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

2012-02-05师天鹏牛忠英汤楚华王恩琦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牙菌斑牙周

师天鹏,牛忠英,汤楚华,卢 怡,韩 钰,王恩琦

(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口腔疾病诊治中心,北京100101)

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病的发病率高[1],牙周组织的病变程度也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牙周病已经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2]。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附着水平可客观反映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世界公认刷牙可有效消除牙菌斑,在我国,刷牙作为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已经得到普及[3]。有研究表明,每天刷牙2次,尤其是坚持入睡前刷牙,对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作用明显[4],如果一个牙面刷20次,刷完全口需要150 s[5]。口腔医务工作者号召大家每天刷牙≥2次,每次刷牙≥2.5 min,以维护口腔卫生健康。本调查通过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刷牙次数和每次刷牙时间,探索不同刷牙次数和时间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及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12—2011-11在我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 972名,平均年龄59.62(35~89)岁,平均病程8.1(0.5~45)年。纳入标准:①采用WHO(1999)的诊断标准,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至少6个月以上;②一直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近3个月病情无变化;③无其他严重全身性病或并发症,无妊娠;④患者自祖辈起均为汉族,且年龄>35岁;⑤口内至少余留15个天然牙;⑥近6个月未进行牙周治疗;⑦近3个月未使用抗生素;⑧知情同意。

1.2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受试者的刷牙习惯,内容包括:①刷牙次数(A每天刷牙≥2次、B每天刷牙不足2次);②刷牙时间(A每次刷牙>2 min、B每次刷牙<2 min)。问卷调查结束1周后,再次对受试者进行相同问题的问卷调查(门诊复查或电话回访),选取前后答案一致的问卷进行统计。

1.3 口腔检查

按照 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4版)[6]口腔检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一名口腔科主治医生对受试者进行检查(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1)。检查采用口腔综合治疗台冷光源照明灯、镊子、探针、口镜和CPI牙周探针。选取每位受试者的6个代表牙(4个第一磨牙和右侧上颌中切牙、左侧下颌中切牙),以6个指数牙代表上、下颌6个区段,如果指数牙缺失或无治疗保留价值,则检查该区段邻近的功能牙,记录每个牙6个位点(颊侧和舌侧近中、中央、远中)的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计分选取6个位点记分的平均值。若某一区段内牙齿均缺失或无治疗保留价值,则排除该区段,不做记录。牙周附着水平记取釉牙骨质界在CPI牙周探针上相应的刻度值,分级标准①0级:0 mm<AL≤3.5 mm;②1级: 3.5 mm<AL≤5.5 mm;③2级:5.5 mm<AL≤8.5 mm;④3级:8.5 mm<AL≤11.5 mm;⑤4级:AL≥11.5 mm。分级以上、下颌6个区段内附着丧失程度最重的区段为准。

1.4 实验分组

将年龄在35~75岁的受试者按10岁间隔分组,≥75岁者为一组,每一年龄段内的受试者再根据刷牙次数分为每天刷牙≥2次组(A组)和每天刷牙<2次组(B组),再将每天刷牙≥2次者分为每次刷牙>2 min组(A1组)和每次刷牙<2 min组(A2组),对比A组与B组、A1组与A2组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双人双录入,并按统一的数据核查程序随时对数据进行检查。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表1~2)

本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 972份,合格问卷3 648份。因个别年龄段牙周附着水平分级为3、4级的例数较少,故将之合并处理。除≥75岁组外,其余各年龄段受试者中,每天刷牙≥2次者与<2次者相比,牙周附着丧失的程度要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刷牙≥2次、每次≥2 min者与每天刷牙≥2次、每次<2 min者相比,牙周附着丧失程度要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每天不同刷牙次数对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 (n=3 648)

表2 每天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同对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 (n=2 136)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我国约有4 0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Ⅱ型占85%~90%,I型占5%~10%[7]。由于35岁以下人群较少罹患Ⅱ型糖尿病和牙周炎,故本研究选择35岁以上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牙周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是牙周支持组织丧失,牙周附着水平不受牙龈炎症的影响,较牙周袋而言更能客观地反映出牙周组织的破坏和丧失程度,本研究选择牙周附着水平为指标可更客观地反映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

目前公认,牙周病形成的始动因素是牙菌斑,刷牙和定期口腔洁治是世界公认的可有效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口腔洁治需经过专业培训的口腔专科医师使用专业器械来操作实施,所需时间、费用也较大,而刷牙可独立完成,操作方法简单易学。为有效除去牙菌斑,建议每天刷牙≥2次。刷牙习惯包含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刷牙方法以及刷牙时机等方面的内容。

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刷牙次数及每次刷牙时间易于询问获得,并可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回访等方法确认,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非人人掌握,受试者对刷牙方法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对于刷牙时机,大多数受试者选择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就寝前进行,部分受试者能做到餐后漱口,但能做到餐后刷牙者很少,故本研究中选择每天刷牙次数和每次刷牙时间来进行问卷调查,积累经验后再对刷牙习惯的其他内容进行补充研究。本调查发现受试者中很多人知道应该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至少2 min、牙刷最多3个月就需要更换,应定期进行口腔洁治,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做不到。提示口腔医生应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宣教的力度,并积极增强受教育人群的依从性,将口腔健康知识转化为行为,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康复等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综合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促使人们自觉采纳健康行为[8]。本调查在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查体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刷牙方法的口腔卫生宣教。

牙周附着水平会增龄性变化,故本调查以10岁为间隔将受试者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分别对比每个年龄段中不同刷牙次数、不同刷牙时间对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作者认为正确的刷牙习惯首先是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个牙面至少刷20次,刷牙动作的快慢会因人而异,每次刷牙的时间也会有长短的差异,因受试者多数有缺牙的情况,每次刷牙的时间在150 s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少,即每次刷牙至少2 min,本调查以此为分组依据,故未对每天刷牙不足2次者再以每次刷牙时间不同而分组。

本结果显示除≥75岁组外,其余各年龄段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天刷牙≥2次的受试者,其牙周附着丧失程度明显较每天刷牙<2次者轻,每天刷牙≥2次、每次刷牙≥2 min的受试者,其牙周附着丧失程度明显较每天刷牙≥2次、每次刷牙<2 min者轻,提示每天刷牙≥2次、每次≥2 min可延缓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75岁组中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该组段受试者例数较少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增加流行病学调查的样本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附着丧失程度的影响,更深入地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的作用。

[1] Lacopino AM.Diabetic periodontitis:possible lipid-induced defect in tissue repair through alteration of macrophage phenotype and function[J].Oral diseases,1995,1(4):214-229.

[2] Loe H.Periodontal disease.The sixth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1993,16(1):329-334.

[3] 胡德渝,刘大维,天野秀昭.中国、日本初中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习惯的比较[J].口腔医学,1993,18(2):145-146.

[4] Barenie JT,Leske GS,Ripa LW.The effect of toothbrushing frequency on oral hygiene and gingival health in school children: reassessment after two and one-half years[J].J Public Health Dentistry,1976,36(1):9-16.

[5] 朱烈昭.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指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2.

[6] 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

[7] Meetoo D,McGovern P,Sefadi R.An epidemiological overview of diabetes across the world[J].Br J Nurs,2007,16(16): 1002-1007.

[8] 王璇,贾洪诚.认知行为干预改善牙周炎患者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496-497.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牙菌斑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
生活饮食习惯致食管癌早期症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