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6例

2012-01-26张希军庞向臻何茂玲宗永功山东省莒县夏庄人民医院76500山东省莒县人民医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
关键词:露齿鼻唇风池

张希军 庞向臻 何茂玲 宗永功(.山东省莒县夏庄人民医院,76500 .山东省莒县人民医)

笔者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56例,采用推拿配合温针为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起病时间在7天内,其中单侧面瘫55例,双侧面瘫1例;右侧面瘫30例,左侧面瘫2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65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且均经其他检查而排除颅内病变。

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中有关诊断标准拟定。①起病突然,以春秋季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③一侧不能做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④肌电图表现为异常。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养筋。

1.推拿:取穴:百会、印堂、上星、头维、睛明、太阳、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牵正、迎香、地仓、下关、颊车、人中、合谷、风池、翳风、天柱、完骨等穴。操作步骤:①令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在一旁,先施一指禅推法推拿患侧上述穴位,往返操作约5min。②以大鱼际揉法施术从阳白、太阳至牵正穴,从地仓向外上至牵正穴,约5min。③用拇指指腹抹揉患者前额部,由攒竹至丝竹空,由地仓至牵正,由下而上往返治疗,使局部产生温热感,约5min。④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扶住患者前额部,另一手按揉风池、翳风、天柱、完骨,如有痉挛或粘连的结节用弹拨法,手法宜由轻逐渐加重,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感,时间约5min。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温针:取穴:风池、翳风、牵正、下关穴。针刺要求:风池常规针法;下关穴深刺浅留;翳风、牵正两穴刺入后,两针要成90°。上述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毫针,快速进针将针刺入所选腧穴,调整至得气后针柄上插上艾炷施灸,艾炷约2cm长,防止在灸的过程中掉下火星,每次灸2壮。同时加TDP神灯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药物外敷:药物配制:将芒硝研末后装瓶中置阴暗处密封备用。每次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蒜泥调和成稠糊状,放在3cm×3cm大小的纱布块上,外敷在翳风、牵正穴处,待皮肤潮红时取下。每日1次,病程超过2周的患者不用该法。

4.刺络拔罐:在翳风、下关、地仓、太阳、阳白穴处刺络拔罐,隔日1次。病程超过2周的患者不再刺络拔罐。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1]: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基本正常,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治疗结果:本组56例中痊愈50例(占89%),有效5例(占9%),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治疗次数最少7次,最多60次。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其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闭目露睛等[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俗称“口眼歪斜”。多由络脉空虚,感受风邪,使面部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轻快柔和的推拿手法能控制炎症水肿,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功能,使神经产生兴奋性,增强肌纤维的收缩,使患侧面部的神经、肌肉功能得以恢复。牵正、翳风两穴均毗邻面神经出颅之茎乳突孔,是直接刺激面神经的最佳孔穴。温针灸发挥针和灸的作用,通过温热效应刺激穴位,可推动经气,疏风散寒,促进气血循环。芒硝软坚消肿,蒜泥散寒,加刺络拔罐治疗可以扩张局部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减轻水肿对面神经挤压,减轻面神经的损伤,促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周围性面瘫治疗宜早不宜晚,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期间,应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的休息,特别是面部要注意保暖,外出戴口罩,避免吹风。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10-411.

[2]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6.

猜你喜欢

露齿鼻唇风池
A new beginning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笑不露齿更吸引人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我年少无知,你笑不露齿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墨风池诗词选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