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鹃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2012-01-26何春梅邢福武王发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2期
关键词:映山红杜鹃花杜鹃

何春梅,邢福武,王发国*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杜鹃属(Rhododendron L.)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最大的一个属,广义的杜鹃花即为杜鹃属植物的统称,而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为杜鹃属代表植物,广布长江流域各省。杜鹃花是世界名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木本花卉之王”,与报春、龙胆并称“中国天然三大名花”,并列居其冠。

1 资源分布

已知世界杜鹃属植物约967种(不包括种下等级)[1],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以亚洲最多,约有850种。我国约有571种,占全世界分布59%,其中我国特有409种,几乎占世界总类的一半。除新疆和宁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特别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均分别占百种以上,其中云南有227种,是世界杜鹃属植物的原始发源地和自然分布中心,世界上许多国家从这里引种。新几内亚—马来西亚地区是杜鹃花的次生分布分布中心,约有280种,附生种类较多,但引种困难。

杜鹃属植物喜生于酸性森林腐殖土或泥炭质土壤,仅有少数种类生于石灰岩上。多生长在海拔2 500~43 00 m的亚高山及高山地带,有的与某些物种形成固定的植物群落或自成群落。

本属植物多为小乔木或灌木。花色各异,红、紫、黄、白、粉皆有,一些种类兼有不同颜色,有些则在同一种颜色内呈现多种深浅变化。形态大小悬殊,有的匍匐低矮,有的却高达10余米。被称为世界杜鹃花之王的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giganteum)和世界杜鹃花中叶片最大的凸尖杜鹃(Rhododendron sinogrande)皆产于云南。

2 杜鹃花史

2.1 花名解析

杜鹃属拉丁学名Rhododendron源于希腊语,乃“玫瑰树”之意,指某些种的花红色,因杜鹃属植物花开红色很多。在我国,杜鹃既是花名也是鸟名。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称之为金达莱,意为“永久开放的花”。在西南彝族和藏族的语言中,杜鹃花被称为“索玛花”和“格桑花”,意为美丽的花朵。

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别名映山红、山踟躇、山石榴、照山红、唐杜鹃、清明花等。映山红,农历三、四月间杜鹃啼血时,此花便如火如荼地怒放,映得满山都红,故名。广义上的映山红泛指开红色花朵的杜鹃属植物。

杜鹃属植物多以外形特征命名,如爆杖杜鹃(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因红色花冠呈筒状,极似爆竹,故又有“爆杖花”之名。马缨花(R.delavayi)因其像马帮领头马上佩戴的红绣球而得名,又叫马樱杜鹃、索玛花,民间传说是索玛姑娘的鲜血变成的圣花。羊踯躅(R.molle),又名闹羊花,公元492年即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曾记载过羊踯躅“羊踯躅,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名。”皋月杜鹃(R.indicum),皋月指农历中的五月,因此花在五、六月盛开而得名。

2.2 象征寓意

一提起杜鹃,便使人想到同名的一花一鸟,自古以来的文人视之为悲怨的花,如“杜鹃啼血”、“征人泪”,这与诗人当时的国情及其处境有关,又如“莫怪行人频张望,杜鹃不是故乡花。”因杜鹃花多在清明时节开放,更是增添了哀婉的气氛。古人认为杜鹃便是望帝的化身,有时又被认为是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悲伤,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渗透着民族的感情。就在我国古代朝鲜,红艳艳的映山红则是象征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爱情。

如今,杜鹃花成了各少数民族喜爱的野生花卉,是彝族人民心目中的圣花,彝族同胞亲切地称之为“索玛花”。杜鹃鸟的鸣唱和繁花盛开的杜鹃花相呼应,催促人们抓紧春天的大好时机快快布谷插秧。电影《闪闪的红星》更是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拟人化,把杜鹃花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烘托革命必将胜利的意境。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她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花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也已多达22个,如长沙、韶关、无锡、大理、柳州等。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被定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花。南亚著名的山国尼泊尔把树形杜鹃(R.arboretum)定为国花,其国徽中就有一朵盛开的红杜鹃花。阿尔卑斯杜鹃(R.ferrugineum)则是比利时的国花。

2.3 文化色彩

杜鹃花开,杜鹃鸟鸣,自古以来,关于杜鹃花与杜鹃鸟的传说与诗词不胜其多。比如杜宇与鹃娘凄美的爱情故事等等,加之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渲染,更是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一说为蜀王望帝死后化作杜鹃鸟,日夜悲啼,口吐鲜血,滴洒漫山遍野,染成高山杜鹃,这便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凄美故事。“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昔人诗中咏杜鹃花的,多牵连到鸟中的杜鹃,如宋代陈允平的《望江南》:“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甚至说是杜鹃啼血染成红色的,如宋代杨巽斋《杜鹃花》云:“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合情。”唐成彦雄《杜鹃花》云:“杜鹃花与鸟,怨艳两可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宋杨万里《杜鹃花》云:“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韩偓《净兴寺杜鹃花》云:“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末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历代著名诗人对杜鹃花的吟咏甚多,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尤为钟情,赞美杜鹃花“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又有“杜鹃花落杜鹃啼,晚叶尚开红踯躅。”并于公元819年前后多次移栽野生杜鹃并种植成功,公元820年乃作《喜山石榴花开》:“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诗作:“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是至今对杜鹃花的高度盛赞。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一诗中触景生情,“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一肠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生动地描绘了满山杜鹃花盛开、杜鹃鸟鸣叫的情景,从而引起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恋。

映山红,因其花开时映得满山皆红而得名。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颂扬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诗句“何须名花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朝映山红”则道出了映山红花开烂漫的意境。

关于马缨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百花姐妹约定春天在“花都”大理坝比美,推选“花王”。杜鹃花家族大,姐妹多,就派她们的佼佼者马缨花作代表去参加竞选。马缨花觉得自己长得漂亮,不把众姐妹看在眼里,因而姗姗来迟。众花姐妹等的不耐烦,只好开始选举。待马缨花梳妆打扮好磨磨蹭蹭到了大坝的时候,“花王”的桂冠早就被山茶花夺去了,气的马缨花一气跑回山上,发誓永远不下坝。直到后来人们到处美言赞赏她,才把她请下山来。可见,杜鹃受民间百姓的喜爱。滇中地区彝族的马缨花节,则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以花卉为祭祀对象的节日。传说马缨花是彝族的祖先,节日期间,到处插上马缨花,以示吉祥,全家人则围坐在一起吃马缨花饭,跳舞唱歌,通宵达旦[2]。

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园艺家周瘦鹃对杜鹃花可谓宠爱有加,在《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中对杜鹃花和杜鹃鸟的解析,别有情味。在《杜鹃花发映山红》中以诗“杜鹃古木上盆栽,绝肖孤猿踞碧苔。花到三春红绰约,明珰翠羽入帘来。”高度赞美之。又有“花枝低则一、二尺,高则四、五尺,听说黄山和天目山中,有高达一丈外的。一枝着花三数,有红、紫、黄、白、浅红诸色;有单瓣、双瓣、复瓣之别。春季开放的称为春鹃,夏季开放的称为夏鹃。春鹃多单瓣与双瓣,桃鹃夏开,却为复瓣,并且不止一色,有作桃红色的,也有白地而加红线条的。四川、云南二省,都以产杜鹃花名闻天下,多为双瓣。国外则推荷兰所产为最,复瓣而边缘有折绉,状如荷叶边。日本人取其种,将花粉交配,异种特多,著名的有王冠、天女舞、四海波、寒牡丹、残月、晓山诸种。”足见其对杜鹃花的了解与喜爱。

2.4 栽培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杜鹃花的国家,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称杜鹃花为“山石榴”、“映山红”、“红踯躅”等。据《丹徒县志》载:“相传唐贞元年(公元785年),有外国僧人自天台钵盂中以药养根来栽之。”此记载为江苏镇江鹤林寺的野生杜鹃花。北宋苏轼曾在诗中多次提及,如“当时只道鹤林仙,能遣秋光放杜鹃。”从白居易所写杜鹃花诗中也可得知,该寺于819年前后经数次移栽野杜鹃才获成功,于厅前观赏。

明朝开始,我国有了野生杜鹃种类的区分,著名地理学家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中描述了滇中杜鹃花的一些种类,李之阳的《大理府志》中记载杜鹃花有47品;并且开始了杜鹃盆景的造型。清代,对杜鹃花的生态习性、土壤要求、浇水施肥、嫁接技术等都有了整套的经验。清代陈淏子在《花镜》(1688年)中总结了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经验:“杜鹃性最喜阴而恶肥,每早以河水浇,置之树阴之下,则叶青翠可观,亦有黄白二者,春鹃亦有长丈余者,须种以山黄泥,浇以羊粪水方茂。若用映山红接者,花不甚佳。切忌粪水,宜豆汁浇。”其后(公元1708年)刘灏等著《广群芳谱》、吴其浚(公元1849年)著《名实图考》、檀萃(公元1896)著《滇海虞衡志》等都有杜鹃花的记载,其中张泓(约1736-1795年)纂《滇南新语》中记述了云南的蓝杜鹃:“迤西楚雄、大理等群盛产杜鹃,种为五色,有蓝者,蔚蓝天碧,城宇内奇品……,滇中亦不多见。”此语充分说明清代已有人想移栽野生杜鹃于庭院而未果。清初陈维岳有《杜鹃花小记》云“杜鹃产蜀中,素有名,宜兴善权洞杜鹃,生石壁间,花硕大,瓣有泪点,最为佳本,不亚蜀中也。杜鹃以花鸟并名,昔少陵幽愁拜鸟,今是花亦可用矣。”

至于把杜鹃花作为广泛栽培的园艺花木品种则是在近代。我国栽培杜鹃花比西方国家早1250多年,但栽培技术却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我国杜鹃花资源自然分布比任何国家都要多,但对其利用目前仍然处于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低级阶段[3]。

3 综合利用价值

3.1 观赏价值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杜鹃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称得上花、叶兼美,各式各样的花瓣、花型、花冠、花序,其种类繁、花色多、花朵大、分布广、花期长、树型千姿百态。花开时灿若云霞;花期几乎四季不断。叶色常随季节而富于变化,常绿杜鹃、落叶杜鹃的一些品种入秋遇霜后,叶片变成殷红、橙黄、橘红色,相当艳丽。如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的叶片霜后变成橘红色、紫红色[4]。

当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许多杜鹃花的种类具有天然的芳香,每当花开时节,香飘数里。大理至苍山中和峰途中地名“香石岩”即以密枝杜鹃(Rhododendron fastigiatum)的芳香而得名。

3.2 药用价值

早在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前8年)时《神农百草经》(220-265)中就有记述:“羊踯躅花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症、恶毒、诸痹、邪气鬼症、蛊毒。”明朝(公元16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中详细记述了羊踯躅的异名、性味、功用、主治及附方等。杜鹃花的根、叶均可入药,如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的根、花入药可治腹痛,下痢、红崩、痔疮等;腺果杜鹃(R.davidii)的花入药可清热解毒、止血、调经;羊踯躅根、花及果入药,干燥的花朵名闹羊花,可治风痹,干燥果实名六轴子,可治湿痹痛,喘咳,根可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满山红(R.mariesii)全株可入药治咳嗽和支气管炎。

杜鹃花在高黎贡山当地作为民间植物药,取叶或花捣烂后敷在患处,治疗皮炎、癣疮等症,效果明显。民间常用此花和猪蹄同煲,可治女性赤白带下,长期饮用有美白和祛斑的功效。在藏语中称“大勒嘎布”的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乃高山常绿灌木,其种类达10余种,藏医用其花、叶和嫩枝入药,内服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消炎散肿。此外,樱草杜鹃(R.primulaeflorum)也可以作藏药。

据《中药大辞典》等有关中医药文献记载:杜鹃花性温,味酸甘,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祛风止痛、除湿止痒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骨痛等症。杜鹃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二萜类等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其在祛痰、止咳平喘、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抗炎镇痛、免疫、杀虫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5]。

3.3 食用价值

云南盛产杜鹃花,尽管其中许多种类的花有毒性,但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已知至少有20种杜鹃在白、彝、拉祜、纳西以及汉等民族中被用作蔬菜食用[6],如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绣叶杜鹃(R.siderophyllum)、粗柄杜鹃(R.pachypodum)、迎红杜鹃(R.mucronulatum)等。

白族人素有食白杜鹃花的传统,每年的三四月份,白族人背上背箩到山上采集盛开的白杜鹃花。采回的杜鹃花一般不隔夜堆放,以防变质。把食用部位花冠留下,除去带毒的花蕊,然后在水中煮沸几分钟,取出泡在冷水中漂洗三至五天,每天换一次水,漂去苦涩味和毒素。沥干水分后即可做出各种美味的菜肴。可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亦可干食,或腌食。剑川石宝山海云居僧尼的杜鹃花食谱,由明清传至今有数百年历史,能用此花烹调出十多个花色品种的菜肴,远近闻名[2]。当地另一种叫受欢迎的杜鹃是俗称白豆花的粗柄杜鹃。

杜鹃花的代表种,就是俗称的“映山红”,几乎遍布长江流域各省以至云南、台湾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丛中,漏斗状的花型,花瓣有酸味,可当水果吃,但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会引起鼻出血。

在长白山地区,当地人将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的叶泡水饮用,称“牛皮茶”[7]。

3.4 生态保护

杜鹃花通常植株矮小,枝条密集,根系发达,常丛生成密不可入的灌木林,可起到固定水土的作用,在高海拔地区,杜鹃属植物呈垫状灌丛,覆盖地表,是高山地区最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在我国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及树线以上的优势植物群落几乎全为浩瀚的杜鹃矮灌丛或杜鹃-苔藓矮曲林[1]。一些杜鹃属植物如金黄杜鹃(Rhododendron chryseum)、密枝杜鹃、岩生杜鹃(R.rupicola)等,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山流石滩及岩石风化带下部;马缨杜鹃、碎米杜鹃(R.spiciferum)分布在各海拔高度的贫瘠干燥土壤中[8]。

高海拔地区生境条件恶劣,如气候寒冷、日照强、土壤过酸、重金属污染严重、营养贫瘠。为何杜鹃属植物能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生长,原因在于杜鹃花菌根能帮助其在逆境中生长发育。已有研究表明:菌根对杜鹃花类植物的营养吸收、对逆境因子的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9]。

因此,在引种栽培中引入菌根技术有可能成为解决部分杜鹃花栽培难的关键措施。目前我国关于杜鹃花菌根的初步研究正在进行,但还未见报道。

3.5 提取芳香油

许多杜鹃花具有天然的芳香,现已知野生杜鹃属植物中有40多种具有香气,如我国的皱叶杜鹃(Rhododendron denudatum)、大白花杜鹃(R.decorum)、猴头杜鹃(R.simiarum)、烈香杜鹃、泡泡叶杜鹃(R.edgeworthii)、百合杜鹃(R.liliiflorum)、兴安杜鹃(R.dahuricum)、云锦杜鹃(R.fortunei)、刺毛杜鹃(R.championae)、鹿角杜鹃(R.latoucheae)等,可采收其鲜花,用溶剂浸提其鲜花浸膏,作为高级香料使用。

许多常绿灌木且叶有鳞片的高山杜鹃花种类其叶富含香味,是提取芳香油的上好原料,如密枝杜鹃、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eaeflorum)、毛喉杜鹃(R.cephalanthum)等,在夏秋季节采摘其鲜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香油。由于种类不同,自然环境的变异,提取方法等,其挥发油的成分与含油量也有差别,一般在0.7% ~3%左右,芳香油是配制调和香精的好材料[10]。目前,已有报道对烈香杜鹃(R.anthopognoids)[11]、淡黄杜鹃(R.flavidum)[12]、美容杜鹃(R.calophytum)[13]等几十种杜鹃属植物叶或嫩枝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作了研究,提取的各种挥发油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复杂多样的挥发油成分用于香料工业中,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 其它价值

杜鹃属植物的树皮和叶,均富含鞣质,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如杜鹃的树皮含鞣质7%;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的树皮含鞣质12.48%,叶含鞣质12.95%等[14]。此外,杜鹃花的枝叶还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

杜鹃属中乔木种类,如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giganteum)、马缨花、大王杜鹃(R.rex)等,其木材粗大,质地细腻、坚韧,心材与边材区别不明显,刨削光滑,加工容易,在滇西北各少数民族制作成各种经久耐用的手工艺品,如根雕、烟斗、碗、筷、盆等。

我国杜鹃属有毒植物约在60种以上[15],多数为我国所特有,而且大都毒性剧烈,常引起人、畜的中毒。羊踯躅全株有毒,花和果的毒性最大。该植物毒性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历史流传的所谓“蒙汗药”组成之一就是这种植物的花,相传该花浓汁与酒同服,能使人麻醉、丧失知觉。羊踯躅的枝、叶、花浸泡沤制,可做杀虫农药及外敷剂。

4 杜鹃花在我国的开发利用现状

4.1 品种分类

在我国,杜鹃花根据形态、性状、亲本和来源,分为东鹃、毛鹃、西鹃、夏鹃四个类型[16]。

东鹃:习惯上称为东洋鹃,来源日本,属于岩石类杜鹃,包括石岩杜鹃及其变种。常绿灌木,品种很多,体型矮,高1~2 m,枝纤细紊乱,叶薄色淡,花繁色雅,花期4~5月。东鹃生长旺盛、萌发力强,很耐修剪,且枝条细软、易于造型,是理想的盆景材料。华中一带可露地过冬。小紫是东鹃中叶子和花最小的品种。日本园林中经常有剪型杜鹃即为这一类。

毛鹃:也称春鹃,俗称毛叶杜鹃,包括锦绣杜鹃、白花杜鹃及其变种和杂交种。常绿至半常绿灌木,直立,株高2~3 m,枝粗壮,幼枝密被棕色刚毛,叶长椭圆形、深绿、多毛,花大、单瓣。花常3朵合为一个花苞,生于枝顶,4月底至5月初开花,花朵繁茂。春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体型高大。

西鹃:最早在荷兰、比利时育成,系皋月杜鹃、映山红、白杜鹃等反复杂交而成。此类杜鹃体型矮小,株型紧凑,多为重瓣,花型大、花色丰富、花期长,叶片厚实,深绿色,是栽培类型中最美丽的一种,但怕晒怕冻,抗病力较差。长江以北地区,4月中下旬开花,但可促成四季开花。

夏鹃:原产印度、日本,枝叶纤细,分枝稠密,树冠丰满整齐,叶狭小,自然花期5~6月,故称夏鹃。夏鹃比春鹃体型略小,发枝力强,枝叶丰满,冠形整齐美观,是现代盆景的主要材料,如“五宝珠”为夏鹃中名品。

4.2 我国部分南方城市对杜鹃花的应用状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仍处于野生杜鹃多,栽培杜鹃少的现状,众多品种资源没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只有少量种类在我国南方园林中应用。在城市中常见的杜鹃花花繁叶茂,萌发力强,耐修剪,适宜成丛配植于林下、溪旁、池畔、岩边等形成自然美的景观,又宜与庭院或园林建筑相配植,如洞门前、阶石旁、粉墙前,也可用于疏林下散植。杜鹃花也是花篱的良好材料,毛鹃还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杜鹃花制作成千姿百态的盆景是中国独特的应用方式,目前大型的盆景展览均可见其独特芳姿。

目前园林应用最多的为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的栽培品系,在公园绿地中以锦绣杜鹃和凤凰杜鹃最为常见,如中山市的孙文纪念公园,园内3万多棵杜鹃依山而植;珠海市应用杜鹃花成功进行城市干道绿化,如情侣路中锦绣杜鹃是绿化的主要花灌木之一。

以广州市为例[17],杜鹃属植物在广州市公园、校园、居住区以及道路均有应用,公园、居住区应用较多,配植方式多样,如丛植、片植,花期效果较佳,在道路绿化带应用极少,应用方式比较单一。映山红在广州烈士陵园应用较多。在广州市年宵花市上,盆栽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及其种类众多的变种深受喜爱,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主角。

4.3 生态旅游开发利用

发展生态旅游是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之一,我国的杜鹃属植物资源具有种类丰富、分布地域广、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等优势[18],故是开展杜鹃花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国内先后有江西庐山、昆明轿子山、贵州百里等地进行了杜鹃属植物的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各具地方资源特色,成效显著,如贵州百里着力打造以彝族文化和杜鹃花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资源;我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在麻城发现后,麻城市高度重视原生态古杜鹃群落的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井冈山每年举办国际杜鹃花节,集旅游、商贸、文化等活动为一体,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使杜鹃花节成为扩大井冈山生态旅游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人为的干扰会对杜鹃属植物原生境造成一定影响,生存能力较弱的种类有可能面临威胁,所以开发利用我国的杜鹃花资源一定要以保护为基础。

5 结语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杜鹃属植物资源,并赋予了杜鹃花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药用、观赏、食用等方面已发挥一定作用。杜鹃属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利用在生态旅游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大部分难以引种到城市作园林观赏、绿化等用途。因此,继续开展对杜鹃属植物的研究,特别是引种驯化、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1] 方瑞征,闵天禄.杜鹃属植物区系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4):359 -379.

[2] 刘怡涛.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J].植物杂志,1997(5):14-15.

[3] 张长芹,高连明,薛润光,等.中国杜鹃花的保育现状和展望[J].广西科学,2004,11(4):354 -359,362.

[4] 朱春艳,包志毅,唐宇力.杜鹃花赏析[J].生物学通报,2006,41(6):16-17.

[5] 李少泓,孙 欣.杜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2435 -2437.

[6] 刘怡涛,龙春林.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1,23(4):41 -56.

[7] 张淑梅,王兴国,郑成淑,等.长白山杜鹃花科植物资源的园林应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2):34.

[8] 管开云.云南高山花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124-138.

[9] Cairney J W G,Meharg A A.Ericoid mycorrhiza:a partnership that exploits harsh edaphic condi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2003,54:735 -740.

[10] 冯国楣.云南杜鹃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43.[11] 董钰明,唐兴文,张树江,等.烈香杜鹃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29(3):15 -16.

[12] 蒲自连,梁健.淡黄杜鹃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4):371 -373.

[13] 田 萍,付先龙,庄 平,等.美容杜鹃花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5):734-737.

[14] 冯国楣.中国杜鹃花: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9.

[15] 陈翼胜,郑 硕.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28.

[16] 包满珠.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38-440.

[17] 何卓彦,庄雪影.杜鹃花属植物在广州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9,1:64 -68.

[18] 朱春艳,李志炎,鲍淳松,等.我国杜鹃花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2):28 -30.

猜你喜欢

映山红杜鹃花杜鹃
《映山红》(绘画)
这里年年映山红
杜鹃红
待到杜鹃花开时
杜鹃
杜鹃花
百里杜鹃百里歌
百里杜鹃
文登开遍“映山红”
哦,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