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文摘

2012-01-29

资源导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化部瑞典领导

报刊文摘

一则新闻是怎样误导公众的

这两天,一则题为《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的新闻引起人们的热议,很多网友和时评人因此将批评的矛头对准文化部。

《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这则新闻是这样“出笼”的:甘肃天水一妇女喜欢上网“偷菜”,而且因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被拘留罚款;就此,《西部商报》连续刊发大规模报道,且该报记者致电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就网上“偷菜”游戏是否纳入监管等问题进行采访;11月12日,该报刊发相关采访内容,大标题为《“偷菜”游戏可能要改良》,文中的一个小标题为“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而各大网站转载这篇报道时,则直接将这个小标题改作了大标题。

事实上,《西部商报》记者致电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接电话的是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这位值班人员先是说“文化部目前还没有就此事开会专题研究”,接着称他们将把该报意见上报给具体主管部门,并表示“有可能对此类游戏的‘偷菜’功能逐步取消,也可能对这类网络游戏进行改良”。

显然,一个有姓无名的值班人员的话能不能代表文化部?无疑,《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有“标题党”之嫌,正是这种“标题党”炒作,让一件没影子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大新闻。 (摘自10月15日《光明日报》)

“亲自”何以泛滥

时下,在报刊、电视和各种各样的大会小会上,我们经常看到、听到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到会”、“亲自讲话”、“亲自调研”、“亲自深入第一线”、“亲自检查工作”、“亲自宣讲文件”等提法。

不是说“亲自”一词不可用,但很多情况,它确实有泛滥之嫌。面对一些原本不用领导“亲自”的场合或事情,领导“亲自”了一下,以示事关重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强调领导“亲自到场”、“亲自过问”,大家同样会感到这一行为本身的特殊意味和分量。而更多的时候,领导亲历亲为本身就是分内之责,如果对此也大加渲染,甚至但凡领导的行为,都要冠以“亲自”,这就让群众反感了。

“亲自”之所以泛滥,与文风不正有很大关联。但从根本上说,还在于作风的不实。现在,有的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发指示,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浮在上面的多,“沉”下去的少;跟着喊口号的多,具体抓落实的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物以稀为贵,正因为“亲自”的太少了,偶尔“亲自”一下似乎就有了说头。面对“亲自”的泛滥,让作为一个词的“亲自”二字在各种文本中消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许并不难。但是,让作为一种行为的“亲自”真正变成一种常态,却并非易事,而这恰恰是领导干部最应该做的。(摘自11月3日《人民日报》)

常识的东西怎么成了“最牛”

这两天,福州市东街派出所的一个交警“红了”,因为他不徇私情,给一辆违法占道的警车开罚单,被网友封为“最牛交警”。

警车违章无需受到惩处的规定,交通法规里从来都没有写过,随便哪个交警,都不该视而不见。网友之所以“大惊小怪”,恐怕是因为此前这样坚持原则的人并不多,而耍“特权”反倒是“正常”的。

现实生活中,一名小商贩,真能做到童叟无欺,从不缺斤少两,会被认为“很难得”;尽心尽职不谋私利的官员,经常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傻子”……对异常表示理解,甚至将正常视为异常,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宽容。但这种宽容的背后,更多是一种无奈。

一些本应是常识的东西突然被大力推崇,一些本应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突然成了美德……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一路奔跑过程中,我们也“遗失”了很多好东西,需要尽快“找”回来。 (摘自10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刷外墙不要刷丢了民心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广西平乐县为完成城乡风貌改造项目,强制要求高速公路边上的村民粉刷外墙,多则上万元,最少的也要一两千元,拿不出钱的,政府称贷款也要刷墙。刷外墙不仅“刷”掉了老百姓兜里的钱,还“刷丢”了民心,刷坏了政府形象。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形象工程”每每被媒体曝光后,当事者总能找出诸多理由上推下卸:一曰群众“自愿”,二曰上级“有文”。由此,或者公共财政的钱被肆意挥霍,或者老百姓被不断折腾,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断。(摘自11月3日《新民晚报》)

赞“哪壶不开提哪壶”精神——喜读《姜春云调研文集》

今年年初,经中央批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姜春云调研文集》问世。这部文集收录了姜春云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及在山东省担任领导期间的讲话、文章、调研报告等文稿。读该文集,深为贯穿在文集中的“哪壶不开提哪壶”精神所悦服。

其实,“哪壶不开提哪壶”本是贬义话,然而姜春云同志却反谈琵琶奏褒曲,化为揭露差距、问题和弱点,达到促进发展、不断进步的一种求实精神。

实践证明,“不开的那壶”恰恰是事物矛盾、问题、隐患等难点,“成绩不讲、少讲跑不了,缺点问题不讲不得了”。

纵观《调研文集》,可知姜春云同志无论是在山东工作时大谈大抓“能源不足”这一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中央主抓农业时,头脑清醒地感到“丰收了,有喜也有忧”,“对我们领导

机关来说,更要看到忧的方面”。即使在他退休以后,依然关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秋,从姜春云同志主编的《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一书中所列的分题目“气浊:大气污染仍然严重;水污:水生态承载力减弱;林疏: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生态赤字触目惊心”中,都真切地感受到“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精神。 (摘自10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国家形象不是温室花朵

上月,瑞典小说《玩火的女孩》中文版面世。瑞典驻华使领馆热情配合宣传推广,出钱、出力、出场地,在世博会瑞典馆和驻京大使馆都办了新书发布会。文化参赞及领事也为新书站台,大赞该书为瑞典的骄傲。

有意思的是,《玩火的女孩》是一部社会派揭黑小说。家庭暴力、胁迫卖淫、官员渎职是小说重点讨论的话题。作者笔锋犀利、嫉恶如仇,以至于不少中国读者惊呼:“瑞典不是人间天堂么,咋还有这样的阴暗面?”

一本批判瑞典社会的书,向中国读者推荐时,使领馆就没有顾虑么?我请教文化参赞伊爱娃,这位中国通会心一笑道:“那些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我们不应该回避。瑞典人有面对问题的勇气,瑞典社会有自我反省的行动。这不也是我们的国家形象么?”

在互联网时代,好事难得出门,坏事常传千里。一个国家的负面新闻很容易被外媒揪住不放。如何拿出智慧和诚意去巧妙应对,是外宣机构需要面对的课题。瑞典大使馆发放的宣传画册中,坦然回顾了本国的贫困岁月、政治暗杀,自豪地介绍了瑞典同性恋者的维权活动,让人看到一个真实、可亲、没有洁癖的国家形象。

人无完人,遑论国家。甜蜜蜜的宣传片固然政治正确,但能否让海外观众感到足够的诚意,恐怕又是另一说了。当今世界绝非无菌温室,国家形象岂能甘为娇羞花朵?不护短、不啃老、不玩弄声色辞藻,拿出勇气直面困难,传递一份诚意和决心,不知这能否成为对外宣传的新思路? (摘自《海外文摘》第11期)

环保遭遇新难题 污染物异地偷排事件频发

今年7月11日晚,山东济阳县新市镇上突然冒出来10多个塑料桶,其中一个桶破裂,冒出刺鼻的气味和白烟。后经检验,桶内液体为氢氟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有毒液体。随后,公安部门全力追查这10多个化工桶的来源,然而3个多月过去了,桶的主人一直是谜。

“济阳县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济南市环保监察支队支队长翟立哲说,近年来山东几个县(市区)都遇到了来源不明的污染物排放问题,而根据目前的案件破获情况,这些违法排污行为多是“受人所托”的“有偿服务”,有的发生在省内不同县市之间,有的来自外省。

翟立哲说,异地转移排污是近年来凸显的新问题。近年来,我国不少省份在重点排污企业排污口都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偷排偷放行为基本杜绝,但如今一些企业开始琢磨出了这个“歪招”。据悉,当前法律对异地偷排行为的监管尚没有专门的规定,如果有外省的企业到本地排污,本地环保部门不能直接进行处置,一般要移交外省环保部门,而这很有可能遭遇地方保护。(摘自11月2日《京华时报》)

猜你喜欢

文化部瑞典领导
瑞典没有“剩宴”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古老的瑞典
2014文化部“春雨工程”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