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堤建设投资的新模式

2012-01-26张子和成迪龙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海堤滩涂工程

张子和,成迪龙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1 海堤建设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必然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引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水利建设,积极推进海堤建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海陆统筹发展的新时期,是大力加快水利改革和海堤建设的时代。

海堤是海岸或河口地区沿岸线修建的直接护岸工程,它能保护天然岸线免受潮流、波浪冲刷而发生侵蚀,从而保护沿岸地区免遭潮流的袭击。海堤按照建设的目的和功能可划分为防护性海堤、围垦海堤、围海海堤、促淤堤、港口海堤、防波堤、交通海堤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古以来深受台风灾害之苦,海堤工程历史悠久,约在公元1世纪20年代,在古钱塘县就修建了海堤。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人民不断修建和完善海堤工程,进行海岸防护,逐步发展成为今日的海堤及护岸工程。近年来随着农业、水产养殖、水上运输和海上贸易的日益繁荣,以及沿海滩涂、围海造地的需要,修建海堤和护岸工程已经成为沿海各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屡有发生,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和巨浪造成的灾害给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根据中国海洋局统计,我国每年受台风影响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元至几百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沿海各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开展标准海堤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了沿海地区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能力,但过去海堤建设的标准偏低,普遍为可防御20 a一遇的台风灾害,与美国、日本的50~100 a甚至1 000 a一遇的标准还有差距,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另外随着国家海洋区域经济规划的落实,海堤建设项目的应用范围大幅拓宽,如促淤堤、渔港海堤、交通海堤、港口海堤等建设项目也在逐渐兴起。全国已确权海域面积194万hm2,“十一五”期间通过围海填海,已开发成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万hm2,带动7万亿元投资,解决了3 000多万人口就业。按目前开发速度,今后有着150 a的巨大开发空间。因此海堤建设对于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海堤建设总体情况

2.1 国内海堤建设总体情况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km,大陆海岸线长1.84万km,另有岛岸线1.4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万km,为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1]。沿海地势低平,土地肥沃,自古为重要农业产业区。但是往往海上涌潮泛溢,淹没村镇庐舍,人民生命财产时遭其害。海堤工程就是历代沿海人民在与风暴潮的长期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海堤建设已有2 000多年历史。早在公元1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在沿海兴建了一定规模的海堤工程。到了七八世纪的唐朝,浙江的杭州湾南北两岸和苏北沿海及福建海滨,都相继兴建起大规模的海堤。以后历经各代不断扩建,到了清代,北自渤海,南至广东的沿海,一条条防潮大堤,蜿蜒屹立,犹如海上钢铁长城,保护着沿海富饶的土地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特别是分布在江浙一带的海堤工程,不但堤身坚厚宏伟,而且工程体系完整,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海堤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这些滨海的建筑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宏伟业绩。

目前,我国已建海堤13 830 km,达标海堤6 624 km,重点海堤防台风标准已提高到50 a一遇以上,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排涝标准和工程防御能力明显提高[2]。近年来,虽然我国海堤建设行业发展迅速,但海堤工程体系还不完善,沿海很多受台风影响地区的海堤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从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海堤建设发展成长空间巨大,预计未来3 a海堤工程总投资额增速(CAGR)为16.4%。我国海堤工程建设2010年的总投资额达到了130亿元。根据中国水利学会预计,到2015年,海堤工程投资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2.2 国外海堤建设总体情况

海堤建设,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最著名的当属荷兰海堤(Netherlands sea dikes),荷兰海堤位于荷兰沿海地区为抵御风暴潮及围海造田而兴建的,由海堤、围堤、拦河坝和挡潮闸等组成的防洪系统。荷兰公元4世纪开始修建海堤,到10世纪时渐多,现有海堤1 800余公里。目前韩国在首都首尔以南280 km处的西海岸修筑的新万金海堤已经竣工,海堤平均高度34 m,最高处54 m,海堤长33.9 km,成为现今全球最长海堤,比原世界纪录保持者,荷兰须德海围海造地工程的海堤还长1.4 km。日本神户的填海工程,造地500多公顷,延长海岸线30多公里,扩建了许多码头和仓库及辅助设施,神户港的货物吞吐量大增,同时兴建了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海上文化城市“港湾人工岛” 和 “六甲人工岛”,充分利用了海岸线资源。新加坡动用了60亿新币填海造地,将7个小岛合成1个整体的岛屿,并在这新岛屿上兴建一个高度综合性的化工业群—裕廊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目前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而且被认为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工业区中的一个成功典型。此外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重创新奥尔良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改善抗洪能力,美国华盛顿、波士顿后湾都是填海造地的杰作。

3 滩涂围垦意义重大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滩涂分布十分广泛。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资料,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4大海城,沿海11个省市区共有滩涂约233.3万hm2(3500万亩,约23000km2)。由于沿海滩涂在泥沙丰富的海岸线仍在淤涨,据统计表明,全国沿海滩涂每年淤涨约3.3万hm2(约50万亩,300 km2),滩涂资源总量相当丰富,开发潜力巨大[3]。

滩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通过在其外侧建造海堤,可以在内侧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滩涂的用途主要为,一是建设盐田,发展盐化工原料基地;二是围涂造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三是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通过围海造田,解决了沿海地区城市、交通、港口、工业、房地产等用地问题。

滩涂围垦结合河口治理,成效显著。河口治理涉及河道加固、航道整治、资源规划、湿地保护等各个方面。滩涂围垦与河口治理相结合,通过海堤拦截及导流作用,使河流流向及海流输沙沉积的位置相对稳定,减少泥沙对航道的直接威胁,对维护航道非常有利。同时,通过滩涂围垦,对河口滩涂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洪水期间河流的行洪和汇洪。此外,围垦工程与海岸防护相结合,可以减轻防台、防潮的压力。

滩涂围垦有利于保护滨海湿地。在滩涂围垦过程中,近海生态系统沿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到潮土生态系统的发展中,人类生存空间拓展的同时,由于滩涂具有不断淤积外延的特点,滨海湿地向外得到了扩展,为滩涂区生物提供了新的空间,原来生长在滩涂上的生物在围堤外新淤积的滩涂上,仍能形成其生长条件。同时,通过围垦能将一些无法利用的荒滩转化为人工湿地,使其发挥湿地的更大效益。特别是通过在海涂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防止资源衰退和环境破坏,还可以保护资源的连续利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滩涂围垦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相对突出,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滩涂围垦的土地较好地解决了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将围垦土地用于发展港口、机场、化工、核电、钢铁、滨海旅游等,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4 海堤建设行业产业链分析

随着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中央1号文件的相继出台,海堤建设行业步入了成长的黄金阶段。海堤工程不同于其他一些工程,一般属于政府扶持的大型社会公益工程。20世纪以前,海堤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和巨浪对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落后,机械化程度很低,海堤建设行业产业链相对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堤建设标准和建设速度都亟待提高,因此相应的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也就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堤建设中,如爆破挤淤技术、深水区排水板插设技术、淤泥快速固结技术等,由于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涉及的范围广,从而带动了海堤建设行业逐步向其它行业渗入,使海堤建设行业产业链逐渐多元化。同时,近年来,沿海地区在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都把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正因为如此,近一个时期以来,核电、钢铁、重化工业等国家重大项目纷纷向沿海聚集,海堤建设行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地对海洋的开发力度骤然加大,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海堤建设规划。

(1)浙江省海岸线长度和深水岸线资源居全国首位,是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的自然资源优势所在,主要港口位置地处我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T”形经济带的核心区。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编制了《浙江省沿海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浙江省沿海港口集疏运网络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加大港口资源开发建设力度。

《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2005—2020年)》指出:全省适宜造地的规划滩涂区面积约为262万亩,并提出至2020年滩涂围垦建设项目117处,总建设规模192万亩。其中2011—2015年规划滩涂围垦规模37.67万亩,堤线长度171.38 km,总投资约101.61亿元。2016—2020年规划滩涂围垦规模32.03万亩,堤线长度129.57 km,总投资约84.45亿元。开发利用方向包含农业、水产养殖、水利、城建工业、港口旅游等。

(2)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2006—2015年)》 阐述了海域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时序,明确了海域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了促进海域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在水利建设与布局中要求按照《江苏省海堤达标建设实施方案》,主海堤按防御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的设计标准,对主海堤险工段和严重侵蚀段进行达标建设,实现海堤公路全线贯通。

《沿海滩涂围垦及总体开发利用规划(2009-2020年)》指出: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规划围垦面积270万亩。垦区的功能也将定位在综合枢纽港、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旅游风景区四大方面。

(3)福建省2007年印发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目标是通过10~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中提到江海堤防工程:推进以“五江两溪”干流为重点的江河堤防工程,完成保护千亩以上外海段的海堤强化加固,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洪防潮工程体系。

福建省 《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01—2020年)》 提出至2020年,全省共规划围垦82.66万亩滩涂,完成围垦投资约65.84亿元,垦区开发投资约38.04亿元。

(4)国务院2009年通过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防风暴潮和引供水体系建设。按照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的原则,加大对防潮堤建设的支持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防潮体系。关键岸段堤坝按50年一遇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堤坝适当提高标准,充分发挥防潮堤的防潮减灾、交通旅游、生态建设、滩涂增殖、产业开发等综合功能。到2015年,新建防潮堤400公里,改造加固400公里;到2020年,沿海防潮体系基本建成。

此外,辽宁“五点一线” 经济带发展规划、《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天津滨海新区、港珠澳大桥等发展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都为海堤及其配套工程建设行业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机会[4]。

高标准、新技术、新设备、新政策促使海堤建设行业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5 海堤建设投资的新模式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海堤建设投资在国民收入积累部分和国家财政支出部分占很大比重,它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国家在各个计划时期,都需要规划海堤建设投资的来源、规模、发展速度、海堤的结构等。对海堤建设进行巨额投资的目的在于增添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保障沿海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海堤建设项目传统的投资模式需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3个环节才能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且金融危机也给海堤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许多海堤施工企业资金链断裂,上下游产业链不能有效衔接,一些想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海堤项目不能如期实施。为了解决以上海堤建设面临的投资风险,目前一些大型的海堤工程逐渐采用BT模式和EPC模式进行项目运作。

5.1 BT模式

BT(Build Transfer)模式是指由业主通过合法渠道确定建设方,建设方按照业主要求,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出资回购。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般是取得BT项目合同的建设方组建BT项目公司,按与业主签订合同的约定进行融资、投资、设计和施工,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业主在合同规定时间向建设方支付工程款并随之获得项目所有权。BT模式的优势主要有: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采用BT模式建设海堤可以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新对接,形成一种新的融资格局,既为业主提供了一种解决海堤建设融资的新模式,又为建设方提供了利用资本运营追求最大效益的机会。

(2)有利于合理分担风险。BT模式体现了风险和收益在业主与建设方之间的公平分担与共享,追求安全合理利润。强调参与方发挥各自优势,并共同高度重视政策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债务风险,合理分散和分担风险。

(3)有利于提高前期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缩短工期、保证海堤质量。BT模式采取国际规范化管理与运作,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善海堤建设投资和管理结构,有效实现管理、设计、施工资源整合及紧密衔接,大大减少业主建设管理和协调环节的管理成本,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加快工期、保证质量。

(4)有利于改善海堤建设硬件环境,构建社会信用体系。BT模式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入海堤建设中,杜绝了海堤建设市场暗箱操作、转包分包及各种腐败问题,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率。BT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业主和企业信用的考验,通过实施BT模式,有助于业主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平台。

(5)有利于推动海堤建设行业加快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促进海堤施工企业与国际接轨,同时能促进当地海堤建设市场的变革,提高当地海堤建设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5.2 EPC模式

EPC(Engineer Procure Construct)即设计、采购、施工,与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含义相似。工程总承包指对工程负责设计、采购设备、运输、保险、土建、安装、调试、试运行,最后移交业主的商业运行模式,整个过程称为工程的总承包。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EPC模式的主要优势有:

(1)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海堤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样有利于海堤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

(2)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的合理衔接,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海堤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3)工程质量责任明确,这样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人从而确保海堤工程质量。

6 海堤建设投资新模式的风险控制

6.1 海塘建设投资的风险

海堤建设存在诸多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大型施工专用设备不足的风险,原材料质量、价格波动和供应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

6.1.1 政策风险

海堤主要包括防护性海堤和围海海堤、填海造地海堤等,其中填海造地海堤是国家计划内围填海项目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整顿和规范围填海秩序,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对围填海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并将该计划按程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如果未来国家关于围填海管理的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对海堤建设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发生调整和变化,也同样会影响海堤建设的总量和结构。

6.1.2 市场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导致的风险,海堤建设行业属于建筑业,国家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与海堤建设行业紧密相关。海堤建设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该类调整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并可能造成海堤建设市场份额的波动。

6.1.3 融资风险

海堤施工项目大多数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业主一般依据工程进展在预扣一定比例的保留金后支付工程进度款,海堤施工企业为保证工程进度需要垫付大量周转资金。因此,能否及时筹措和有效运用资金,将直接影响海堤施工企业的业务开展和工程成本。

6.1.4 大型施工专用设备不足的风险

海堤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设备,海堤建设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依赖于装备实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随着海堤市场的竞争加剧,工程业主对海堤施工企业拥有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重要施工专用设备更成为承揽某些工程项目的先决条件。施工专业设备不足不仅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承揽。

6.1.5 原材料质量、价格波动和供应风险

海堤建设原材料主要是土料、石料、钢材、水泥、土工布及排水板等建筑材料。对于土、石这类地域性较强的普通原材料,一般在海堤工程项目所在地就近采购。建筑材料在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各供应商的同类材料质量差别较大,若选用不当,材质缺陷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还可能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1.6 自然灾害风险

海堤施工业务的地点大都处在沿海及江河流域,且主要分布在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程安全、工程进度以及企业的正常经营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

6.1.7 工程质量风险

海堤施工单位主要为业主提供海堤、河道、水库、城市防洪等工程施工服务,这些工程大部分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投资规模较大,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

6.2 控制风险的措施

针对以上各种海堤建设风险,对于以BT模式和EPC模式运作的海堤建设项目,提出以下几点风险控制措施:

(1)海堤施工企业应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并成立相应的国家政策研究团队对国家政策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未雨绸缪,避免因国家宏观政策变动而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2)随着海堤建设朝着大型化、深水化作业的发展,海堤施工企业应加大专业设备的研发、购置投入,以提升企业的作业能力;

(3)对以海堤施工为主,业务结构单一的海堤施工企业,应通过增加和提升相关资质、调整业务布局等方式,分散风险,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4)海堤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部门对海堤建设原材料的价格、质量时时关注,并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5)海堤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及时筹措资金并能有效运作;

(6)应成立自然灾害应急小组,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自然灾害,能及时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并做好向保险公司或业主进行理赔的准备工作;

(7)海堤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严格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并对企业声誉带来影响。

7 结 语

综上所述,海堤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国土资源,加快我国由陆域经济向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保障沿海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沿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海堤建设行业前景非常广阔。海堤工程探索新的投资模式,可缓解海堤建设面临的资金问题和投资风险,促进海堤建设的健康发展。

[1]刘琦波,陈伟国,胡明华,等.我国海堤建设与景观生态问题[J].人民长江,2006(11):26-31.

[2]钟爱华.海堤防洪 [J].大众科技,2011(4):18-23.

[3]刘晓燕,李红霞.沧州市海堤工程建设管理对策[J].河北水利,2010(12):29.

[4]赵杰,陈佳,丰淑云.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工程防潮管理的探讨 [J].水利发展研究,2011(01):43-45.

[5]周立宏.东海堤发展现状及加固整治设计体会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25.

猜你喜欢

海堤滩涂工程
霞浦滩涂
防范未来风暴潮灾害的绿色海堤蓝图
上岸的鱼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滩涂上的丹顶鹤
海堤加固技术分析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子午工程
工程
大造海堤严重损毁中国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