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县有机猪发展潜力及对策

2012-01-25冯晓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9期
关键词:洋县有机生猪

冯晓珠

(陕西洋县有机产业发展办公室,汉中 723300)

洋县汉中盆地东缘,被列为陕西省生猪生产基地县,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有机猪,促进农村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特色猪肉食品的目标,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业界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的主要工作。有机猪是指在空气、土壤、水质没有任何污染的环境下饲养,在生长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和禁用药品,也不使用基因工程产物,完全按照猪的自然生活习性进行饲养,要求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整个过程均需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1—2011)。近几年来,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下,涌现一批养殖大户和饲养能手,他们积极大胆探索,推动了有机猪生产的发展。笔者就洋县有机猪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发展对策,提出几点思考。

1 洋县有机猪发展现状

1.1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生猪生产80%是散养。201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20万头,出栏8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0万头,按照2011年市场行情测算,年实现产值达27亿元。二是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全县年出栏10 000头商品猪的规模养猪场只有2个,年出栏肥猪20头以上的小规模饲养户有2 000个。三是现有小规模养猪场基础设施差,饲养、管理、防疫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差。四是畜产品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低。

1.2 有机猪生产情况

陕西和兴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来投资几千万元,开始大规模饲养有机猪。该公司先后租赁50 000m2山场作为繁殖和放养基地,建成种猪舍、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产房、隔离舍、消毒室、饲料加工车间、仓库等近1 万m2的生产厂房,现存栏能繁土黑母猪近2 000头,选育土种公猪16头,引进良种公猪4头,年出栏肥猪10 000多头。该公司是获得饲养有机猪国家认证的民营企业,其“朱鹮”牌有机猪分割肉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通过对洋县特色农业产业和生猪饲养大户、陕西和兴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洋县普通商品猪生产存在投入大、风险高、效益低;与外地生猪产业相比较,在市场信息、饲料资源、规模饲养、资金实力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致使洋县生猪生产近几年出现徘徊局面。据测算,出栏1头100 kg的有机猪可获纯利600元左右,且有机猪肉食品市场今后一段较长时间仍然是供不应求。大力发展有机猪产业将是一个优势项目。

2 洋县发展有机猪养殖的潜力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观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对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有机猪肉具有胆固醇含量低、口感好等优点,适合于高端消费市场,普通消费者也非常喜爱。此外,曾多次发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使人们进一步增强了对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为有机猪肉扩大了市场份额。

2.1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洋县位于秦岭南麓,为中国南北气候天然分界线,大气质量一级、水质1—2类,森林覆盖率65.5%,生态植被多样,秦岭被誉为“中国的肺脏”、“世界生物基因库”;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齐聚境内;物产丰富,米中“三珍”黑米、香米、寸米和五彩米闻名全国,洋县黑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境内建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江及22条支流密布,是国家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洋县境内群峰林立、山峦起伏,对动物疫病的传播也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夏季山区凉爽的气候可避免高热病的发生,降低了猪病发生的风险。

2.2 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从业人员队伍庞大。生猪生产是洋县农村的传统产业,家家户户都有养猪习惯,男女老少个个都有饲养经验,只要稍加培训,有机猪生产技术便可推广。二是有机猪生产,比较效益明显高于饲养普通猪。三是区位优势增强。随着西汉高速的通车和即将建成的十天高速,有力地改善了洋县交通状况,拉近了洋县与西安、成都、武汉、兰州等大中城市的距离,鲜活生猪产品运输更加便捷,洋县完全可能建设成为上述大中城市的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2.3 循环型有机农业的发展为推行有机猪生产提供了契机

循环型农业是农业内部多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合理搭配,通过“有机猪→沼气→有机食品(粮、油、菜、茶)→有机猪”循环利用模式,实现有机农业的协调发展。饲养有机猪产生的猪粪便为沼气提供原料,而沼渣又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部分有机农业产品(玉米、小麦、稻谷、山芋)和副产品(饼粕、秸秆等)又作为有机猪的饲料。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猪粪便的出路,实现综合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将沼气渣作为有机肥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节能环保、降本增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3 存在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够,发展资金不足

有机猪是一个新名词、新鲜事,目前,广大养殖户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还不能正确理解有机猪的概念,把有机猪片面理解为科学饲养。基层政府领导层面上还不够重视,有一定的畏难怕事情绪,担心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压力加重,因而出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有机猪较普通商品猪,虽利高前景好,但必须坚持规模化、商品化、标准化生产,因此要求较高、投入大。年出栏20头肥猪仅建标准化猪舍(25 m2左右)就需近10 000元,每头猪饲料等物资投入按1 000元的计算,农户1年投资在30 000元左右。普通农户即使从事小规模饲养资金压力也不小。

3.2 业主素质不高,相关部门配合不够

从事养猪的都是基础农民或由基础农民逐步转变而成的小老板,其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对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运作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有机猪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参与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相关部门,如农林、工商、贸易等都有各自的职责,但实际工作中协调配合不够。

3.3 专业技术服务网络支撑力不强

发展有机猪产业是养猪生产上的一大革命,需要有一个功能和装备完善的技术服务队伍作为保障。但洋县现有畜牧兽医技术团队的现状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近年来政府花大力气开展了乡镇畜牧兽医标准站建设,提高了基层兽医人员的待遇,但这支队伍仍存在组织松懈、待遇较差、知识老化、技能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和困难;而另一方面,随着规模饲养的兴起和发展,业主和猪场内从业人员基本技术和管理技能缺乏的矛盾已开始呈现,有实践经验、有责任心的从业人员难寻。这些均不利于有机猪产业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理清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模式

要以洋县县委、县政府有机产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充分利用洋县得天独厚的山区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优势优先、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战略目标。洋县发展有机猪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总体原则,按照“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或合作社牵头,实行“统一猪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分户适度规模饲养”的办法,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和服务作用,实现产业化经营。当前重点依托和兴公司等重点企业或大规模饲养户开展仔猪繁殖、饲料技术、商品猪销售等服务,由公司(大规模饲养户)帮助有积极性并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户进行适度规模饲养,达到出栏标准后由公司按约定价格回收。

4.2 树立有机概念,加强综合服务

树立有机食品概念,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使全县上下都要牢固确立“走生态路、做有机文章”,以发展有机产业作为洋县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抓手,并做好有机农业发展的分类、分步实施规划,设立相应的专门办事机构;要千成百计地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养殖户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理解和运用有机猪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积极参与有机产业的发展事业中来,并在发展中成为受益者。有机猪生产是以商品生产为出发点,以适度规模饲养为前提,以企业化经营管理为基础,对猪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饲养方式等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因此对入选饲养有机猪的农户要求高,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相关部门的社会化服务都有具体要求。要制订信贷和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等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向有机猪生产领域投入。把有机猪发展、动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内容一并列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任务,作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通过考核,引起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4]。

4.3 加大信贷和财政扶持力度,降低饲养风险

建议信贷和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和饲养大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对企业从事保种、纯繁等基础性和影响全局性的工作进行补贴,加快地方优质猪种的繁殖扩群。二是对新办规模饲养场(年出栏50头以上,兴建标准化圈舍按照实际建设面积进行适当补助和贷款支持。三是对有机猪饲养户购买仔猪和饲料等生产资料所需的周转资金给予贷款支持。四是对一些饲养大户降低贷款门槛,缓解其融资压力。五是积极探索建立育肥猪生产保险,进一步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

4.4 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撑机制,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有机猪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和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的支撑,要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充实和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有效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还应开展多方面的人才引进和技术(能),培训工作。建议建立龙头企业和饲养示范户的培训教育机制,逐步提高业主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遵纪守法的业主队伍。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等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趁早消除隐患。进一步完善生猪定点屠宰运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规模饲养企业建办自产生猪屠宰车间,在市场设专柜销售;以多形式的产销链接促进生猪产业有序发展。

[1] 杨成军.生态农场与“有机猪”[J].江西饲料,2002,(5):45.

[2] 刘斌,朱宏彬,任建存,等.有机猪肉生产应具备的条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3):82-84.

猜你喜欢

洋县有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大美洋县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洋县是个好地方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