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四川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2012-01-29梁繁荣徐学民吴纯洁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医药产业化

王 晨 梁繁荣 徐学民 吴纯洁

1.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四川成都 611137;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推进四川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王 晨1梁繁荣1徐学民2吴纯洁1

1.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四川成都 611137;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不高。本文在总结分析该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建议

科技成果的转化一直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国外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及对高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据有关统计,美国的科技成果利用率平均高达80%~85%,日本为60%~75%,法国为50%~60%,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20%[1]。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药科技成果对人类健康贡献的大小,也关系着作为“朝阳产业”的医药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高低。

1 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四川省高度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制订了《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医药产业千亿发展工程》及《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规划。对成果转化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四川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积极推动四川医药产业的发展。“十五”以来(截至2009年),我省共承担国家各级应用及服务类项目197 230项;获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2 230项,其中医药科技成果375项;获专利授权118 294件,其中医药专利2万多件;培育和引导发展了200余个医药重点产品和技术,其中地奥心血康、人血白蛋白、抗病毒颗粒等近20个单品种过亿元的大品种;签订技术交易合同40 450项,应用开发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2.73%,交易金额236.22亿元,占全省R&D经费投入的23.71%[2]。2010年,四川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全国排名第七位,这与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密不可分[3]。

2 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药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少

从数量上看,四川的医药科技成果并不少,但真正在市场上转化的并不多。从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来看,产业化成熟度低的成果占44%,潜在市场不大的成果占32%[4],而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熟度还低于这一比例,科研与市场、生产的脱节使得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

2.2 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资源配置上,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交叉重叠,导致研发和成果资源整合不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成果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资金分散,项目重复,重点不突出;在市场导向上,由于科研与市场、产业之间的脱节,大批成果因缺乏市场而束之高阁;在政策法规上,未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主动性和激发企业对创新成果需求的积极性。

2.3 成果转化资金不足

2001~2009年,四川医药类项目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4.95亿元,约占R&D经费投入的1.5%[2]。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因中试环节的资金缺口较大,有一半左右的项目无法得到转化,风险投资尚未介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融资的保险和担保机制尚未形成[4]。四川不少好项目,因资本运作欠缺而长期无法达到产业化所需的技术条件,影响了其产业化的实现。

2.4 内在转化动力缺乏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评估重科研水平,轻成果转化;企业重扩大产能规模,轻成果研究创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重学术理论研究,轻成果转化实践;研发方和应用方之间又未能有效衔接等。成果转化无论是在研发方还是应用方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5 成果转化平台不健全

四川的成果转化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从总体上看,仍然还处于发展阶段。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与转化相关的风险投资、金融服务尚未形成;现有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多只是一种“概念”,发挥作用不明显,制约了我省科技成果的转化。

3 推进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项目引导,强化转化意识

在项目立项上,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对应用及开发类医药项目的管理和支持,从源头上保障所立项目能够转化和产业化;在项目管理上,通过搭建项目共享评审平台,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筛选,禁止多部门重复立项。同时,加强项目的全程跟踪和过程评估,真正落实重大项目地方与企业配套资金,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重点产品及优势品种等重点支持,集中有限资金促转化。

改变政府科研管理部门项目评估重科研水平,轻成果转化的工作思路;改变企业重视扩大产能规模,轻视研究创新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改变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重学术理论研究,轻成果转化实践的传统思维。正确处理政府、成果研发方、成果接收方的关系,实现“官产学研用”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和氛围。

3.2 加大投入力度,设立投资专项

建立省级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如设立医药科技成果培育专项资金、转化专项资金及产业化专项资金等,市、州及有条件区、县亦相应设立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医药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转化及产业化资助和贷款贴息等。

投资专项重点放在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血液制品、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品、美容护肤品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新药、中药相关衍生产品等领域。对已有产品如:KH901系列生物技术药物、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可立袋)、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胱抑素C检测试剂盒、生物医学植入材料以及中药材大品种、现代中药饮片、新型配方颗粒、地奥心血康胶囊升级产品、三七通舒胶囊、地黄叶总苷胶囊、银杏内酯注射液、渴洛欣胶囊、康复新液等开展系统研究与开发,促进其更大的转化及产业化[5]。

3.3 强化多元投入,保障融资环境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信贷、创业投资和民间资本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搭建金融资本、创业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6]。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社会闲置基金等进入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川内有条件的医药企业采取上市等方式,打通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链,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7]。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融资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如风险投资可以以股权、期权、固定收益等多种方式参与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以股权比例转让和退出机制,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实行市场化运作手段,保护金融机构正当收益等。

3.4 搭建信息平台,完善评估体系

建立挂靠科技成果转化联系办公室的“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统筹协调全省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信息服务工作。该平台负责四川省医药科技成果信息的登记、认定和发布;定期组织专家评定、认定;定期推荐最新的医药科技成果信息和无市场竞争力或过期技术的医药科技成果淘汰信息;每年由政府定期举办成果推荐和对接会,对参与成果对接的我省单位给予补贴等。

改变项目评估重科研水平和学术理论的传统思维;改变项目结题验收由主管部门负责的评估方式,建立以第三方专门评估机构牵头的项目评估制度。对于应用及开发类的医药科技项目的评估,应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以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潜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要素为评估重点,对于该项目能否转化,应建立以成果产业化、成果成熟度和预期效益等为关键指标的医药科技成果评估体系[8]。

3.5 建立制度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改革“条块分割”、“九龙治水”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以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与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推广工作,研究决定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审定重大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

加强对高校及科研院所职务性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自主创办企业或者以技术入股等方式进行转化或产业化[9]。对成功转化的医药科技成果,可对成果完成人给予转化金额60%以上的奖励;对成功产业化的医药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可收取该项目产业化10%~20%的利润。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医药科技成果,政府给予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其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改变目前医药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转化怪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

[1]马丽艳.加速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9.

[2]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科技年鉴[Z].2010:405-426.

[3]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四川省医药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Z].2010:1-2.

[4]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调研课题组.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与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7,(5):42-45.

[5]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Z].2011.

[6] 刘英.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综述[J].河北医药,2010,32(6):736-737.

[7]杨波.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6):206.

[8]赵英,曹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50.

[9]冯振珉,胡元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管理,2006,(9):96.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ichuan Province

WANG Chen1LIANG Fanrong1XU Xuemin2WU Chunjie1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1137,China;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41,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obtained certain succes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but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still low.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edic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194.32

A

1673-7210(2012)08(a)-0005-02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决策研究(课题名称:四川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研究)。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名称:推进四川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ZR0146)。

王晨(1978-),男,四川安岳人,法律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工作与管理。

梁繁荣(1956-),男,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2-03-22 本文编辑:冯 婕)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医药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传统医药类非遗
系统产业化之路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