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山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12-01-26高文化

中国水利 2012年2期
关键词:水能水电水电站

高文化

(湖南农业大学,410128,长沙)

一、水能资源概述

湘西山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水系呈典型山区特性,河流呈树枝状网络展布,支流溪沟纵横交错,境内有沅水和澧水两水系,沅水控制流域面积14215 km2,澧水控制流域面积1247k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1300 mm左右,境内水资源总量132.8亿m3,流程5 km以上、流域面积10 km2以上河流368条,湖北、重庆、贵州流经境内年水资源量多年平均85.79亿m3,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8 MW,技术可开发量1626.7MW。山区小溪小河众多,落差30m以内、流量30~1000m3/h的微水能资源点无处不在,据初步估计,微水能技术开发量可达320 MW。水能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气候异常等因素,主汛期境内南北降雨量有明显差异。

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开发利用现状

到2010年年底已开发水能资源1320 MW(其中凤滩水电站800 MW,碗米坡水电站240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81.15%,建成农村水电站225处445台280 MW,占农村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47.72%。另外南京爱德基金会2003—2005年援建古丈县微水电,共援助267套机组总装机0.317 MW。目前在建水电站4处,装机59.4 MW,其中,花垣县竹篙滩水电站33 MW,永顺县洞潭水电站20 MW,泸溪县能滩水电站6.4 MW。

2.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水能开发规划设计滞后,综合利用粗放

中小河流流域开发、梯级开发意识不强,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鱼道、移民安置等方面强调不充分,大多数水电站普遍采用引水式,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

水能开发功能规划设计较单一粗放,单纯考虑发电较多,对防洪、灌溉、供水、航道、旅游、水面开发、生态缺乏统筹考虑,水能规划与河流综合、洪水资源利用规划衔接不够紧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交通、林业等规划协调更加有限,从而导致水能开发区域即水电站及库区相对比较封闭,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相对滞后,从而导致水能开发区域及周边土地森林等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这也是农村水电站发展后劲乏力原因之一。

(2)现实水能科技含量偏低,能效欠佳

对已开发水能227处装机1320MW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凤滩(800 MW)、碗米坡 (240 MW)2处较大规模水电站设计、大坝及发电装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其他225处农村水电站除了近年建设的少数水电站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高外,其他科技水平相对偏低,特别是1995年前建成的153处装机168.33 MW,占农村水电已开发装机60.1%,当时的设计与机电装备水平偏低,多年未改造升级,设备设施老化,能效逐年衰减,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水电站人员包袱重,农村水电站每况愈下。

(3)存量水能资源散小,移民和环境保护难度大

境内可开发水能资源306.7 MW,除前述4处在建水电站装机59.4 MW,尚有247.3 MW,每处装机均在50 MW以下,均属农村水电范畴。其中,吉首雷公洞等9处骨干水电站,总装机可达186.2 MW,但这些水能资源大多分布在交通偏远的乡村,周边人口相对密集,移民安置难度大,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及移民安置投入大,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

(4)微水能资源底数不清,产能尚未形成规模

湘西山区小溪小河分布密度大,到处存在可以建微水电的流量和水头,小河小溪边的村寨和农户差不多都能建500 kW以下的微型水电站,可解决农户清洁的生产生活用电。但政府和社会对微水能开发关注度不够,尚未对微水能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勘探,资源规模未进行定量测算,微水能开发规划设计更是无从入手,对微水电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及发电供电等缺乏全面的实践检验。

(5)农村电网及水电站配网严重滞后,与国家大电网欠匹配

目前国家电网在湘西山区8个县市仅部分覆盖,尤其是龙山、永顺及花垣3县,县国家电网与农村水电并存,共同承担着县城、乡镇、企业及村寨供电,所提供的供电负荷难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上县城城网和农村电网缺乏改造升级,供电不正常,碰到雷电天气,时常致使县城大面积停电。水电站配网不健全,老化、陈旧、线损严重,农村电网状况更令人担忧,边远乡村从输变电站或水电站到村寨进户线路严重滞后,与技术要求相差悬殊,电线杆木质的占多数,电线质量差。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农村电网改造面达52.7%,尚有1015个村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水电站配网完好率不到30%,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

(6)水能行政管理乏力,小流域整体效益低

计划经济时代水能开发以国家、地方及集体投资为主,属政府行为,水电站性质多数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分别隶属省、州、县及村管理,其人财物按不同所有制所有。后来股份制、民营、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相继参与水能开发,使水电站投资、所有制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客观上导致水电站开发政出多门,水能管理难以协调,水电站建设行政许可、勘探设计、施工安装等环节监管不力,农村水电站在生产经营上时常各自为战,同一流域或区域的水电站,相互缺乏沟通协调,只服从各自业主管理。另一方面,水行政管理部门对流域水能资源整合配置缺乏科学研究,水电站及电网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权威协调,水能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尚未发挥出来。

三、对策与建议

1.科学把握水能开发利用原则

要在综合平衡、合理开源、综合利用前提下高起点科学编制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全面统筹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规划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把握发电与防洪、灌溉、水源、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水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等方面关系,科学论证优化水能开发方式及程度,尽可能兼顾多种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投资和生态破坏,最大限度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要遵循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涉水法规,严格水能开发行政许可,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坚持规划同意书、取水许可、排污许可、防洪资源及环境评价及有偿使用制度,坚持规划前置审批审查、项目核准和分级管理,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竣工投产验收,确保水能工程百年大计,有序开发利用。

水能工程开工建设还必须生态前置、移民先行,妥善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后顾之忧,使移民能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

2.用足用活水能资源开发优惠政策

地方政府可从规划、项目、财政、补贴、电价、信贷、土地、招商等方面制定水能资源开发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调动本土农民、企业及社会投资水能开发,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优先发展水能取向,不断降低水能开发者的投资风险和成本。还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制定农村小水电电价政策,对旧电站提高电价,提取技改资金,恢复电站活力;对新电站实行新电价政策;对于上网联网的水电站实行峰谷电价,不断提高水能经济价值。

3.多措并重有序推进水能开发扩容提质

继续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工程建设。严格要求,落实责任,突出特色,着力抓好龙山、永顺及花垣县电气化县工程建设,确保规划设计目标实现。

有效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对试点项目要精心编制设计,优化电源点和电网改造工程,加大协调力度,统筹农村沼气、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相关资金,同步对项目区农村水、电、路及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改造,确保示范一处,成功一处,努力使项目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能试点工程。2011年湘西土家族苗族州永顺县马鞍山水电站、龙山县三元水电站纳入全国首批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要将其作为工作重点,确保成功,出效益。

大力推广微水电工程。一方面,水利部门牵头组织勘探设计等部门对全州微水能资源进行专题勘探普查,全面澄清水能资源底数,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微水电发展专题规划。另一方面,政府将微水能开发纳入扶贫开发、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新农村建设,慈善援建可再生能源及农村小水电范畴,作为解决边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的有效途径,整合政策,捆绑资金,办点示范,逐步使其成为边远农村农户代燃料的稳定电源。

[1]姜末.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水电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利,2010(18).

[2]陈川.发挥农村水电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J].中国水利,2011(2).

[3]樊新中.农村水电发展需要立法支持与保障[J].中国水利,2010(4).

[4]张奎夫,杨万志,王晓博.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0(11).

[5]田中兴.发展农村水电 促进和谐改善民生[J].中国水利,2010(24).

[6]曹海雄,朱诗慧.从汝城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看其带来的社会效益[J].湖南水利水电,2009(6).

猜你喜欢

水能水电水电站
国际水电协会:2021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里底水电站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水电站设计》2020年总目录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