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2012-01-31张东军程为平董升平李天姝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进针动力学针刺

张东军,常 鹰,程为平△,董升平,李天姝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腧穴应用

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张东军1,常 鹰2,程为平2△,董升平2,李天姝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研究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穴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名健康青年,男、女各8名,针刺左侧通里穴,运用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分别观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结果:在男性,双侧MCA的Vs、Vd、Vm在针刺后数个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显著变小,且左侧较右侧持续时间长;双侧MCA的PI和RI无显著变化。在女性,双侧MCA的Vs、Vd和Vm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仅右侧MCA的PI和RI在进针时显著变小。结论: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具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影响,仅对右侧MCA的血流阻力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通里穴;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大脑中动脉

通里穴为手少阴心经络穴。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的腧穴,位于阴阳两经相交之点,可通调全身气血,对阴阳平衡的维系起到关键作用[1]。心主一身之血脉,全身的血液运行都有赖于“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维持和调节,脑的正常血液供应同样是在心气的推动下实现的。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观测脑内各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简便实用,因此笔者运用TCD来研究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德国EME公司Companion III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 MHz。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30 mm,长40 mm。

1.2 研究对象

选取16名健康青年为研究对象,男女各8名,平均年龄为(24.13±1.86)岁。向研究对象说明实验方法和过程,在征得其同意后进行预实验,选取预实验中脑部主要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者进行观测。

1.3 研究环境

实验在室温(24±2)℃,湿度(60±5)%的安静房间内进行,实验时间为研究对象就餐后2~3 h,实验前48 h内以及整个实验过程中禁烟、酒及药物。研究对象在到达实验地点休息15 min后开始进行观测。

1.4 取穴

本实验取左侧通里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中的经穴标准,通里穴位于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2]。

1.5 针刺操作

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针灸针直刺0.5寸,施以平补平泻捻转手法行针,每秒6转,行针15 s,共90转。针刺及行针过程均由同一名手法熟练的临床针灸师操作。

1.6 观测方法

观测时受试者取仰卧位,观测左侧MCA时头偏向右侧,观测右侧MCA时头偏向左侧,充分暴露所要观测的一侧颞部,探头于颞窗探及MCA,在色彩最饱和处取样,以获得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

观测的时间点分别为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15 s)、行针时(进针15 min后,行针15 s)、出针时(行针15 s)和出针后10 min。

1.7 统计分析

将实验所获数据录入SPSS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SPSS17.0软件以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对男性和女性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左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各个指标的影响

见表1。进针时Vs和Vm、行针时Vd、出针时Vm以及出针后Vs、Vd和Vm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血流速度均有下降趋势,有显著差异(P<0.05);PI和RI在各个时间点与针刺前10 min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各个指标的影响

见表2。行针时Vs、Vd和Vm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血流速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PI和RI在各个时间点与针刺前10 min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男性左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表1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男性左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5。

时间点 Vs(cm/s) Vd(cm/s) Vm(cm/s)PI RI针刺前 108.50±19.60 49.13±10.25 69.63±13.55 0.85±0.10 0.55±0.04进针时 98.00±19.00* 45.25±8.63 63.25±12.12* 0.83±0.07 0.54±0.02行针时 100.88±18.85 43.63±7.73* 64.13±11.57 0.90±0.12 0.56±0.05出针时 103.00±18.39 45.88±9.19 65.00±11.96* 0.88±0.10 0.56±0.04出针后 92.88±13.93* 42.13±4.02* 59.00±5.66*0.86±0.10 0.54±0.04

表2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男性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表2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男性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5。

时间点 Vs(cm/s) Vd(cm/s) Vm(cm/s)PI RI针刺前 107.75±14.82 48.63±7.93 68.75±9.85 0.88±0.10 0.55±0.03进针时 105.13±16.49 48.25±8.15 68.25±11.09 0.84±0.10 0.54±0.03行针时 98.13±15.53* 43.25±6.80* 62.25±9.72* 0.89±0.16 0.56±0.05出针时 102.38.±15.34 46.25±7.25 66.00±10.25 0.86±0.12 0.55±0.05出针后 107.00±22.70 49.50±10.84 70.13±15.88 0.83±0.11 0.54±0.04

表3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女性左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表3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女性左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时间点 Vs(cm/s) Vd(cm/s) Vm(cm/s)PI RI针刺前 98.38±17.61 46.38±8.85 67.25±12.56 0.78±0.13 0.53±0.05进针时 101.88±18.94 49.50±10.20 71.75±13.46 0.82±0.11 0.54±0.04行针时 100.75±24.79 48.75±13.71 69.63±17.74 0.76±0.11 0.52±0.05出针时 102.75±22.85 47.00±13.77 68.50±17.31 0.83±0.15 0.55±0.05出针后 98.13±14.50 46.38±9.33 67.88±12.54 0.78±0.13 0.53±0.05

表4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女性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表4 针刺左侧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女性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s)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5。

时间点 Vs(cm/s) Vd(cm/s) Vm(cm/s)PI RI针刺前 105.00±26.28 47.88±12.21 71.13±18.26 0.82±0.12 0.54±0.04进针时 104.75±22.02 53.75±10.51 75.75±15.38 0.68±0.10* 0.48±0.04*行针时 102.13±17.75 48.38±10.53 69.88±14.07 0.78±0.13 0.53±0.05出针时 100.00±19.16 46.37±9.05 68.00±13.24 0.79±0.11 0.54±0.05出针后 105.75±19.32 48.50±7.48 71.88±11.58 0.79±0.11 0.54±0.04

2.3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左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各个指标的影响

见表3。Vs、Vd、Vm、PI和RI在各个时间点与针刺前10 min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2.4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各个指标的影响

见表4。进针时PI和RI与针刺前10 min相比变小,血流阻力变小,且有显著差异(P<0.05),Vs、Vd和Vm在各个时间点与针刺前10 min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穴位具有特异性,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穴位的特异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范军铭等[3]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取左侧肩髃、外关、髀关、足三里穴施以电针治疗,结果发现电针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病学症状,延长被动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疗效明显优于非穴位对照组。刘美娟等[4]应用SPECT显像方法观察了18例脑缺血患者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针刺前患者普遍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针刺后13例患者的脑缺血状态得到改善,说明针刺足三里和上巨虚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状态,针刺特定穴位能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进而改善脑的功能状态。

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的腧穴,可通调全身气血,犹如络脉之总闸门,是气血汇聚、转输、分流的重要部位。同时由于络脉有直接联系表里两经的作用,故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1]。通里穴为心之络穴,心脏的基本功能为主血脉和主神志。人体血液循环的流畅有赖于心气的充沛、脉道的通利和血液的充盈,三者相互影响,若有一项异常均会导致机体不同部位血流的变化。心神以血为物质基础,只有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主神志的功能得以实现。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由脑控制,而非心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体的运动、感觉和意识等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只有脑部血管通畅、血流正常,脑才能获得足够的氧和其它营养物质以维持其正常功能。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在颈内动脉的分支中最为粗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因此如果该动脉发生阻塞,将产生严重功能障碍。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部和后肢的前部[5]。因此,研究针刺通里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实用价值,可能会为临床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选穴提供新的选择和理论依据。TCD是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它主要以血流速度的大小来评价血流状况。具有简便快捷、价格低廉、阳性率高的优点,因此选择TCD来完成本项实验。

张亚男等[6]通过实验发现针刺持续时间是影响穴位效应的重要因素,为了尽量减少实验误差,本实验针刺后留针时间统一为30 min,笔者选择的观测时间点是针刺前10 min、针刺得气时、留针15 min(即行针时)、留针30 min(即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5个时间点中,后4个时间点可以涵盖针刺的即刻、短暂和后遗效益,能全面地观察针刺后不同时间点与针刺前对脑血流的影响,进而避免由于观测时间点过少而导致未能观测到穴位针刺效应的情况。

本研究在男性,针刺左侧通里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和出针时左侧MCA的Vs、Vd、Vm与针刺前相比显著变小,而出针后则无显著变化,提示针刺通里穴可减慢男性左侧MCA的血流速度,且具有累积效应。在男性,右侧MCA在行针时Vs、Vd、Vm与针刺前相比显著减慢,而出针时又有所增快,提示针刺左侧通里穴可减慢男性右侧MCA的血流速度,但其累积效应较左侧持续时间短。双侧的PI和RI在各个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提示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管顺应性和血流阻力无显著影响。

本研究在女性,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双侧MCA的Vs、Vd和Vm均无显著影响,只有右侧MCA的PI和RI在进针时显著变小,提示针刺左侧通里穴可提高女性右侧MCA的顺应性,从而降低血流阻力,而对女性双侧MCA的Vs、Vd和Vm无明显作用。这也提示通里穴的针刺效应具有性别差异,男性的针刺效应较女性强。

本实验选择的研究对象男女各8人,数量较少,这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临床应参考运用本实验数据。

4 结论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具有负性累计效应,且左侧较右侧累积效应持续时间长,提示在男性,治疗MCA缺血性疾病时应慎用左侧通里穴。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影响,仅对右侧MCA的血流阻力有负性累计效应,提示在女性,针刺左侧通里穴可提高右侧MCA的顺应性,但持续时间较短;治疗病灶在MCA的女性脑血管疾病时选择左侧通里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不宜作为首选用穴。

针刺左侧通里穴对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提示针刺该穴治疗病灶在MCA的脑血管疾病时应参考性别来决定是否选用该穴。

[1]区淑娟.络穴在中风后遗症的应用探讨[J].中医学报,2010,25 (3):553-554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5

[3]范军铭,王军,贾士奇,等.电针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穴位特异性研究[J].中医研究,2008,21(11):9-11

[4]刘美娟,潘中允,陈涤明.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缺血性病变局部血流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7(3):133-134

[5]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

[6]张亚男,杨沙,樊小农,等.穴位及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2):118-120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Tongli Point on the Hemodynamics of Bilateral MCA among Healthy Youth

ZHANG Dong-jun1,CHANG Ying2,CHENG Wei-ping2△,DONG Sheng-ping2,LI Tian-shu2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Objective:We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Tongli point on the hemodynamics of bilateral MCA in healthy youth,and then to clarify the use value and safety of Tongli point for treating CVD.Methods:We chose 16 young people,8 male and 8 female,acupunctured their left Tongli point,and then observed the Vs,Vd,Vm,PI and RI of bilateral MCA by TCD at the following five time points:10min before acupuncture,inserting the needle,manipulating the needle,withdrawing the needle and 10min after withdrawing.Results:In male,Vs,Vd and Vm of bilateral MCA reduced at several time poi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before acupuncture,in addition,the changes lasted longer in the left MCA than that in the right;PI and RI of bilateral MCA had no remarkable change.In femle,Vs,Vd and Vm of bilateral MCA had no remarkable change,just PI and RI of right MCA reduced when inserting the needle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acupuncture.Conclusion:In male,there are negative accumulative effects on the blood speed in bilateral MCA when acupuncturing the left Tongli point.In female,there is no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blood speed in bilateral MCA when acupuncturing the left Tongli point,but there are negative accumulative effects on the 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in the right MCA.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ale and female in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the left Tongli point on the hemodynamics of MCA.

Tongli point;TCD;Hemodynamics;MCA

R224.2

B

1005-0779(2012)006-0063-04

张东军(195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治疗内科疾病。

△通讯作者:程为平(1958-),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脊髓病。

2011-12-02

猜你喜欢

进针动力学针刺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清明的雨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