、强度的大小、计划的制定等)提供依据。:8~10岁组(小学三、四年级),11~12岁组(小学五、六年级),13~14岁组(初中一、二年级)。同时,为反映肢残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及运动能力现状,本项目还从当地学校随机抽取健康学生100名,作为对照组②对照组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按与肢残学生每个年龄段组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男女比例均相同的原则。在都江堰友爱学校的小学三、四年级抽取健康男生11人,女生14人,共25人;在汉旺中心小学五、六年级抽取健康男生19人,女生25人,共44人;在绵竹第二中学抽取健康男生14人,女生17人,共31人,健康学生总数100人(各年级抽样时均按学生名册随机选择学号)。。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2006/2011),以“disabled student,physical fitness”为检索词;利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以“残疾人,体育,康复”为检索词,检索文献量总计108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阅读,排除与本项目无关或内容重复的研究,保留19篇文献进行重点分析,以确定本研究目的、重点与难点及研究的基本思路,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2.2.2 实地调查

项目组在都江堰、广元、德阳、绵阳等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进行实地调研,对接纳伤残学生较为集中的都江堰友爱学校、汉旺中心小学、九龙小学、什邡中学、湔氐中学、绵竹二中等共计10所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实地走访和调查。设计并制定了《地震灾区肢残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经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领域以及四川省残联8位专家函询、论证最后形成。调查表内容包括肢残学生的性别、年龄、残疾等级、残疾部位、佩戴假肢情况、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后续康复治疗现状等方面,目的是充分了解肢残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该表随课题组实地调研发给了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即126名肢残学生,并全部回收。

2.2.3 深度访谈

项目组在灾区10所中、小学调研过程中,对每所学校的校方负责人、肢残学生管理教师、体育任课教师等进行了深度访谈,参加访谈人数共计57人。访谈内容包括肢残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现状、身体发育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学校相关政策以及其后续康复保障等。访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灾区肢残学生上述几个方面的真实情况。

2.2.4 测试

采用体质测评的方法和技术,选择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测试肢残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情况;选择掷实心球、立定跳远、背腹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单腿闭眼、跳绳等项目,测试肢残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测对照组)。测试的目的是通过客观的数据反映地震后肢残学生身体形态特征、发育水平、运动能力,以及与同年龄健康学生之间的差异,为提高社会对地震后肢残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及为其开展体育康复项目提供参考。

2.2.5 数理统计

本项目测试的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0专业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采用逻辑分析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震后肢残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调查统计结果(表1)

3.1.2 访谈结果与分析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大批学生终生残疾。地震发生后,在党和国家迅速反应和指挥下,各省(市)纷纷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对地震伤员实施救援,特别是残疾青少年,被送往各地医疗单位进行救治。目前,这些残疾青少年已经结束医院的治疗重返家园,他们在地震前大部分为在校学生,既需要继续完成学业,又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保障。但因其数量众多、分布地区广泛,且年龄差距较大,难以集中统一组织上学,后续跟踪康复治疗更是难上加难。在各级政府、残联及学校的相互配合与努力下,目前,这些残疾学生已经按就近原则被部分学校所收纳,安插到各个班级,与健康的孩子一起学习。调查表明,这些残疾儿童的室内文化理论课基本不受影响,但室外课程,特别是体育课,因为其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无法与健康学生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再加上他们大部分均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故参加室外活动的次数非常少。根据回收的《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70.6%的肢残学生不上体育课,基本不参加任何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缺乏对残疾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相关知识传授,对他们的体育成绩也不做任何要求。这样长期下去,不但对这些残疾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不利,同时还会加剧其自卑情绪,进一步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伤害。在生活上,学校均为其提供住宿条件,设有专门的老师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所在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也都非常关心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对其施予帮助,如安排学生轮流帮其打饭、补习功课等。社会各界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学校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他们在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总的来说,这些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肢体的残缺毕竟要跟随他们终生,一旦毕业离开学校,如何独立生活、适应社会,需要人们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表1 地震后肢残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地震过后,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援帮助下,部分灾区建立了“康复医疗中心”[14],许多医疗机构也成立了专门的康复治疗团队[8],为地震所产生的大量残疾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但经实际调查发现,地方康复医疗中心的使用率比较低,一些设备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残疾人及其家属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不强,对后期的康复治疗缺乏认识。再加上地震致残的人员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多居住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因此,康复中心也无法组织实施定期的跟踪康复治疗。各康复医疗服务团队也是在地震过后,对这些残疾人进行了短期内康复治疗,无法进行长期的康复服务。由此可见,探寻更加科学、有效且操作简单,残疾人自己或在其家属的帮助下就能够进行的康复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3.2 震后肢残学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与分析

3.2.1 身体形态测试指标

选择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这4项身体形态指标对各组进行测试,并计算腰臀比。身高、体重采用标准的身高体重仪。腰围取双侧腋中线处髂前上嵴与肋骨下缘连线中点的水平方向。臀围是环绕臀后部最突出点测出的臀部水平周径。

3.2.2 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1.身高、体重:与健康学生相比,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腰围:肢残男、女生8~10岁组及肢残女生11~12岁组均非常显著性大于健康学生组(P<0.01),肢残男生11~12岁、13~14岁组显著性大于健康学生组(P<0.05);肢残女生13~14岁组腰围与健康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臀围:肢残男、女生8~10岁组、11~12岁组均显著性大于健康学生(P<0.05),13~14岁组与健康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腰臀比:肢残男、女生8~10岁组、11~12岁组均非常显著性大于健康学生(P<0.01),13~14岁组与健康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地震灾区不同性别、年龄肢残学生与健康学生身高体重比较一览表±SD)

表2 地震灾区不同性别、年龄肢残学生与健康学生身高体重比较一览表±SD)

年龄段 分组 身高(cm) 体重(kg)男生8~10岁 肢残学生132.09±8.53 30.65±2.62健康学生 134.31±4.55 29.31±5.23 11~12岁 肢残学生 147.56±7.60 41.87±8.70健康学生 149.05±5.15 39.00±5.12 13~14岁 肢残学生 158.73±7.59 48.21±7.31健康学生 157.55±3.45 46.18±3.09女生8~10岁 肢残学生 134.13±6.65 31.24±6.96健康学生 136.43±5.35 27.29±5.82 11~12岁 肢残学生 147.32±6.84 40.31±7.31健康学生 148.00±8.73 36.20±9.65 13~14岁 肢残学生 158.29±7.57 45.12±6.54健康学生159.33±2.74 45.89±2.47

3.2.3 震后肢残学生身体形态变化分析

与健康学生相比,肢残学生的身高、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这是因为地震导致的肢体残疾,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并不是由于先天原因或其他疾病导致,所以,其身高的发育不受影响。肢残学生的残肢部位因功能丧失肌肉会发生萎缩,还有部分患者进行了截肢,体重理应有所减轻。但本项目统计结果显示,体重与健康学生无差异,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肢残学生因身患残疾,活动受限,使其日常能量消耗降低,长此已久导致其皮下脂肪增厚。故与健康学生相比,肢残学生的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腰臀比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可以反映内脏脂肪的分布情况,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12]。对亚洲人来说,男性腰臀比应在0.75~0.85之间,女性应在0.7~0.8之间。WHO专家建议的界值点,WHR男性为0.90,女性为0.85[10]。最新的研究显示:当男性的腰臀比≥0.94,女性≥0.82时,患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增加[6]。本项目结果显示,地震灾区肢残儿童的腰臀比均数男生8~10岁组为0.86,11~12岁组为0.85,13~14岁组则达到0.89,肢残女生8~10岁组为0.85,11~12岁组和13~14岁组均为0.82。可见,其腰臀比非常接近或达临界值,如不加以控制,则会对其今后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影响。

表3 地震灾区不同性别、年龄肢残学生与健康学生腰围、臀围及腰臀比一览表 (±SD)

表3 地震灾区不同性别、年龄肢残学生与健康学生腰围、臀围及腰臀比一览表 (±SD)

注:与各年龄段健康学生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

年龄段 分组 腰围(cm) 臀围(cm) 腰臀比男生 8~10岁 肢残学生 63.24±3.60** 74.12±3.72* 0.86±0.47**健康学生 56.08±5.25 70.85±4.93 0.79±0.33 11~12岁 肢残学生 69.84±8.51* 86.66±6.06* 0.85±0.55**健康学生 62.00±5.45 78.78±3.93 0.79±0.39 13~14岁 肢残学生 77.11±6.04* 86.48±6.48 0.89±0.43健康学生 68.46±2.84 84.82±2.60 0.81±0.36女生 8~10岁 肢残学生 63.59±8.10** 75.44±7.89* 0.85±0.57**健康学生 54.57±3.51 69.43±5.88 0.79±0.31 11~12岁 肢残学生 66.97±7.80** 82.01±6.89* 0.82±0.61**健康学生 57.50±7.12 75.70±8.25 0.76±0.25 13~14岁 肢残学生 71.75±5.22 85.56±4.46 0.82±0.42健康学生67.00±2.55 85.56±3.21 0.78±0.44

3.3 地震后肢残学生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3.3.1 运动能力测试指标

为反映地震灾区肢残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课题组通过选择一些特定的体育项目①在测试项目的选择上,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反映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项目为基础[11],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肢残学生身体的特殊性,尽量选择操作方便、器材简单,残疾学生自己或在老师、家人的帮助下即可完成的项目;同时也适用于对灾区大样本量的残疾人进行测试及康复训练。对肌肉力量、耐力、身体柔韧性、平衡性、心肺功能以及感觉动作统合情况进行测试(表4)。

表4 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测试指标一览表

选择实心球掷远项目测试肌肉力量素质,对于双上肢残疾不能完成该动作的学生,可采用立定跳远项目进行替代;肌肉耐力素质选择俯卧挺身和半仰卧起坐动作进行测试②俯卧挺身,即被试者俯卧,双手置于背后,双下肢伸直,上半身向上挺起,测试其挺身持续的时间,以评价背肌耐力;半仰卧起坐,即被试者身体仰卧,下肢弯曲,上半身向上做前屈动作,与地面呈45°角时保持,测试其坚持时间,用以评价腹肌耐力。该动作简单、易操作,且上、下肢残疾的学生均可完成。;身体柔韧素质采用坐位体前屈法进行测试,对于双上肢残疾无法完成该动作的学生,可采用斯科伯改良法,用腰骶屈曲测试进行替代③坐位体前屈法和斯科伯改良法为身体柔韧素质间接测试的主要方法,可评价受试者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柔韧性。前者使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记录坐位时,两手中指尖推动标尺的最大距离;后者使用皮尺,被试者站立位向前方最大程度作体前屈,记录两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和脊柱上高于此点15 cm的另一点之间的长度[9]。;选择跳绳项目反映肢残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心肺耐力情况④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可增大肺活量、加大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肺功能。该项目操作简单、无场地、仪器等条件限制,因此项目组采用测试跳绳项目来间接反映肢残学生的心肺水平。具体方法采用计数1 min所跳绳的次数。;选择健侧单腿闭眼站立测试身体平衡性、并反映机体感觉动作统合情况[7,17]。

3.3.2 运动能力测试结果

1.实心球掷远:8~10岁组肢残男、女生与健康学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1~12岁组男、女生,13~14岁组男生与对应组健康学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3~14岁组女生与健康学生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立定跳远:与健康学生相比,女生13~14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P<0.01)。

3.俯卧挺身、半仰卧起坐:与健康学生相比,该项目测试结果差异明显,男生8~10岁组背、腹肌耐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学生(P<0.05);11~12岁组、13~14岁组则非常显著性低于同年龄段健康学生(P<0.01);女生除13~14岁组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外(P<0.05),其余各组均非常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P<0.01)。

4.坐位体前屈:该项目测试结果除女生11~12岁组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外(P<0.05),其余各组均与健康学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健侧单腿闭眼站立:与健康学生相比,男生8~10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6.跳绳:8~10岁男、女生肢残学生均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P<0.05),11~12岁、13~14岁组男、女生均非常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P<0.01)。

3.3.3 震后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分析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可反映机体的运动能力水平[20]。肢残患者由于肢体的残缺,身体素质必然受到影响,使机体运动能力大大降低,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日常活动。特别是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此时期发生肢残,对其今后的人生影响更大[2]。本研究测试结果显示,除柔韧性外,各年龄段肢残学生肌肉的力量、耐力、平衡性及心肺耐力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对各指标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肌肉力量、耐力测试结果分析

除8~10岁组男、女肢残学生组掷实心球项目与健康学生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四肢肌力均显著性低于健康学生组。说明肢体的残缺,无论发生部位在上肢还是下肢,均可破坏身体的平衡能力,这将直接影响肌肉力量的发挥[16]。再加上长期缺乏锻炼和过度肌紧张均可导致残肢部位及周围大肌群变形、萎缩,甚至造成永久性肌无力。

肌肉耐力测试主要通过俯卧挺身和半仰卧起坐动作考察了背、腹肌的耐力情况。测试背、腹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身体核心区肌肉耐力情况。核心区肌群,是特指人体的脊柱、髋关节、骨盆、下肢近端和腹部等肌群,是人体运动链中十分关键的环节[21]。核心区肌群连接上肢与下肢,起着稳定身体、控制人体重心、协助肌肉发力、将动能从躯干向四肢传递、减少关节负荷等作用。本研究测试结果显示,肢残学生背、腹肌耐力各年龄段均非常显著低于健康学生组。可见,残疾导致身体活动量的减少,已使核心区肌肉功能明显减弱,使躯干的稳定性、平衡性下降。特别是上、下肢之间的力量传递功能被破坏,导致四肢肌力下降。

表5 地震后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A (±SD)

表5 地震后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A (±SD)

注:与健康学生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年龄段 分组 掷实心球(m) 立定跳远(m) 俯卧挺身(s) 半仰卧起坐(s)男生 8~10岁 肢残学生 4.44±1.34 0.88±0.47◆◆ 69.82±41.29◆ 54.59±35.99◆健康学生 5.61±0.87 1.58±0.36 134.62±24.27 161.54±29.18 11~12岁 肢残学生 6.17±1.49◆ 1.36±0.16◆◆ 97.31±42.21◆◆ 61.82±46.96◆◆健康学生 8.67±1.01 1.79±0.27 189.33±28.69 230.02±44.68 13~14岁 肢残学生 6.45±1.65◆ 1.52±0.62◆◆ 81.63±55.15◆◆ 53.11±38.51◆◆健康学生 8.58±1.04 1.96±0.38 143.36±30.79 195.36±43.12女生 8~10岁 肢残学生 3.38±1.72 1.22±0.34◆◆ 74.64±55.32◆◆ 26.82±14.24◆◆健康学生 3.00±0.81 1.41±0.14 230.14±92.02 217.29±149.08 11~12岁 肢残学生 4.21±1.26◆ 1.16±0.31◆◆ 95.24±61.53◆◆ 41.05±28.69◆◆健康学生 5.10±0.88 1.73±0.13 380.80±51.46 215.00±50.45 13~14岁 肢残学生 4.52±1.39◆◆ 1.04±0.38◆ 64.00±69.26◆ 46.29±41.27◆◆健康学生 8.00±0.71 1.52±0.16 127.78±86.28 243.78±47.54

表6 地震后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B (X±SD)

2.机体柔韧性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和伸展能力,是身体素质强弱的重要检测内容[23]。研究表明,人体在幼儿时期,肌肉的弹性、可塑性最好,是发展柔韧性的最佳时期,此后随增龄机体的柔韧性将逐渐降低[15]。本项目测试结果,各年龄段肢残学生身体柔韧性与健康学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地震前均身体健康,且年龄较小,身体柔韧性处于较好的时期。突发的地震虽然使肢体受损,但短期内对其柔韧性影响不太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残肢部位肌肉、韧带将发生萎缩,使肌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这将导致其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幅受限,严重影响身体的柔韧性。可见,采用何种有效方式预防关节活动幅度的缩减,提高身体柔韧性,是肢残学生康复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

3.机体平衡性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选择健侧单腿闭眼站立项目测试机体平衡性,同时,该项目也可以反映机体感觉动作统合能力[13]。测试结果显示,肢残学生健侧下肢的站立时间非常显著性少于健康学生,说明肢体的残缺不但严重破坏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也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机体感觉动作统合能力降低。特别是重度肢残患者,损伤较为严重,测试过程无法完成,迫切需要通过体育训练提高身体运动的能力。

4.心肺功能指标测试结果

研究表明,心肺耐力水平是反映身体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有氧运动的基础。常用心肺功能测定方法主要有台阶试验、功率自行车测试、电动跑台测试以及12 min跑等。大量研究显示[22],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增大肺活量。跳绳时呼吸加深,可提高肺换气的效果,使心脏的收缩力加大,进而使心率降低、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提高心肺功能。因此,项目组选择跳绳这项即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又不需要昂贵仪器的项目作为间接反映心肺耐力水平的测试项目。该项目测试结果发现,肢残学生与健康学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反映了肢体残缺对心肺耐力水平的负面影响。

综上可见,肢体残疾使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及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心肺功能水平和感觉动作统合能力,再加上肢体残障使日常活动受限,致使身体机能状况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最终导致机体综合运动能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给肢残学生的体质和康复带来巨大的危害和隐患。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1.地震导致肢体残疾的青少年数量多、分型复杂、分布地区广泛。目前这些学生已经回到学校,但因所在学校老师、家长等缺乏相关康复知识和技能,地方康复中心也不能满足学生长期、规律性康复需求,学生后续康复得不到有效保障。

2.地震灾区肢残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旺盛时期,虽身高和体重的发育没有受到影响,但因身体残疾,日常活动受限。在校期间无法与健康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体育老师也不具备相关康复知识,长此下去将导致其腰臀比增加,部分学生已非常接近中心性肥胖的临界值,这对他们未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隐患。

3.地震灾区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表现在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性、心肺功能以及感觉动作统合能力等方面,与健康学生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肢残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

4.2 对策

4.2.1 采用体育康复技术是满足地震灾区肢残学生康复需求的有效方式

体育康复是运动疗法的发展与延伸,是运用体育的手段和各种运动的方法,借以治疗疾病与损伤,预防并发症,解除消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功能全面恢复,达到康复的目的[4]。体育康复技术应用于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其最大特点在于具有主动性和集体性[1]。伤残患者可积极、主动地完成特定的训练计划,并且能够在集体训练中感受到竞争给自己带来的信心和乐趣[19]。避免了传统临床医学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被动方法产生的痛苦、副作用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等,可解除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大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因此,采用体育康复技术为地震灾区肢残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是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消除未来可能发生相关疾病的隐患、从而提高其生活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

4.2.2 根据地震灾区肢残学生运动能力现状制定有效的体育康复训练方案

根据地震灾区肢残学生身体形态特点、运动能力水平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体育康复训练方案。训练的项目应根据残肢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训练的强度和频率应按照安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而设定。训练目标应以预防关节活动度的缩减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统合为重点[18]。整个训练方案可分期执行,每期根据肢残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进行调整。初期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肢残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而设定,训练内容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性项目为主;中期,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可对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训练方案,对薄弱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后期,根据前面训练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重度肢残患者或肢残情况较为特殊者,制定因人而异的个性化体育康复训练方案。使训练方案应逐渐从一般化到具体化,从整体性到个体性,力求使每个受试者都能够有最大的收获,以确保康复的成效。

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可参考如下方法:

1.肌肉力量训练

针对肢残学生的肌肉力量训练,主要以预防肌肉萎缩、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目标。上肢残疾学生可进行阻抗步行、上下楼梯、跑步、单腿下蹲、拉力绳摆腿等项目来锻炼下肢肌肉力量;下肢残疾学生则可选择负重(哑铃、铅球或沙袋)臂上举、臂前平举、弯臂屈肘、引体向上以及俯卧撑等动作来发展上肢肌肉力量;核心区肌肉力量训练可选择俯卧挺身、(半)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抬腿、仰卧转腰、骑跨转体等项目。

2.肌肉的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对于肢残学生来说,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心肺耐力水平。适合肢残学生进行的有氧耐力训练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跳绳以及球类运动等。

3.柔韧性训练

针对肢残学生,在每次肌肉力量训练结束后,应进行肌肉的伸展性练习,使各关节周围的肌群、韧带等得到牵伸发展,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发展肌肉柔韧性的项目主要有压肩、双手后勾、振臂、压腿、摆腿、弓箭步、体操桥、体后伸、坐位体前屈等动作。此外,还有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均可有效发展四肢及躯干的伸展性。

4.身体平衡、协调性训练

主要有侧向平衡、前后平衡、单脚支撑、侧向跨步、交叉步、踩球练习等动作。一些动作,如单腿闭眼站立、到行走、不平坦地面步行等,不但可以发展身体平衡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感觉动作统合能力。某些球类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反应灵活,且具有集体性和趣味性,也作为发展身体平衡性、协调性的锻炼方式,比较适合肢残学生。

上述这些项目,可根据灾区的实际条件、肢残学生身体运动能力进行选择,尽量选择操作简单、方便学生、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就可以进行训练的项目。

4.2.3 提高肢残学生对自身残障、自我护理及康复手段的认识

地震灾区肢残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对自身残障、自我护理及康复手段等方面的认识。他们大部分佩戴了假肢,但缺乏对假肢的护理和训练等相关技能,学校不具备该领域专业人士,学生们也没有渠道获取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康复治疗。目前,学生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他们的假肢大小、体积等跟不上身体生长发育的速度,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对此,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通过指派专业人员定期开展“残疾人的自我认识及护理技术”、“假肢的护理和训练”等宣讲或培训活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残疾情况,学会及如何穿、卸假肢,并经过特定的训练能够灵活自如地控制假肢辅助机体完成各项运动,注意观察与假肢接触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出血、破溃等现象,防止训练和护理不当造成并发症、甚至导致再次残疾。只有提高主观认识,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主动完成康复训练,确保康复效果。

4.2.4 培训基层体育康复指导人员为灾区肢残学生提供长期康复保障

体育康复训练方法简便可行,通俗易懂。在对残疾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定期开展对灾区学校体育教师、残疾学生家属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残疾人体育康复训练知识和方法,保证这些残疾儿童无论在学校或是在家中都能够进行体育康复训练。社区或地方政府也可以选派工作人员集中进行体育康复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基层体育康复指导员,以便定期为灾区残疾人提供体育康复指导,为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和保障。

[1]戴昕,王蒲,杨铁黎.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23-25.

[2]丁伯坦,邱卓英.肢残康复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72-674.

[3]胡务.汶川大地震致残人员康复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9,(6):96-101.

[4]孔凡,袁锋,王美春.残疾人康复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45-146.

[5]李永胜,马本昌,朱 靖.四川残疾人数量变化及发展趋势[J].四川省情,2008,(2):37-38.

[6]孟玲慧,米杰,程红,等.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适宜界值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4):245-252.

[7]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61.

[8]舒泽蓉,余秀君.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运作模式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86-1287.

[9]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25-928.

[10]邬盛鑫,马受良,马军,等.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与腰臀围及腰臀比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59-261.

[1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2]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DIY减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4.

[13]赵茜,马蕲.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相关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6):38-40.

[14]周继红,王正国,黄旭东,等.5.12地震汶川县伤员伤情特点与医疗卫勤组织[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7):488-490.

[15]周仕怡,车音欣,陈佩杰.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对儿童青少年柔韧性素质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94-96.

[16]BAECHLE T R,EARLE R W,WATHEN D.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M].Human Kinetics,2000:395-425.

[17]CHURTON M W.Selected measures of physical fitness for a group of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J].Perceptual Motor Skills,1985,61(2):676-678.

[18]CLAUDINE SHERRILL.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recreation,and sport:cross disciplinary and life span[M].Mc Graw-Hill,2008.

[19]FINLAYSON HEATHER C,TOWNSON ANDREA F.Resi-dent selection for a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J].Am J Phy Med Rehabil,2011,90(4):330.

[20]KYRÖLÄINEN,HEIKKI,SANTTILA,etal.Physical fitness profiles of young men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obesity and health[J].Sports Med,2010,40(11):906-907.

[21]LARUE LINDA.Wave of the fitness future:3-D core training[J].Volleyball,2011,22(4):26-30.

[22]MYLES W S,JANTTI R,DICK M R.Heart rate and rope skipping intensity[J].Res Q Exe Sport,1981,52:76-79.

[23]POPE R P,HERBERT R D,KINWAN J D,etal.A randomized trial of pre-exercise stretching for prevention of lower limb injury[J].Med Sci Sports Exe,2007,32:271-277.

猜你喜欢

残疾耐力康复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