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花台知名烈士邓振询的革命爱情

2012-02-26闻慧斌

党史文苑 2012年7期

■ 闻慧斌

雨花台知名烈士邓振询,是一个泥水匠出身的工人领袖,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劳动人民委员(部长)。他毕生为人民追求幸福,自己的婚姻却充满曲折坎坷,令世人感慨万分。

结发妻子不幸被敌机炸死,留下唯一的骨肉也差点夭折

1904年8月,邓振询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塘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10岁时,母亲为了生计带着他改嫁给一个姓张的农民。邓振询帮助后父家放牛,遭到富家子弟的歧视和欺辱,促使他决心发奋图强、力求上进。13岁那年,他利用放牛之余在附近私塾就读,可惜只读了两个月,就因后父的薄情与地主子女的排挤而被迫辍学。后父会做泥水工,便让邓振询跟着学徒。第二年,母亲病故,邓振询的日子更加难过。三年学徒期满后,邓振询离开后父,过继给伯父邓厚琳为嗣。20岁时,邓厚琳看他忠诚老实、吃苦耐劳,便给他娶了一个媳妇,名叫谢玉凤,人称长坑婆。

1926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席卷中国南方,当北伐军进入江西时,邓振询离开养父母与新婚不久的妻子,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农民运动。1928年春,邓振询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刻,加入了共青团。次年2月,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一直从事江西的工人运动,曾担任兴国县工会委员长、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全国手工业工会委员长等职。

1931年,邓振询与谢玉凤的孩子邓东林出生,这也是邓振询唯一留存下来的骨肉。从1930年11月起,蒋介石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并不时派飞机轰炸根据地。1932年的一天,谢玉凤在到丁龙圩赶集途中,遭遇了敌机的轰炸,两边是悬崖陡壁,中间是羊肠小道,可怜的谢玉凤无处藏身,被活活炸死,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家中写信告诉邓振询后,他只写了一封信回家,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邓东林小时候得了较为严重的天花病,满身都烂得脓血直流。当时正是第五次反“围剿”最紧张激烈的时期,邓振询忙于“扩红”等工作,虽然知道儿子生了重病,却没有赶回家。孩子左眼因患天花而失明,差点夭折。不久,邓振询参加长征,养母和儿子邓东林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儿子8岁时,养母因生病无钱医治去世,邓东林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解放后,在刘少奇的帮助下,邓东林找到了李坚真妈妈,进入南方大学农干班学习文化和政治,1953年分配到艰苦的平岭矿场工作,1955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选为工会委员,并作为工人代表出席全省和全国的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红色女高官”妻子黄长娇,长征途中与邓振询失散

谢玉凤被敌机炸死后,邓振询的养母又给他介绍了一个富农的女儿为妻,因成分不合等原因二人相处了仅一年多时间就离了婚。1932年,在兴国的江西省总工会机关,邓振询与时任江西省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的黄长娇相识。

与邓振询一样,黄长娇也出身贫苦。为了养家糊口,年幼的黄长娇跟着村里的男子汉一道外出做挑夫。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来到了黄长娇的家乡江西赣县,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从小就饱受苦难的黄长娇第一个从村里走出来,参加革命工作,当时她刚满18岁。1932年夏天,黄长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底,黄长娇来到赣县和兴国等地抓点,开展优待红军家属运动。她发动广大妇女帮助红军家属干农活、做家务,带领乡村干部把政府救济的食盐和粮食亲自送到红军家属手中。每天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她朴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也给邓振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夸奖她是“妇女工作的模范”,并有意撮合邓振询与黄长娇。

1933年春,邓振询从江西省总工会调到全国总工会工作,任店员手工业工会委员长。不久,黄长娇也被调到全国总工会任女工代表。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召开,邓振询和黄长娇都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二人又同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振询还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最高权力机构)兼劳动人民委员 (部长),成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之一。黄长娇被选为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及巡视员,她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挑夫,被人民群众选举为参政议政的“红色女高官”。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中,早已情投意合的黄长娇与邓振询自然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会后,邓振询跟随毛主席去会昌开展扩军工作,他领导的全总执行局西江 (扩红)突击队,成为模范突击队,受到了党中央的表扬和鼓励,他本人也被评为“扩红”模范。黄长娇奉命留在中央工农检察部工作,她经常到苏区江西、福建等省巡视和办案,非常辛苦。毛主席知道后,特意吩咐中央政府办公厅拨了一匹马给她使用。两人的工作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1934年秋,邓振询随主力红军长征。当时黄长娇正奉命去赣州买盐、买布,到达赣州后,邓振询给她来信,让她不要买东西了,立即带款回瑞金。黄长娇匆匆赶回瑞金后,组织通知她跟随“红星纵队”中的卫生部队行动。此时,邓振询已分配到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任部长,已经随军行动10多天了,两人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讲。黄长娇根本没有想到,夫妻俩此一别竟成永诀。

黄长娇正准备随红军长征之际,却意外地被检查出已经怀孕,无奈只得留下。当时部队出发时行动匆忙,没来得及向黄长娇等三位留下来的女同志做好交待,使得她们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据黄长娇回忆,邓振询开始并不知道黄长娇被留下,到达信丰时,曾给她来了一封信,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会面!”以后就再也没有接到过他的信了。

后来,黄长娇等几位女同志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瑞金,在白竹寨山村,终于找到了中共瑞金县委和游击队的主力部队,黄长娇被任命为区组织部部长。此后,她就在这里一直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1935年5月,黄长娇与邓振询的孩子出生了,此后她带着孩子打游击。在艰难的岁月里,她为了保护队员们的安全,竟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冬天的早上,敌人又一次搜山“围剿”,为了摆脱敌人的追捕,黄长娇对孩子说:“我们来捉迷藏。”然后她让孩子走上一条山径,命令游击队员们走另一条山径。过了一会儿,孩子不见妈妈来找,便吹响了由子弹壳做成的唯一的玩具,嘴里不停地喊:“妈妈,妈妈,我在这里……”儿子的呼喊,揪人心魄地在山谷里回响……直到晚上,脱险的游击队员们入睡了,黄长娇借着月光,磕磕撞撞地返回原路,在路边一条小溪畔,她寻找到儿子的尸体。皎洁的月光下,可爱的儿子凝固着一脸惊愕,手中仍紧紧握着那只弹壳。

西安事变后,国共再次合作。瑞金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二营。黄长娇等不适宜随军的同志,又一次留在瑞金坚持地下工作。游击队开拔不久,她在武阳区被捕入狱。后来,黄长娇被当地联保主任倒卖给穷人做老婆。抗战后的第二年,她与武阳乡一位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过她的农民陈贻勋结了婚,从此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和陈贻勋先后生下了三个女儿,二人共同生活了30年,直到陈贻勋1967年病故。

解放后,黄长娇才公开身份,并把保存和收缴的枪支、证件、文件上交给组织,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来黄长娇曾担任过瑞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政协专职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黄长娇蒙冤受屈,受到造反派的非人折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为黄长娇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0年12月,黄长娇当选为政协瑞金县第五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席。她以70多岁的高龄,继续为党为人民孜孜不倦地忘我工作,直到1993年离开人世。

我党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和女省委书记李坚真,成为他最后一任妻子

在长征途中,邓振询与李坚真在从事民运工作时相识了。李坚真比邓振询小3岁,出身于广东省丰顺县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接受工农革命的宣传教育,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她参加丰顺农民武装暴动,随游击队上山打游击。1931年调到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共汀东县委书记,不久改任长汀县委书记。1934年1月调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出席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与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

1934年10月,李坚真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委总卫生部野战医院干部休养连政治指导员。在从事民运工作中,邓振询与李坚真共同宣传和发动民众、组织民众,补充给养,筹集钱粮,为红军扩充兵力等。当部队途经苗族地区时,前有苗人拦路,后有国民党军追击,红军断盐绝粮,形势非常危急。邓振询深入苗族人家,将银元用线扣成圈套,挂在苗宅门前将苗人粮食换回。苗人知道了红军的意图后,开始悔悟,并主动给粮食、当向导,使红军安全通过苗族地区。

长征途中,一次部队几天没有开饭了,警卫员搞到一点面粉,做了几个馍,送给邓振询,他想到几天来粒米未进的同志们,坚决不肯吃,就把馍分给其他同志了。邓振询的舍己为人、心系群众,深深地打动了李坚真。而李坚真的英雄壮举也同样感动着邓振询。在攻打娄山关之前,在红三军团担任团长的姚哲在战斗中腿部负了重伤,这时候队伍已经撤离,一时找不到担架,组织上便准备将昏迷不醒的姚哲寄放在百姓家里。但是,李坚真和连长侯政却不忍心看着他陷入困境,下决心将他抬走。李坚真毫不犹豫地让侯政去带部队,她和马夫、民夫和警卫员轮流抬姚哲,终于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出来。邓振询对李坚真的重情重义、敢作敢为心生敬佩。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两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1935年10月,红军右路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在李维汉、邓颖超、蔡畅等人的关心下,邓振询与李坚真在瓦窑堡结婚,他们的婚礼举行得热烈而简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党中央决定将南方八省的游击队组建成新四军,并抽调部分熟悉根据地斗争的同志参加组建工作。1937年12月,邓振询、李坚真与曾山、罗梓明、李一氓、朱辉等一起离开延安,分赴武汉,后往南昌。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同时组建了中共江西省委,邓振询任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李坚真任妇女部部长。同月,受东南分局派遣,邓振询、李坚真与温仰春、李桂英等同志,从南昌出发,前往福建龙岩,完成组建新四军第二支队的任务。当路经瑞金时,国民党别动队以没有接到上级命令需要请示为由,将他们一行扣留了半个月。两人在逆境中互相支持与鼓励,后来经新四军军部及中共中央交涉,国民党当局才被迫赔礼放行。邓振询、李坚真等人抵达龙岩后,协助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完成了第二支队的组建工作。

1940年2月,邓振询与李坚真调到苏南,邓振询任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李坚真任党校主任。后来邓振询转任党委副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李坚真任中共溧水县委书记。1943年4月,国民党军调集14个团的兵力大举进攻溧水解放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被迫自卫,取得反顽战斗的胜利后,为了坚持团结抗战、顾全大局,主动撤出溧水地区转移到南京周围地区行动。同年7月,邓振询率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转移到横山地区活动。8月3日,部队宿营于江宁县冯潭村,因遇敌情,当晚向禄口附近高桥转移,渡秦淮河时,邓振询不幸遇难,时年39岁。噩耗传遍苏南,军民同声哀悼。几天后,江宁县军民在周岗圩举行追悼会。1944年9月3日,苏皖区党委暨苏南行署在宜兴又一次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江渭清代表苏皖区党委致悼词。解放后,苏南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每年清明节时,都有群众自发地去祭扫邓振询墓。1958年,党和政府将邓振询墓迁至望江矶三烈士墓旁,1985年又移至雨花台烈士陵园知名烈士墓区。

邓振询牺牲后,李坚真没有再婚,她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担负起继续革命的重任,并帮着照顾邓振询唯一的骨肉。解放后,李坚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1992年3月,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