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研究

2012-01-29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1期
关键词:玻璃体体位视网膜

王 亚

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门诊部,河南南阳 473000

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底病,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该病与高度近视、创伤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因其手术的特殊性,手术过程复杂、精细,治疗难度较一般手术大,术后可能产生较多的不适,患者预后较差,且复发率高,生活质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缺少术后系统的护理,则可能影响此类患者手术效果。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视网膜脱落术后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科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集的19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开展视网膜脱落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集视网膜脱落患者196例,其中,男104例,女92例,年龄13~75岁。主要来源为外伤性视网膜脱落、复杂性视网膜脱落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常规检查眼视力、眼功能、眼电生理、角膜、瞳孔大小、眼压、视野、房角等。然后行常规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巩膜外加压或环扎加压术101例,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术55例,玻璃体切割、硅油置换术40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9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后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则依据患者情况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和正确的体位指导,观察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提供健康教育,指导术后患者合理饮食。

1.3 视力评定标准

术前和术后均采用国际视力表患者矫正视力情况,增加≥2行为视力提高,视力减少≥2行为视力下降,变化在1行范围内为视力无变化,术前视力低于0.1者,以0.02为标准判定视力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2例患者术中获得一次性复位,术后至出院视网膜均保持平复。二次手术患者57例,三次手术患者仅为27例。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所有患者中视力提高患者共计148例(75.51%),视力与术前相持平无改变患者共29例(14.8%),视力下降患者共19例(9.7%)。患者术后护理前视力情况:实验组视力提高者60例(62.5%),对照组视力提高者59例(59.0%),两组视力提高患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过系统的心理护理和正确的体位指导,实验组视力提高者共计89例(92.7%),与护理前增加29例,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者59例(59.0%)(P<0.05)。最后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效果满意,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未见视网膜再次脱落。

3 讨论

近年来,视网膜脱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工作也随之增加。有效、合理、及时的术后护理工作在患者痊愈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体位护理,体位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术后应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卧位姿势,正确的体位不仅可以限制眼球运动,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使视网膜脱离范围减小,从而帮助患者达到视网膜复位的作用,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体位护理要求患者首先绝对卧床休息,对患者宣传术后体位的意义,使其意识到体位的重要性,告诫患者不要忽视术后体位的作用。其次掌握好体位的时间和要领,卧位的关键时期是术后24 h内,此时期患者也会自觉最痛苦[1]。依据裂孔在上的原则要求患者尽量采取头低俯卧位,面朝下,与地面保持水平,避免震荡[2]。最好能够亲自进行技术指导,嘱患者认真加以训练,术后进行监督。

一般患者强迫体位时间较长,1~2周,有的甚至更长,术后长时间的俯卧位易导致患者四肢麻木酸痛,可在保持裂孔最高位情况下轻轻活动四肢或者坐卧交替。如果患者自觉颈部肌肉疲劳酸痛,可在正确的卧姿下轻轻按摩颈部,让肌肉放松,或者热敷加快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3]。另外如果俯卧不能正常入睡的患者,可给予一定的镇静剂助其睡眠。

因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又多要求强迫体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受到了巨大影响,而且眼科手术位置的特殊性,多数患者表现害怕、焦虑、情绪低落、生活自信心不足。因此术后要以心理疏导为主,做好患者的情绪稳定工作,即加强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建议做到以下几点:①应首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了解手术过程中所需的环节及要求,介绍手术的必要性,知晓该病的病因、表现、预后和防治等知识,正确面对手术,提高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度,降低抑郁、悲观情绪产生,从而克服不良心理状态。如果患者心情烦躁易怒,可听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缓解术后情绪,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②在与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温和,态度和蔼,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各患者的病情和特点,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同时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医护人员一起陪伴和关心患者,鼓励并安抚患者,帮助其振作精神,让其在生理、心理都达到愉快的状态,不适感降到最低[4]。③最后应提供患者干净、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注意室内的温度,保证通风良好。只有生活环境适宜,患者才能心情平静,适宜术后静养,加速身体的康复。

不仅需要科学的护理措施,而且要严密的观察病情,尤其是术后疼痛的检测,已经成为医护人员面对的难题之一。部分患者出现患眼疼痛,严重者伴有呕吐。这些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机体的反应会因严重的疼痛而越发明显,对术后的康复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应尽快更好地减轻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第一要正确评估术后患者评估疼痛程度,注意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及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第二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感;第三嘱患者及时报告疼痛,从而及时止痛,有效降低术后疼痛。

术后对并发症的观察在患者围术期同样重要,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其中感染是视网膜脱落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预防咳嗽、打喷嚏,可有效防止视网膜再次脱落。术后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清洁,密切观察术后患眼的局部渗血、渗液情况,预防感染发生[5]。

除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外,饮食护理同样重要。易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保证眼睛恢复所需的营养,并且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用力排便,防止便秘发生,以免视网膜因腹压增高而再次脱落,并且要避免吸烟、饮酒,忌食刺激性辛辣食物。

术后医护人员还要注意指导患者术后安静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大声说笑,预防眼压升高,如遇大力咳嗽或打喷嚏可用舌头顶住上腭,而术后频繁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镇静,可避免视网膜再次脱落。另外,要保护好包扎敷料干净,如有渗出液应及时更换,避免潮湿,拆开敷料后要及时戴眼罩,以防眼球受压[6]。

综上所述,视网膜脱落患者手术复杂,病程长,多数患者心理负担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细致周到的术后护理与手术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开展全面正确的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的基本保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恰当的体位、心理、疼痛护理,积极正确的健康教育,鼓励、安慰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合理的饮食护理,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眼科患者服务。

[1]翟淑琴,邢玉勤.玻璃体注气术后卧位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6):343.

[2]何蕾.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术期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10(22):2637-2638.

[3]任慧,王敬荣.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护理[J].国际眼科杂志,2010,4(10):800-801.

[4]张莉华,徐美芳,段立新.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0):115-117.

[5]顾榴丽.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眼科杂志,2010,6(10):1209-1210.

[6]薛春丽,成惠娟.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11,7(11):1304-1305.

猜你喜欢

玻璃体体位视网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