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接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的技术特点与临床应用

2012-01-27胡熙芳马金瑞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12期
关键词:球管X射线分辨率

胡熙芳 马金瑞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信息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已成为时代潮流与发展的趋势[1]。

1 直接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的技术特点

1.1 高频发生器

该机应用了世界上最领先的100 kHz高频发生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功率65 kW、电流800 mA,最大剂量1000 mAs,最短摄片时间0.001 s。纹波系数<1%。功率为100 kW,转速为10000转的高功率球管。X射线机透视最大为6 mA, 摄影时间为6300 ms,最大为1000 mAs。面对肥胖患者,无论在透视和拍片模式下均得到清晰的影像。自动X射线球管参数校正及球管的大范围兼容性,有RS232接口,自动X射线球管参数校正,可以大范围的兼容各类球管。应用高级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校正程序,通过高级校正的AEC程序,可以保证各部位获得浓度均匀稳定的胶片以及图像亮度稳定(image brightness stabizer, IBS)系统[2]。

1.2 球管立柱

球管立柱臂可做158 cm的大范围移动(可检查身高2 m以上的患者),可完全覆盖患者全身,在透视和拍片时无须移动患者。真正体现了医学界只动设备不动患者的医学理念,并涵盖了所有临床检查,如泌尿外科、斜照摄影、全骨盆摄影、担架患者摄影等。球管立柱可伸缩,焦片距最大可达150 cm,用于胸片摄影。所有操作均为遥控,在体检中先透视定位后拍片的检查流程中,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医患人员的辐射,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1.3 诊断床的设计

设计满足了临床检查的需要,整个床体旋转范围高达±90o,旋转速度为0~6o/s,无级变速控制,给患者以最舒适的检查感受,胜任大负角倾倒要求的椎管内造影检查,可遥控操作±40o的斜照功能。人体器官是重叠的,为了清晰观察诸如肺尖部、牛角胃等组织,此功能普通胃肠机不具备。为避免摄片重叠伪影,还设计了影像增强器的上下移动,有利于汤氏位、柯氏位、脊柱等复杂体位摄影及其他特殊造影。具备断层功能和拼接功能,满足临床的各种诊断需要及危重患者的诊断。床可作-30o~90o的起倒,速度可调,在临床上对消除患者的恐惧感非常重要,如胃前壁的检查,精确无误,操作简单方便。

1.4 数字图像处理器

指图像采集后数字化程序处理所有的软件功能,如采集矩阵应为10242或者20482,字长(灰阶)≥10~12 bit,胃肠检查中上消化道器官的蠕动速度较慢,约5~10 mm/s,最快的直肠蠕动时间≤50 mm/s,故数字胃肠机的采集速度一般≥2~5帧/s即可。图像显示应要求采用黑白无反射、无静电、高线率20寸,无闪烁、逐行扫描的显示器。图像存储应配有硬盘(RAID)、DVD或MO(磁光盘)和光盘刻盘机等,并有末帧保持、脉冲透视、低剂量透视、DICOM传输接口,硬拷贝激光打印等。图像后处理功能,一般具有窗口/水平调节,动态伽玛自动调整,图像增强,黑白反转、图像放大即可。具备上述配置和功能才可称为完整的X射线数字胃肠设备[3]。

2 直接数字X射线设备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影像中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由单位面积内像素的数目所决定,在数字成像方式中与图像矩阵大小成正比。通常用每毫米的线对数(l p/mm)表示。数字成像方式中图像单位面积像素数目远远低于模拟方式。传统的屏―片联合拍片后的图像分辨率可达到5~6 lp/mm,而数字成像的分辨率为2~3 lp/ mm,即便是最好的DR(FPD)的分辨率只有3.6 lp/ mm。由此可见,数字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如传统模拟X射线图像空间分辨率高[4]。

2.2 密度分辨率(对比分辨力)

密度分辨率是影像中细微密度差别10%以下分辨能力。其指标为比特(bit),是信息量的单位,是构成图像灰阶水平的量化,比特值决定着图像的密度分辨率[5],一般数字胃肠应有10 bit或12 bit的灰阶度,才能使图像柔和细腻,肠胃黏模才能显示清晰。数字成像中密度分辨率高于传统的模拟图像。但如果后处理功能调节不当,图像的边缘增强效应使轮廓灰阶度增大,将使图像中心细节的对比分辨降低,甚至出现“假阳性”现象而导致误诊。

2.3 数字化图像质量

数字化图像动态范围较大,但对数字化设备中强大图像处理功能掌握不熟练,操作不当,对窗宽/窗位的调节选择不适等均可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后处理功能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化X射线设备采用高频逆变式高压发生器,高压波形脉动量减小提高了X射线质量,摄影时管电压(kV)、管电流(mA)值的预置条件选择,对图像的质量都会造成影响[6]。

3 临床应用技术

3.1 一般应用

数字透视,动态及多方位观察器官病变,图像更清晰,并可保留末帧图像;透视剂量明显降低,极大降低辐射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不良影响。既可完成常规X射线透视,也可使用数字摄片(DR),这是其最大的优势,拍片质量极大提高。适时动态采像,可以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调整采像速度,并且可以动态观察脏器的生理运动是否发生改变[7]。

3.2 特殊检查的应用

多种胃肠道检查:如“T”管造影、消化道钡餐、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在实时监视的同时随时采集,抓住关键图像,并可连续采集,电影回放整个过程。

3.3 X射线导向下的各种手术

根据临床需要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关节复位、骨折后钢针内固定,取异物等,避免了盲目操作,保证手术及时、准确的完成。适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功能,可以对常规造影中所重叠的影像进行削减,从而提高影像质量,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3.4 介入方面的应用

数字化设备能很好开展全身各部位的血管造影、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及经皮穿刺活检引流,主要应用于血管造影诊断及肿瘤的治疗,不明原因肿块的性质确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高压注射器的配合,轻松完成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并且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降低了X射线剂量[8]。

4 结论

直接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由高压发生器、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成像系统组成,光纤信号传输。整机由计算机软件调试,光缆纤维处理速度快,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减少了数据信息丢失,提升了设备的实时处理能力。其功能齐全,图象质量清晰,操作方便,能满足医院所有的临床需求,使医学影像设备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的发展[9]。

[1]赵喜平,郑崇勋,毛松寿.PACS的发展趋势[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5.

[2]朱小芳,朱士雄,张仲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器实现图像自动冻结[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7):43-44.

[3]董旭.医用X射线数字摄影(CR/DR)系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评定[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8.

[4]曹允希,刘慧琴,邱建峰,等.X线曝光计量对显示影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56-1057.

[5]于兹喜,田富强,承益清,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3-355.

[6]靳龙坡.数字化摄影的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 2008,21(11):16-17.

[7]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

[8]张泽宝.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

[9]麻元兴,叶胜利.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施规范的探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2,31(3):305-308.

猜你喜欢

球管X射线分辨率
CT设备中球管维护及检测措施分析
CT球管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技术探究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一种提高CCD原理绝对值传感器分辨率的方法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基于自适应块组割先验的噪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延长螺旋CT球管曝光时间寿命的探讨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