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深化创建转型示范市的研究

2012-01-27王菲菲王金瑛

中国矿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阜新城镇化转型

王菲菲,王金瑛

(1.中国矿业联合会,北京 100044;2.辽宁省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辽宁 阜新 123099)

辽宁阜新市是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从2001年到2011年用十年的时间,让一个几乎陷入绝境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重新焕发出了生机[1]。地区生产总值由70亿元增加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52亿元增加到现行体制的50.1亿元,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长27.1%。这些成绩对一个曾极端贫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其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同类城市和地区借鉴。

1 阜新市的主要经验

2010年末,阜新市在经济转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提出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新目标。2011年对创建转型示范市进行了整体谋划。最近,又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强调阜新创建转型示范市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体制机制三方面转型,全面实施文化兴市、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创新、生态立市五个战略,努力实现新阜新、大阜新的目标。

阜新市在创建转型示范市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1)坚持就业优先,以人为本;2)开动脑筋、挖掘潜力,构建多元产业格局,为城市未来奠定基础;3)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4)坚持改善民生,让群众在城市转型中受益[2]。阜新转型实践证明:依靠体制机制优势,完全可以用较低成本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

2 以人为本,深化三大机制转型

2.1 深化“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阜新深化创建转型示范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转型示范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2.1.1 由“一事一议”方式解决民生问题,向强化制度保障转变

重点强化三项制度保障:一是强化改善生存性民生制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完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加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没,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二是强化保障发展性民生制度,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抓紧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三是强化解决安全性民生制度,创新信访机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煤炭企业坚持“安全为天”,确保职工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1.2 从为人民办实事,推进幸福工程,向建立“幸福阜新”体系转变

借鉴广东经验,从民生发展、文化引领、制度保障、群众主体作用四方面,研究建立“幸福阜新”体系。通过建立“幸福阜新”体系,让阜新城乡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富裕,更加自信从容,更加充实快乐,更加和谐安全,更加舒适健康。

2.2 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机制”三方面转型

2.2.1 深化经济转型

核心是要推进产业转型。通过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与发展多元支柱产业。

2.2.2 深化社会转型

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全新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要求,加强“三个创新”。即:一要加强公共服务机制创新,切实解决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二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创新,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三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创新,做好特殊人群和信息网络的管理。要形成条块结合的全方位管理模式,为创建转型示范市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2.2.3 深化体制机制转型

研究率先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问题。要在四个层面,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对自然环境的补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补偿;对企业的补偿;对人的补偿。从三方面研究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对主导产业延长服务年限,其中包括深部、周边找矿,伴生资源找矿;支持利用煤矿石、粉煤灰等伴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同时,重视从行政审批、市区管理、金融领域、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3 全面深化实施“五个战略”

3.1 深化“文化兴市”战略

深化“文化兴市”战略,要深入解决好两个问题:

3.1.1 更新旧观念,强化新理念

阜新转型,要以理念为魂,引领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阜新创建示范市应强化以下五大理念:

1)创新发展理念:在阜新进行转型试点的初期,李岚清副总理就要求阜新要坚持“一新带三新,三新促转型”,即要通过“观念创新”,来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王珉仼辽宁省委书记以来,一直强调辽宁要坚持“三个发展”。“三个发展”之一就是创新发展。因此,阜新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理念。

2)集群发展理念:要加快推进阜新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升全市的产业竞争力。

3)功能化发展理念:重新审视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融入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地区,加快建设大交通、大物流,着力构筑阜新在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性功能地位。

4)“两型”发展理念:经历了资源枯竭的阵痛,阜新要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作为创建示范市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5)统筹发展理念:阜新创建示范市,需要统筹发展。要坚持市矿一体化转型、城乡联动转型、大中小项目联动转型、发展多个产业转型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转型。

3.1.2 坚持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这方面,可借鉴湖北黄石市的经验。黄石市有乒乓球国家训练基地和矿山公园两块金字招牌。黄石充分利用这两块金字招牌,通过举办国际乒乓球节和矿冶文化旅游节,聚焦了更多的世界眼光,把黄石全面推向世界。不仅大幅提升了黄石的知名度,更使黄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阜新是国家竞走培训基地、全国篮球名城,还拥海州露天矿国家地质公园、玉龙故乡、玛瑙之都、敖包文化等诸多金字招牌。阜新应通过举办国际竞走节、篮球节、矿山文化节、玉龙文化节、玛瑙节、敖包文化节,把阜新全面推向世界,做到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推进示范市创建工作。

3.2 深化“工业强市”战略

深化“工业强市”战略,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好三方面的产业:

3.2.1 巩固好传统产业这个“基础”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以矿起家”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煤炭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仍然占重要地位,而且税收支撑作用明显。今后,煤炭产业发展要坚持“三个转变”,即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高耗能发展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变,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3.2.2 做大做强接续替代产业

对己确定的接续替代产业,要拉长“一条产业链”,即拉长“三大基地”、“六个重点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提高三个度”,即“提升产业完整度,完善产业关联度,提高产业丰厚度”。要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财政实力。

3.2.3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倾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风电之城”、“液压之都”和“氟化工之都”,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逐步成为先导型、支柱型产业。

3.3 深化“城镇化带动”战略

深化“城镇化带动”战略,需要把握以下三个重点:

3.3.1 阜新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需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阜新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总体布局,可以称作“一线”、“一区”、“五城”、“一批乡镇”。“一线”即把阜新中心城区、阜蒙县城和新邱区的市政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一条线;“一区”即建设市中心中央商务区;“五城”即建设好玉龙新城、温泉旅游新城、现代皮革新城、蒙古贞新城、沈彰新城五个城;“一批乡镇”即扶持阜蒙县福兴地和彰武县后新秋等8个国家和省重点小城镇建设。

3.3.2 阜新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

阜新深化“城镇化带动”战略,要坚持“三化”结合,即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当前,尤其要重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3.3 阜新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使更多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要建设成碧水、蓝天、和谐、宜居的城镇,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镇。用城镇化带动什么?主要是“三个带动”,即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就业;带动城镇各项事业发展。其中带动就业,主要是带动农民就业。城镇化化什么,主要是化农民的。

3.4 深化“开放创新”战略

“开放创新”战略,不等于“开放十创新”战略,而是在对内对外开放上进行创新的战略。从内涵上讲,“开放创新”战略至少应包括开放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创新、融资方式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创新和环境建设创新等方面。

深化“开放创新”战略,阜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进一步克服墨守常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要学会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坚持用大手笔、现代化的方式运作大工程,上好大项目。

2)要抢占对外开放的制高点,敢于接触世界500强,敢于引进大客商,重视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做到“招大引强”。

3)要重视引进领军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以推动阜新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提升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4)要改变遍地撒网、四面出击式的招商方式,要多依靠国家、省、市、县四级行业协会,让他们出面招商,提高招商的成功率。

5)要创新融资方式。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贷款的同时,要做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篇文章。目前,阜新的上市企业太少,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突破。

6)要超前配置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为中外客商搭建好融资、信息、人才、研发、商检、物流、教育、医疗、会展、博展等各种平台。

7)要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重商、亲商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使阜新成为内外商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3.5 深化“生态立市”战略

生态立市,即生态文明立市。其内涵应包括:①改善生态环境;②发展低炭、生态产业;③打造适宜人居环境;④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⑤建设生态文化。

为此,深化生态立市战略应突出以下重点:

3.5.1 抓好生态工程建设

要围绕我市实施的蓝天工程、碧水工程、青山工程,抓好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控污减排、水土保持、城市水系建设、城乡环境整治、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

3.5.2 加快生态产业发展

生态立市,“立”字的重点在产业,难点在产业,潜力也在产业。要利用丰富的农林水资源,加快发展经济林和生态农业,促进农林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业发展。要依托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要在生态产业发展上实现一个突破。

3.5.3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

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保障能力和恢复能力。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重点加大对海州露天矿环境治理、矸石山复垦绿化和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治理改造力度。

3.5.4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阜新是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市。要按照“一、五、五、八、二”发展思路,即构建一条“百里循环经济产业带”;重点发展5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形成5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立8个循环经济园区;重点扶植20户循环经济企业,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和矿井水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3.5.5 重视生态文化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提倡低碳生活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广节能减排的生活用品,养成绿色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4 深化建设新阜新、大阜新的内涵

2012年4月8日,阜新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创建转型示范市,全力建设新阜新、大阜新。

所谓新阜新,一是要打造城市的崭新形象。要围绕青山、碧水、蓝天、净化四大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努力营造城在水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对城区进行区划调整,进一步下放权利;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市政府要定期协调推进调度,县区要对基地建设承担主体责任,对重点工程项目建立临时指挥部。三是民生福祉要有新水准。四是社会管理要有新作为。五是城乡人民精神面貌要有新变化。

所谓大阜新,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全力推进阜新中心城区、阜蒙县城和新邱区的市政“三位一体”建设,积极推进“ 五个新城”建设,加快阜新大外环建设;二是在经济发展上,要做大经济总量,做强财政实力;三是在产业集群建设上,要加快发展“十个重点产业”,努力打造新能源、氟化工、液压、皮革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四是在高新园区建设上,加快推进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五是在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上,要重点推进巴新铁路、阜新机场、京沈客专、沈阜直通高速、大唐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1]马义,陈梦阳,孙健,等.煤炭城市阜新十年转型 从试点迈向示范[R].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2011:5371.

[2]马义,陈梦阳,孙健,等.十年阜新 煥然一新[N].人民日报,2012-1-18.

猜你喜欢

阜新城镇化转型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再获殊荣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阜新刘家区煤层气井调剖堵水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