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教学探讨

2012-01-26冯任余杨甫勤

装备制造技术 2012年11期
关键词:装备人才信息化

王 敏,冯任余,杨甫勤

(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物流系,天津 300161)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全新军事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各国目前面临的主要作战样式是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在这一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1]。打赢信息化条件的局部战争,具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军队武器及装备保障系统是关键因素,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军队人才,他们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2]。他们是战斗力生成之源,是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实战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军队人才教育已经成为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装备保障人才作为军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教育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意义更为突出。其既是装备保障发挥最佳效能的前提,也是保持和恢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1 装备保障人才的基本素质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不同于一般的技术人才,装备保障人才要做到“一忠”、“二备”、“三通”、“四强”的基本要求。“一忠”是指具备军人的忠诚品质,保持军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二备”是指既具备系统的装备保障专业知识与理论,又具备专业技术与技能;“三通”是指通晓军事学专业知识与理论,通晓后勤保障基本知识与理论,通晓战备基本知识与理论;“四强”是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信息捕捉能力强,快速保障能力强和科研攻关能力强。装备保障人才的基本要求决定了装备保障人才要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坚定的政治立场

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牢记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具有历史使命意识、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刻听从党的指挥,这是装备保障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无论战争如何风云变化,势态如何发展,装备保障人才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完成军事保障任务。

(2)复合的知识结构

在信息化条件下,知识的更新成几何级数增加,致使不断创新的现代军事装备,如陆地机动装备、海上漂浮装备和空中投送装备成了涵盖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知识密集型装备系统。使用和维护这些高科技后勤装备对军事装备保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各种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各种装备的使用技能知识。同时,装备保障人员还需掌握军事学、后勤保障学以及战备学等知识,以保证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和不同作战样式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后勤装备,以发挥后勤装备的最大效能。

(3)敏锐的信息感知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不仅要求装备系统的信息化,而且要求整个作战系统,作战体系、保障系统和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战斗力的聚集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聚集上。对于指挥员来说,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储存、运用的能力,是利用信息调控战争,把握战争全局的能力;而对于装备保障人员来说,其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储存和运用的能力,是利用信息调度装备,掌控后勤保障全局的能力。因此后勤装备保障人才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感知能力,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装备保障效能。

(4)快速的机动反应

兵贵神速是战争指导的铁律。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强调“速度优势”。快速的机动反应已成为衡量军队战备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重要标志[3]。不仅作战人员要有快速的机动反应能力,装备保障人员也要具备快速的机动反应能力,对复杂的战场技术保障情况,及时采取有效行动,协同作战人员快速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人员快速的机动反应能力还能提高装备战场的维修效率,快速地恢复装备的技术性能,恢复和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2 通用装备人才教育的特殊性

通用装备保障人才的基本素质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规格的特殊性

装备保障人才不但需要掌握装备保障相关理论与知识,还需学习军事学、后方勤务学和战备学等方面知识。还要具备理性分析决策能力、协调指挥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此外,信息感知和快速反应也是他们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装备保障人才教育规格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有其特殊要求。

(2)教育过程的特殊性

部分装备保障人员在知识背景和实战经验等方面具有局限性,致使他们很难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掌握抽象的装备保障知识与技能;并且装备保障技能更倾向于经验知识,来源于多样化军事后勤保障实践,实践模拟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具有极为重要促进作用。装备保障人员要不断通过模拟实战来学习装备保障知识,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满足今后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后勤装备保障要求。这就决定了装备保障人才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必须与实践模拟紧密结合,模拟教学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3)教育途径的特殊性

传统的装备保障人才教育途径比较侧重知识传授与灌输,对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重视不够。事实上,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传统的单向教育途径已经不适应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需要。将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训教学引入到装备保障人才教育教学当中,以解决实际装备保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牵引,建立学习定向点,围绕这个定向点,让学生自主构建装备保障知识,应该成为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主流模式。

3 装备保障人才教育建议

由于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人才教育方式一般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教育出优秀的装备保障人才,需要着眼于后勤保障需求,紧密结合后勤保障人才素质现状,遵循人才教育规律,准确定位教育目标、规范教学体系、开展多渠道教学模式、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准确定位教育目标

军队应根据装备保障工作需要和军队战斗力提升对装备保障人才的具体需求,确定装备保障专业技术人才教育的目标。明确教育的人才既要通晓和掌握系统的装备保障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通晓和掌握军事学与战备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同时强调学员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教育信息化的装备保障人才,还应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目标,把教育高素质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纳入目标体系建设,使教育高素质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步入快车道。

(2)规范“一体两翼”教学体系

确立装备保障人才教育内容体系,需要把装备保障各要素、各内容和环节纳入体系,把对各要素作为各层次人才教育内容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还要使内容结构比重适当,内容落实协调同步。

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满足“一体两翼”基本知识结构要求。一体主要为装备保障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两翼分别是军事学和自然科学。这里的军事学包括军事理论与战备知识,如军事思想、后勤管理、外军研究等;而自然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等知识。上述的“一体两翼”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平台结合课程群的方式构建,即建立相关的教学平台和设置相关的课程群,体现相关的内容,考核相关的能力。如构建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自然学科群,使装备保障人才达到观念信息化、知识信息化、能力信息化,掌握信息化装备的操作和使用技能等。

(3)开展“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装备保障人才的教育必须坚持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开展基于平台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模拟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基础环节,应该根据教学改革原则,拓展传统的理论教学空间,建立多元立体的理论教学平台。在保证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建立课程学习网络。在课程学习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装备保障等知识理论。

案例教学应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互动教学模式,由军事学、管理学、后勤专家等老师同台进行案例授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使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装备保障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装备保障各类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开发三维模拟模型,通过使用专业设备和观看计算机屏幕上的模拟模型,使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员对尚未掌握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似实战的模拟教学最能锤炼装备保障人员的复合能力。

多渠道教学方式的整个过程应做到过程有检查,环节有保障,考核有标准,问题有反馈,达到多渠道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进而构建和塑造装备保障人才的基本素质,教育装备保障人才多种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军队能力建设的目标和方向[5]。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教育是适应军队能力建设目标和方向的重要举措。本文对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一些建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

[2]万鲁峰.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空间人才的能力及其教育[J].国防科技,2007,21(12):21-24.

[3]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军队核心任务[N].解放军报,2009.

[4]宋忠平.信息化条件下加强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教育探析[J].科学决策,2008,(11):167-168.

[5]张兆垠.坚持不懈地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N].解放军报,2008.

猜你喜欢

装备人才信息化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人才云
港警新装备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防晒装备折起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