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动物试验场的构建

2012-01-25方剑玉贾明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9期
关键词:试验场猪瘟变异

刘 琨 方剑玉 贾明杰

(河南省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信阳 46400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不断增加,进出口畜禽及其产品也不断增加。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国内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相应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和机会也在增加,疫病传播的速度加快。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各种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和动物饲养环境的变化,动物疫病的防控越来越复杂和困难。

1 动物疫病流行特点

1.1 动物疫病种类增多,新病种不断被发现

据农业部198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进行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畜禽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细菌性疾病111种,病毒性疾病 80种,真菌性疫病11种。其中,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新病达17种[1]。实际上新发现或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动物传染病已达到30种以上,其中,有些为人兽共患病和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2]。建国后我国只消灭了牛瘟(1956年)和牛肺疫(1996年)两种疫病,达到初步控制或稳定控制的有51种,但流行面广、危害严重或危险性较大的还有 38 种[3]。由于国际贸易的增加,与国外的引种和贸易等交流变得频繁,许多的新的疫病通过各种媒介传入我国,近20年来新出现的禽病有14种、猪病7种、牛羊病8种,马病2种、经济动物病5种[4]。

1.2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严重,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往往可同时分离出细小病毒与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猪呼吸综合征病毒与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与猪瘟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腹泻性疾病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流行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混合或继发感染所引起;猪圆环病毒引起免疫抑制能导致多重感染性疾病。

1.3 病原微生物变异加剧,疫病表现非典型症状

病原在环境压力与机体压力下,不断发生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与血清型,如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原因子毒力变异导致新的流行,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增强,导致人的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是造成我国“高热病”暴发和流行的主要病原;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超强毒株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疾病显著增多。2011年德国的出血性大肠杆菌是由于大肠杆菌变异毒力增强导致人患病,甚至死亡等等。与此同时,一些烈性传染病出现非典型变化,有些疾病的流行强度变弱,有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形式,如猪瘟、新城疫、马传染性贫血等;有些疫病流行强度变强,由散发、偶发变成常发、暴发甚至地方性流行,如猪流行性腹泻、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另外,有些疫病的临床症状也发生非典型性变化,如非典型猪瘟、口蹄疫、传染性法氏囊、大肠杆菌病、狂犬病等。

1.4 养殖环境和社会环境对疫病发生的促进作用

目前养殖业规模化、工业化使病原体原有的种间障碍不断降低。可增殖和潜在可增殖的宿主越多,病原体得到增殖的机会亦越多,增殖过程中发生核酸复制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变异的几率自然就越高,另外,集约化养殖造成污染严重加剧,如疯牛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畜禽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

2 建立动物试验场意义

动物实验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目前,科技发展迅速,获得高、精、尖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必要的情报信息已不是困难的事情,但对动物实验的重视依旧不够。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上,由于猪瘟疫苗生产和检定上没有适当合格的动物,近年来的内蒙、陕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广东等地,不断发生因接种疫苗后发生猪瘟大量死亡及疫情扩散的事故,造成很大的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影响。生物制品工作中,由于没有SPF(无特定病原体)鸡,污染白血病病毒的鸡胚所生产的麻疹疫苗等人用疫苗和鸡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等禽兽用疫苗,出口已经受到影响。某医大教授1980年去日本交流经验时,宣读了“克山病的研究论文”引起了日本医学界的重视,但当对方了解到他所使用的动物是来源历史不清的一般动物时,则认为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不强”[5]。在实际工作中,疫苗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但找到一种适合本地区的动物疫病疫苗,只有通过动物试验使用、监测评估,才能真实地了解、掌握疫苗的效果。

疫苗免疫是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免疫失败的病例,主要原因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疫苗质量不稳定,病原体变异复杂疫苗选用不当,疫苗接种途径、接种部位不正确、接种剂量不正确、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互相干扰等问题。上述问题解决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才能解决。目前社会环境和养殖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动物疫病的发生形式变得极为复杂,给我们工作带来难度,这都要求对动物实验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建立动物试验场必要性

3.1 动物实验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动物实验场地

当前,疫苗免疫效果跟踪监测往往是求助于社会养殖生产场,由于他们在饲养管理、疫苗使用方面都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过生产养殖场很难取得科学真实的数据。(1)因为实验,免疫次数、采血频次增多,应激反应次数增多,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养殖场户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他们更是不同意或不配合完成实验任务,一个系统的实验方案很难跟踪完成。(2)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也是需要多加考虑的难题。在养殖生产场进行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畜群和生产畜群往往同时进行饲养,很容易造成散毒或生物污染,使原来的健康阴性养殖场变成阳性污染场,这与我们的疫病防控工作无疑是背道而驰的。(3)一般的养殖场消毒设备、防护设备和相应的消毒防护工作程序、实验动物的处理程序往往不完善,达不到生物安全的要求,进行动物实验风险很大。

3.2 进行动物实验要求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实验动物从微生物质量和遗传学质量进行控制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水平、技术条件、实验方法选用相适应的标准化动物。动物微生物级别还要与实验条件、实验技术、方法、试剂等相匹配。所以市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建立专门的动物试验场地势在必行。

4 建立动物试验场的可行性和技术支持

基于本动物实验对实际生产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辖区内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可联合建立动物试验场。(1)多单位联合建立动物试验场,可以充分利用试验资源,使动物试验场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指导和实践意义。(2)可以节省资源,在利用试验场进行动物实验指导畜牧业健康生产的同时,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好的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了单位之间的交流协作,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生产工作。

5 动物试验场的建设和管理

动物试验场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本辖区内养殖业动物疫病科学免疫程序和疫病控制措施。建立原则:(1)规模不易太大,以100头左右母猪为益;(2)自繁自养,不得从外面引进商品猪;(3)饲养管理方面依托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者不得善自改变;(4)试验场是公益性的,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顾人饲养管理。

建立动物试验场的资金来源:(1)发动本区内养殖协会募集;(2)争取国家支农经费;(3)争取标准化养殖场项目经费少许;(4)其他途径集资。动物试验场建成后,以生产养科研试验,生产、试验同步进行。

[1] 殷 震.21 世纪我国动物疫病防制的形势与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9,(5):1-3.

[2] 赵德明.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5):1-14.

[3] 熊忠良,徐涤平.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控策略[J],2007,(12):22-24.

[4] 王滨,冯启,姜昌盛.动物疫病的流行现状与控制策略[J],2007,(11):46-48.

[5] 施新猷,医用实验动物学[M],西安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猜你喜欢

试验场猪瘟变异
汽车试验场噪音试验路吸声系数研究
变异危机
变异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场开放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