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和常用药剂敏感性测定

2012-02-23张宗山

中国蔬菜 2012年4期
关键词:毒力杀菌剂杀虫剂

刘 浩 张 龙 张宗山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害虫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

枸杞蚜虫(Aphissp.)属同翅目蚜科,是枸杞结果期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宁夏枸杞产业的逐年发展,2010年种植面积已突破46 666.7 hm2,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李东梅,2011),而生产中枸杞蚜虫造成枸杞落蕾率稳定在50 %以下,经济损失严重(杨芳 等,2002)。在枸杞蚜虫防治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陈涛,1995),其中化学药剂(王金富 等,2010)使用面积最大、防效较好,但是会杀伤益虫,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和农药残留安全隐患;植物源农药(李锋 等,2005;金阳 等,2008;刘奎 等,2010;左玲霞 等,2010;陈学文,2011)制备成本高且防效不稳定;捕食性昆虫(关晓庆,2011)种群难以稳定,造成防效不稳定;使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刘彩玲和冯明光,1998;桂富荣 等,2005)作为方便易得、环境友好、无残留的防治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曾有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对麦无网长管蚜、菜缢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报道(耿锐梅 等,2004;袁盛勇 等,2007),尚未见使用蜡蚧轮枝菌或其他虫生真菌防治枸杞蚜虫的相关报道,本试验参考前人室内毒力测定常用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宁夏枸杞蚜虫无公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4 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来源:1 号、2 号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3 号由福建农业科学院提供,4 号由云南农业大学提供。

1.1 不同药剂对蜡蚧轮枝菌生长的影响

试验于2009年9~10月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室内进行,供试药剂及浓度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及浓度

将蜡蚧轮枝菌菌株分生孢子加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1,取1 mL孢子悬浮液涂布PDA 培养基,置25 ℃培养10 d,待用。

选取枸杞生产中常用的4 种杀菌剂和4 杀虫剂,根据生产使用选择中间浓度。在PDA 培养基中加入定量药剂,配制成所需浓度,倒皿制成含药平板。用7 mm 打孔器取培养好的新鲜菌落置于含药平板中央,于25 ℃下培养7 d,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3 次重复,设不含药培养基为空白对照。

抑制率(%)=(对照平皿菌落直径-加药平皿菌落直径)/对照平皿菌落直径×100%

1.2 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致病力的测定

供试枸杞蚜虫: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工程中心试验基地栽培的宁杞1 号枸杞上采集蚜虫,带回试验室备用。

供试孢子液的配制:用0.003 mol·L-1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收集已经在PDA 培养基培养好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经过滤后,用含1%吐温20 的无菌水分别配成1×108、1×107、1×106、1×105、1×104个·mL-1的孢子悬浮液各50 mL 备用(孢子萌发率95%以上)。3 次重复,用含1%吐温20 的无菌水作空白对照。

将健康、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无翅成蚜,连同枸杞叶一同浸入配制好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中,2 s 后迅速取出;将处理过的蚜虫连同枸杞叶放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另放入新鲜枸杞叶片饲养;培养皿用带有小孔的保鲜膜覆盖,每个处理3 次重复。将各处理置于24 ℃、光照为昼/夜=12 h/12 h 的人工气候箱中,每天记录死亡虫数,保湿蚜虫尸体观察虫体长菌层情况,并保持枸杞叶片新鲜,连续观察7 d。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DPS 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蜡蚧轮枝菌生长的影响

测量不同蜡蚧轮枝菌菌株在含药培养基上的生长直径,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药剂对蜡蚧轮枝菌生长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4 种杀菌剂对1 号、2 号、3 号蜡蚧轮枝菌菌株生长的抑制率均高于4 种杀虫剂,其中75%百菌清WP、40%腈菌唑WP、10%苯醚甲环唑WG 对1 号、2 号、3 号蜡蚧轮枝菌菌株生长的抑制率均高于50%醚菌酯W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4 种杀虫剂对1 号蜡蚧轮枝菌菌株生长的抑制率差异达显著水平,0.5%印楝素EC、0.38%苦参碱SL、0.5%藜芦碱SL 对1 号蜡蚧轮枝菌菌株生长的抑制率显著高于20%啶虫醚WP。说明杀菌剂中的醚菌酯和杀虫剂中的啶虫醚对1 号蜡蚧轮枝菌较安全。

4 种杀虫剂中0.5%印楝素EC、0.38%苦参碱SL 对2 号蜡蚧轮枝菌的抑制率高于20%啶虫醚WP 和0.5%藜芦碱SL,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杀菌剂中的醚菌酯和杀虫剂中的啶虫醚、藜芦碱对2 号蜡蚧轮枝菌较安全。

4 种杀虫剂中0.5%印楝素EC、0.38%苦参碱SL、0.5%藜芦碱SL 对3 号蜡蚧轮枝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20%啶虫醚WP。说明杀菌剂中的醚菌酯和杀虫剂中的啶虫醚对3号蜡蚧轮枝菌较安全。

不同杀菌剂对4 号蜡蚧轮枝菌的抑制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50%醚菌酯WG 的抑制率最低,为24.68%;杀虫剂中20%啶虫醚WP 对4 号蜡蚧轮枝菌的抑制率最低,为3.52%。说明杀菌剂中的醚菌酯和杀虫剂中的啶虫醚对4 号蜡蚧轮枝菌较安全。通过对4 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在含杀菌剂和杀虫剂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的分析,说明杀菌剂中的醚菌酯和杀虫剂中的啶虫醚对4 株蜡蚧轮枝菌较安全。

表3 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致死机率

2.2 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致病力测定

2.2.1 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浓度毒力测定 由表3、4 可知,不同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浓度毒力致死机率值和致死中浓度不同,其中1 号蜡蚧轮枝菌的致死机率值最高,为5.61(孢子浓度为1.0×108个·mL-1),LD50为1.8×105个·mL-1,表现最好。

2.2.2 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时间毒力测定 由表5、6 可知,不同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时间毒力致死机率值及致死中时间不同,其中1 号蜡蚧轮枝菌致死机率值为6.41(7 d),致死中时间最短,为4.89 d,在4 株菌株中表现最好。

3 结论

本试验中,通过对蜡蚧轮枝菌菌株在含药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的检测可知,杀菌剂中的醚菌酯和杀虫剂中的啶虫醚对4 株蜡蚧轮枝菌较安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1 号蜡蚧轮枝菌菌株的致死中浓度为1.8×105个·mL-1,致死中时间为4.89 d,表现最好。而醚菌酯和啶虫醚也正是当前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杀菌剂及杀虫剂,今后可将杀菌剂与杀虫剂结合开展田间防治研究,以期取得更好地防治效果。

表4 不同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致死中浓度

表5 不同处理时间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致死机率

表6 不同蜡蚧轮枝菌对枸杞蚜虫的致死中时间

陈涛.1995.有害生物的微生物防治原理和技术.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73-291.

陈学文.2011.辣椒碱对枸杞蚜虫的毒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39(19):11488-11491.

耿锐梅,杨美林,周天雄.2004.蜡蚧轮枝菌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2):174-176.

关晓庆.2011.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湖北农业科学,50(12):2442-2445.

桂富荣,李亚红,李正跃.2005.不同温度下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测定.植物保护,31(3):61-64.

金阳,沈铭高,徐景华,沈国军.2008.芹源素对小菜蛾和小白菜蚜虫的防治效果.中国蔬菜,(4):32-33.

李东梅.2011.中国枸杞馆盛装开馆.宁夏日报,2011-09-26.

李锋,孙海霞,焦恩宁,田建华,王文国,安巍,石志刚.2005.绿颖和敌死虫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中国蔬菜,(9):27-28.

刘彩玲,冯明光.1998.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生物测定与时间-剂量效应分析.菌物系统,17(4):361-366.

刘奎,许江,林上统,关义甫,卢辉,钟义海.2010.防治豇豆蚜虫和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中国蔬菜,(6):63-66.

王金富,马孝林,邓景丽,王建国.2010.7 种化学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西北农业学报,19(5):105-107.

杨芳,李锋,刘志强,刘炎棠,王刚.2002.枸杞蚜虫为害枸杞花蕾防治指标研究初报.宁夏农林科技,(2):20-21.

袁盛勇,孔琼,田学军,张虹,李河,伍苏然,杨建梅.2007.蜡蚧轮枝茵MZ041024 菌株对菜缢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安徽农业科学,35(15):4553-4557.

左玲霞,谢晓鹏,杨敏丽.2010.野西瓜苗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38(30):16918-16919.

猜你喜欢

毒力杀菌剂杀虫剂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pLVPK毒力质粒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杀虫剂,别乱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