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伤寒总病论》对温病学的贡献

2012-01-28周电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9期
关键词:证治庞氏温病

周电光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医院内科,黄冈438200)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蕲州年蕲水县人(今湖北省浠水县),约生活于公元1042~1099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医学家。他精研《黄帝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伤寒论》诸古典医著,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阐《伤寒论》理论之未发,补《伤寒论》证治之不足。所著《伤寒总病论》设温病专篇,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温病学的创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就该书有关温病学内容浅析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1 遵古不泥古 设温病专篇

庞氏对于古典医经颇有研究,其《伤寒总病论》多本于《内经》、《难经》的理论,并集隋唐医家之长,在阐述前人经验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借以纠正时弊,加惠后学,他能跳出伤寒论的圈子而另立温病专篇进行阐述,可谓其用心良苦。《伤寒总病论》全书共六卷,其中三卷专论温病,由此可见庞氏对温病的重视,给后人示出了“古方不能治今病”的问题,并认为不辨温病伤寒,致使枉死者过半。如原文曰:“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炯然说辨者,故医家一例作伤寒行汗下……温病误作伤寒行汗下必死,伤寒汗下尚或错谬,又况昧于温病乎!天下枉死者过半,信不虚矣!”同时告诫医者治病不能墨守陈规,要明辨伤寒与温病,治法各异,若方用一派辛温发散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如论中原文曰:“愚医昧于冷热之脉,见足胫冷,多行四逆辈,如此医杀者,不可胜计。湿温脉小紧,有如伤寒脉,但证候有异,数进白虎,则胫自温而差也。”故书中另设温病专篇,另于伤寒,使后学者一目了然,不致使后学者惑于偏见而误入歧途。

2 重临床实践 阐温病证治

庞氏不仅对中医理论渊博精深,而且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实践家。他注重临床实践,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伤寒方的局限性,结合前人理论,分别列出《暑病论》、《时疫伤寒论》、《天行温病论》及四时五种温病,与古人论述相互说明,从而使后学者得知其源流出处,如庞曰:“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这是庞氏在《素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理论上的进一步发挥,又如“暑病三日外至七日,不歇内热,令人更相染,大青消毒汤。”对证解释精辟,突出重点,要言不繁,证治方药紧密联系,一体贯通。与此同时在温病治法用药方面更加前进了一步。他在《伤寒总病论》第五卷中末列四时五种温病,治以寒凉,重用石膏,它如大青叶、芒硝、玄参等清热解毒,泻下养阴药在方中亦占有较大比重,为寒凉派的创立和温病学的发展播下了种子。具体治法有清热解毒法(大青解毒汤)、时病初起解肌透邪法(葛根解肌汤)、表里双解法(犀角升麻汤)、泻火解毒法(玄参寒水石汤)、宣肺平喘法(石膏杏仁汤)、清热和胃降逆法(枇杷茅根汤)、利胆退黄法(硝石矾石散)等等。此外尚有外治法、针灸,不胜枚举,可谓开温病治法之先河。

3 判温病预后 重病后调养

庞氏在卷六中提出热病死生候,温病死生候及天行差后禁忌,这亦是庞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判断热病死生候、温病死生候尤其是这位名医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对掌握温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如原文“热病阴阳交者,热烦身躁,太阴寸口脉两冲尚躁盛,是阴阳交死,得脉静者生。”说明热病出现发热、发烦、身躁,寸口脉和跌阳脉躁盛者阴阳交证,病情多危。如汗出脉静者,知邪已随汗泄,预后良好。这与当今某些热性病的转归是相吻合的。此外,他还重视温病愈后的调养,提示后人不要忽视病后饮食禁忌这一重要环节,病后特别是温病差后饮食禁忌尤为重要,是治病成败的关键。如原文“饮酒、合阴阳,复病必死,生鲙,煮面、酒、韮、蕈、鱓、莆、豆粉,犬羊肉、肠、血、生果、油肥之类,食之皆发热黄,不利不救……。”某些传染病患者在病愈后不顾饮食禁忌,暴饮暴食而致死亡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

综上所述,庞氏是宋代杰出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总病论》一书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名著,尤其其中温病专篇,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浅谈他的贡献,绝非说它白玉无瑕,阅读该书仍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务求“古为今用”为好。

猜你喜欢

证治庞氏温病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二十四孝之涌泉跃鲤
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下不会长黄金 “庞氏”金融骗局启示录:天下没有无风险的高收益
《温病条辨》脉诊探蕴
涌泉跃鲤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的慢性荨麻疹证治规律分析
亦贤亦悲演庞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