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信息传播对消费者认知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及对策

2012-02-16赖宇芳洪征宇朱雅洁庄佩芬

台湾农业探索 2012年2期
关键词:转基因公众食品

赖宇芳,洪征宇,朱雅洁,庄佩芬

(1.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厦门信衡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4;3.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和商品化生产,由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占有大量的市场。而人们对于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是否存在一定风险(如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存有许多疑惑和看法,尤其是在2009年10月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同时,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包括食品加工和销售)如雀巢、麦当劳等因担心失去消费者而纷纷在舆论和消费市场的压力下相继宣布其加工原料选择方面坚决拒绝转基因食品[1]。可见,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影响着农产品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政府的决策选择,因此,了解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并进行风险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1 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状况

1.1 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程度

2001年美国Schilling等调查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调查问题包括转基因食品产生的原因与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的关系、植物体中是否可以移植动物基因、普通番茄和转基因番茄是否含有相同基因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过于乐观。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转基因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与大众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存在很大差距[2]。

在2009~2010年对各地畜牧兽医政府部门工作者(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中科院系统涉农政策研究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转基因食品“很了解”及“大致了解”(统称“高认知人群”)的共占67%,“不了解”以及“不太了解”(统称“低认知人群”)的共占33%;从购买态度看,在“很了解”的人群中愿意购买比例为20%,“大致了解”中愿意购买比例为9%,“不太了解”中愿意购买比例为6%,而“不了解”人群基本上选择了不愿意购买[3]。南京市2011年的市场调查显示:市场上有11.56%的人完全不了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不太了解的占38.33%,一般了解的占44.22%,非常了解的只占5.88%。相比2006年的调查结果,完全不了解的人数低了10个百分点。此外,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稍高,年轻人群比50岁以上人群了解程度高,同时收入增加并没有提高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4]。以上数据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不高。

1.2 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较高。2000年FAO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中有83%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是被调查的10个国家中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最高的,而德国接受比例为48%,英国的接受比例只有46%[1]。2002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华北、华东地区的11个城市进行了入户调查,2003年又对其中一部分消费者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城市消费者为65%左右[5]。在2009~2010年对各地畜牧兽医政府部门工作者(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中科院系统涉农政策研究院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无论是高认知人群还是低认知人群,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都较高,超过68%的人认为20年后转基因食品将成为主流食品[3]。2011年南京市场调查显示,19.68%的消费者已经接受转基因食品,44.22%的人表示部分接受,20.49%的人表示不接受,另外还有15.45%的人表示不知道。

随着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增加,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也在增加[4]。尤其是我国消费者随着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农产品认识的逐渐增强,已经意识到了农业生物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变得越来越不为产品本身所迷惑,更多地考虑的是其长远利益,认为转基因技术收益大于风险的有之,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亦有之,故此采取了“支持”或“反对”生物技术应用的态度[1]。

2 政府信息传播对消费者认知转基因食品的作用

传播,并非向公众和决策者灌输或者强迫他们接受“转基因就意味着安全”的声明。相反,传播意味着政府与消费者进行交流[6],帮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以便公众做出客观的选择[7]。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除了受消费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如消费者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程度,以及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越强、媒体的信息越可靠、社会舆论监督做得越好,转基因食品的被接受程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相应越高。当人们了解到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进行过测试时,就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预期,其对转基因食品的信心就会相应提高[8]。

政府参与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是必要的。因为大众媒体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存在如下问题:报道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严重程度、解释说明不够等[9]。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就生物技术应用的风险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并针对结果使用恰当的方式和渠道向公众宣传,与消费者进行合适的沟通。例如,美国征服利用合适的风险交流,降低乃至消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心理,民众普遍接受了各类转基因食品,如玉米、大豆、饲料等,市场上的玉米和大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产品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只在部分出口产品中才做标记,其比重仅占转基因产品的1%~2%[10]。

3 政府传播转基因食品信息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部门发布转基因食品信息缺乏主动性

政府主动将食品安全信息通过媒体告知公众是食品安全体制完善的表现。在向公众宣传食品安全信息的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及处理意见上[9]。中国政府部门在这个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往往是新闻媒体报道了相关信息后,政府部门也未能及时主动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相关信息。而媒体往往对食品安全信息把握,其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与主管部门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它们在掌握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最新资料后,在未获得事件详细准确信息的情况下率先报道出来。而相关部门查处力度不够、司法介入不深,媒体既要向公共权力部门索要相关信息,又要作为事件监督者时刻关注事件进展,因此在报道中出现主观评价,对结果的定论存在缺漏也是有可能的[9]。

3.2 转基因食品标识监测力度不够

转基因食品可通过标签等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才能利用标签信息,做出理性的选择[1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列入标识目录的转基因农产品及直接加工品还未标识[12]。而有标识的转基因食品,还存在如下问题:(1)从标识方法上看,目前中国采用折中做法,即肯定和否定标签相结合,容易造成消费者的怀疑和混淆。(2)从标识内容上看,有限的标识文字无法传递给消费者足够的信息。(3)从标识适用范围来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仅对5类17种进口量较大的作物及其加工产品实施强制标签管理,其中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番茄等,而对转基因常见食用作物并未做出标识要求,如水稻和甜椒等。(4)从标识标注要求上看,尽管有要求食品标注醒目转基因的标识,但是在字体、字号、在商品标签中的具体位置等并未做明确要求,以至于消费者在对比转基因标识和其他内容时往往难以区分。(5)从违反标识要求的法律责任上看,生产经营者对不当标识所应承担的民事与行政责任方面,目前的规定几乎空白[13]。

3.3 评估机构未被纳入常规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

目前国内的评估机构包括各类的研究所和食品检验所,但常规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并没有包括这些机构。这种情况往往是专业评估信息相对滞后,同时评估机构不受广大消费者信任。这也使得媒体传播的信息成了评估结果公布之前的专业意见,也使公众过于信任媒体。而在媒体承担了大部分压力的同时,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受到重视[9]。

4 提升政府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能力的建议

农业信息产品中多数具有公共产品性质,需要由政府提供信息[14]。政府应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提升政府对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的能力,应注意一些原则和事项,重视信息的制作和编辑,采取各种与公众、大众媒体和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

4.1 原则和注意事项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在制定信息交流计划时,应遵循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1)做所有重要性决定时需要有会被最终决定所影响或与其产生利益关系的人参与;(2)应该从公众的角度来考虑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问题的看法;(3)对于所有风险问题必须抱着真诚、友好、坦白的态度来面对公众,尤其是在问题的答案不确定或不知道的情况下;(4)保持与权威部门和媒体的沟通交流与合作;(5)与相关媒体确立长期合作的信任关系,在问题出现时尽量满足媒体或记者的各类交流要求;(6)在对问题受众说明问题时要注意,措辞简洁易懂;(7)所有风险问题在需要交流时必须事先制定详细、周全的交流计划[10]。

在进行风险交流时,还应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明确信息含义,正确定义,并反复强调;选择合适的、具有说服力的措辞;尽量从客观角度阐述问题,避免使用主观词语;对各方面信息的重视度应一致,不应出现偏袒;用词准确清晰;积极听取各方反馈建议和意见;接受并思考反对意见;勇于对公众承诺并实现;正视媒体的竞争力[10]。

4.2 信息的制作和编辑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主要包括:风险确定方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等。在对外传播这些信息时,应尽量从受众人群出发将信息编辑成易理解的内容,而不应仅仅只是发布统计数据的报告性文件。信息制作与编辑时,应该注意措辞简洁,既简单又容易理解,同时在存在公众认为的危险信息中应考虑公众情绪,可以采用富有感情的词汇来说服感性受众。在交流时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掌握一些技巧,如类比说明,可通过将该风险与其他有可比性的、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风险相比较,以促进公众正确理解转基因食品风险。

在遇到较理论和抽象的概念和问题时,应该尽量采用容易理解的说明,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4步来做:第一,用科学和理性的分析来说明人们普遍存在观点的矛盾性;第二,在遇到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时,应该尽量说明各专家对风险评估所产生的分歧只是这些不确定因素不同方面的表现;第三,在公布所有风险信息时,应该同时表现争论各方的观点和意见;第四,在说明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时,应让消费者自由选择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但可以让消费者了解风险和收益的并存关系,同时传授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方式以帮助降低消费者对风险的恐慌[15]。

4.3 信息交流方式

从信息一致性方面来看,政府应主动提供可信任的信息渠道来公布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政府应避免所谓“专家”众说纷纭而产生误导的混乱局面,使风险信息交流最大程度地消除人们的心理恐慌,同时应注重双向交流,积极收集公众的看法和投诉,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宣传和灌输[16]。具体包括如下:

4.3.1 加强学校教育 基础科学知识教育是从中小学开始的,主要包括中小学的数学、物理、生物、社会等学科,这些学科对转基因技术的全民普及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基础教育培养公众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在高等学校的层次上进行强化教育[17]。

4.3.2 举办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向公众展示科技进步的成果。英国政府通过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以支持公共科普活动。在其资助的每年一次的科技周期间,全国的各大科研机构都通过以青少年为主的各种科技活动来宣传科技信息,其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交流方式多样[7]。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可参与的转基因食品评价模式和实践途径,有益于科技信息传播[18]。

4.3.3 扩大公众参与 透明化是建立公众长期信赖的关键因素[19]。在透明化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公开问题,邀请公众参与电视、媒体讨论来实现信息交流的多向性[15]。可以在批准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时增加公众听证的程序[20],也可以采取公民会议,唤起社会大众注意,让公众有了解科技领域研发成果的机会,更直接地促成了专家与公众间的良性对话,建立起双方沟通的机制。公民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借着规范讨论相关的道德议题、政治问题、对于经济以及环境面的影响等,适时普及与公众相关的知识,开展科技发展,从而引起各界的广泛兴趣,促使大众对于相关议题的讨论,收纳各方的意见,并以书面报告形式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19]。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申请进行大田试验之前举行当地的会议,对计划中的每一项细节加以讨论,为有关团体等举办专题讨论会等[19]。

4.3.4 强化转基因食品标识 一是应充实标识内容。食品标签中应该明确标识其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比例,对其进行食品检测的相关机构名称和资质,该转基因食品含有的特殊营养成分、过敏原成分和可能出现的食用后果等信息。二是标注方法要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应该使用特殊字体或者特大字号标于产品包装的醒目位置,同时在食品外包装和标签上应该附带专门标签。三是建立追踪制度。应该要求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商和经营者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来长期保存其所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信息,方便购买者在遇到产品问题时能够及时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及其去向进行追溯。四是应当明确违反标识义务的民事赔偿责任[13]。

4.4 信息交流方法

4.4.1 政府与大众媒体的信息交流 一是引导媒体客观报道转基因食品。政府官员和专家应接受交流专门培训,系统地掌握引导媒体的技巧,通过与媒体的长期合作,努力引导媒体进行客观真实的转基因食品报道,使媒体报道全面化、科学化、规范化。二是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分类引导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各类媒体的作用和特点各不相同,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引导媒体宣传。作为公众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媒介,电视和报纸是公众最为信赖的媒体,而这两种信息传播媒介也是政府媒体公关的主体,因此在出现公众疑惑和质疑时,政府需要及时主动地回应相关媒体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电视和报纸的作用发布有利信息[21]。

在当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消息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这一平台,进行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21]。不断简化和方便公众的查询,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人性化的检索途径,为公众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法律法规信息[22]。尽管政府公告是社会公众普遍较为信赖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市场上通过政府公告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消费者数量却不在多数。政府公告普及面小的问题降低了其信任度高的优势。因此在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使其受众面尽可能更广[21]。

4.4.2 政府与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交流政府应当通过立法强制企业将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企业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会隐藏部分信息或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针对这种利益驱动导致的利己行为,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一套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有所参照;同时要详列卖方必须向消费者公开的信息[23]。

[1]仇焕广,黄季煜,杨军.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态度研究的讨论 [J].中国科技论坛,2007(3):51,105-108.

[2]武琼 .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标识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0(21):281-283.

[3]余婷,邓心安 .转基因食品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11(7):141-146.

[4]沈娟,颜明,田子华,等 .南京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09-10912.

[5]马述忠 .影响转基因农产品政府管理的因素探析 [J].技术经济,2003(4):51-53.

[6]佚名 .转基因:传播助力决策 [EB/OL].(2010-3-30)[2010-11-20].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10/3/986.html?id=986.

[7]许晶 .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的认知及传播 [J].前沿,2006(2):204-208.

[8]杨军 .转基因水稻生产对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9]曾理,叶慧珏 .尴尬的食品安全报道——从不规范的媒体行为到不健全的信息传播体系 [J].新闻记者,2008(1):32-36.

[10]周伟 .美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技术风险交流[J].安徽农学通报,2008(21):3-5.

[11]鹏程 .食品消费中的转基因信息不对称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J].理论月刊,2005(12):82-84.

[12]李茜 .中国转基因农产品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贸,2006(12):20-21.

[13]王宇红,韩文蕾 .论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保障制度的完善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9-13.

[14]佚名 .国外农业市场信息传播方式及其启示 [J].养殖与饲料,2003(9):46-46.

[15]赵丹宇 .食品安全危险性信息交流模式的探讨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6):530-534.

[16]韩蕃番,樊永祥 .论风险信息交流在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应用与挑战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6):468-470.

[17]刘志强,王成栋,李宁,等 .济南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1):52-58.

[18]毛新志,张利平 .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条件、模式和流程 [J].中国科技论坛,2008(5):92,107-110.

[19]林敏 .建立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信任感 [J].饲料广角,2000(12):16-18.

[20]谈毅,冯宗宪 .转基因食品贸易纠纷探析 [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5):13-15.

[21]唐钧,林怀明 .食品安全事件:信息传播机制与危机公关策略 [J].中国减灾,2009(6):20-22.

[22]张麟,黄伟俊,陈以桢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发布管理体系是政府与公众信息沟通的桥梁 [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7(1):34-36.

[23]岳岚 .信息不对称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干预 [J].市场论坛,2009(11):67-68.

猜你喜欢

转基因公众食品
探秘转基因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转基因,你吃了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