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天竺黄混淆品的鉴别方法

2012-01-28刘永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白矾性状人工

刘永宽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厦门361000)

作为目前中医临床上用药极为广泛的一种药物——天竺黄,是青皮竹等被寄生的天竺黄蜂咬洞之后,竹节之间产生的伤流液,通过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体。天竺黄自然产出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是通过火烧竹林的方式,使得竹经过暴热之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形成,随后再进行晾晒。具有祛风除湿和止咳等疗效,多用在小儿百日咳,四肢麻木的病症中[1]。但是由于类似天竺黄等如竹黄、人工天竺黄、白矾这些药物之间的差异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常常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出现混淆的情况。除去之前的相关竹黄的报道,这几年来有上述提及的混淆品冒充天竺黄的情况此起彼伏。因此本文通过选取我院中药房的天竺黄、人工天竺黄、竹黄和白矾,从性状、提取方式、所含成分及其颜色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中药房里的天竺黄、人工天竺黄、竹黄和白矾,所选的药物在大小等外形方面的差异不大。

1.2 研究方法

1.2.1 来源鉴别分析

(1)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 busa tex tilis M cC 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 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2]。

(2)人工天竺黄:该种药物属于硅胶盐凝胶体,并且带有少许的钠、钾和钙等金属离子,同时伴有吸附有鲜竹沥[3]。

(3)竹黄:来源于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科竹黄属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4]。

(4)白矾:白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提炼形成的一种结晶体[5]。

1.2.2 性状鉴别分析

(1)天竺黄:呈不规则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脆,易破碎,断面多光亮,用手摸之有光滑感。吸湿性强,但不溶于水。放在水中产生小气泡,用舌舔之粘舌,味淡。

(2)人工天竺黄:该药物是不规则的块状,棱角较多,外表颜色呈白色,容易断裂,外表看上去比较平坦,但是吸湿性比较强,气味稍淡。

(3)竹黄:竹黄的子座呈现不规则的瘤状,早期为白色,逐渐变成粉红色,表面会经历从平滑到龟裂的改变,从肉质逐渐变为木栓质。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子囊长圆柱形,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无色或近无色。

(4)白矾:该种药物呈现不规则的结晶块状,外表类似玻璃具有光泽,表面平滑或者凹凸不平,具有细密的纵棱。质地比较清脆,易断裂,气味稍淡但是带有苦涩感。

1.2.3 成分鉴别分析

(1)天竺黄:天竺黄内含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竹红菌乙素,还含有头孢素和硬脂酸乙酯及氢氧化钾、硅质[6]。

(2)人工天竺黄:和天竺黄提取的成分相较而言,人工天竺黄内含有少许钠、钾、铁等金属离子,但是在氨酸方面的含量明显少于天然的天竺黄。

(3)竹黄:从菌丝的发酵液内分得两种多糖,包含SB-1和SB-2。子座中含有竹红菌素、甘露醇、硬脂酸、竹黄色素等[4]。

(4)白矾:该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其中氧化铝和三氧化硫的含量众多,氧化钾和水的含量较少。

2 结果

从四种药物的颜色来看,四种药物不容易被准确分辨;从性状、提取方式和所含成分来看,这四种药物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可以保证我们在选药时能够做到准确、安全。

3 讨论

天竺黄中含有的竹红菌乙素可以起到镇痛抗炎的效果,在提高痛阀度方面的效果比消炎痛更好。此外,竹红菌甲素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在培养的人癌细胞和小鼠移植性实体肿瘤上面有着较为显著的光动力治疗作用。

药品的安全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涉及到的话题,也是我们目前医学上比较担忧的问题。它作为临床合理正确使用药物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了我们对患者的切身利益的保护。选药作为用药之前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直接关乎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然而临床上对于天竺黄和它的混淆品的鉴别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给临床选药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有很多人也利用药物之间的类似性谋取暴利。本文通过对天竺黄及其混淆品的鉴别分析,从来源鉴别种类、性状鉴别以及成分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希望通过对中药天竺黄与其混淆品竹黄、人工天竺黄、白矾的性状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鉴别,对我们能够准确鉴别、安全使用这些药物提供相关的帮助,以达到防止出现混淆的情况的目的。

[1]江苏中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02.

[2,5]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2010年版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3:99-100.

[3]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2008年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9.

[4]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M].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46~1247.

[6]高学敏主编 .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59.

猜你喜欢

白矾性状人工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白矾安全性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
白矾外用疗疾多
白矾煅制工艺优化
治小儿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